唐宇轩
摘要: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总需求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从2016年开始,供给侧改革正式被提上我国经济改革的日程,它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运行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进行的又一次重大道路探索。本文就供给侧改革的一些现实情况以及前进方向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经济现状 改革方向
2015年l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质量,增强经济的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的概念迅速进入了人们的讨论视野。相对于需求侧改革来说,供给侧改革难度大、发力慢。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要被重组,旧的要素配置模式要被打破,而新的配置模式可能还没有形成,我们要做好迎接转型期阵痛的准备。从历史经验来看,不论是美国的里根,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还是德国的施罗德,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大的质疑聲、阻力,甚至示威游行。这说明供给侧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挑战会很大。那么供给侧改革到底应该改什么?其着力点在哪?又该如何实施?
一、治理产能过剩
我国政府一向注重需求侧管理。然而这次出现问题最严重的是供给侧。钢铁、铁合金、焦炭、水泥、化工、电石、电解铝、纺织、太阳能光伏、手机等行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1967年——2014年,美国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80.6%。1991年——2012年,欧盟的产能利用率平均为81.3%。不同国家的在不同时期正常的产能利用率不尽相同,但一般情况下是在79%——83%左右,低于75%表示产能严重过剩。
在治理产能过剩的问题上,政府监管和调控的职能不仅不能缺位,而且应该主动弥补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时可能出现的失灵。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在这个问题上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哪个好哪个不好的问题,而是相互依托和互补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摒弃一切对于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成见。以实践检验为基本的出发点来考虑政府干预多一点好还是市场调节多一点好,经济调节手段应该服务于经济增长这一目的。政府干预的好处是通过指令性政策,一旦找准问题解决起来速度较快、交易费用较低。市场调节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民间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
二、降低杠杆率,化解债务风险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相关测算,截至2015年底,中国总体债务率达到254.8%。其中,政府债务率达到4J4%,住户部门债务率达到39.5%,企业债务率达到170.8%。从结构上看,中国杠杆率的主体在于企业,企业债务约占总体债务比重的2/3。虽然对BIS的测算还存在细节争议,但对大致结构则不存在异议。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显示,我国经济的总负债2014年已经达到150.03万亿元,实体部门负债为138.33万亿元,而2014年我国GDP为63.59万亿元,总负债是GDP的2.35倍,实体部门负债是GDP的2.17倍。一般认为总的杠杆率警戒线为200%,我国总负债和实体部门的负债已经超过警戒线,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面对如此高的负债比,降低杠杆率势在必行。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结合经济发展阶段推进“去杠杆”,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虽然政府对财政资源的掌控程度迅速下降,但政府部门始终保持着对经济金融领域的强有力控制,通过金融体系大量集中社会金融资源。同时,由于国家信用的隐性支持消除了居民和企业对国有银行的风险顾虑,支撑了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强大金融动员能力。去杠杆应考虑中国经济特定发展阶段,循循渐进。
2.基于金融工具结构促进“去杠杆”。债务水平只是金融工具结构的一个反应,金融去杠杆要根植于金融工具结构优化的整体背景,从源头上促进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良性互动,推动包含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业态的健康发展。
3.从社会信用体系、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人手“去杠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格局和体量上来看,没有颠覆整个金融行业,但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改造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困境。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生态,有助于改善信息不对称困境,促进更多金融业态、信用形式的充分发展。此外,应结合产业结构及其演进规律、资源配置现状及趋势等方面从源头上推进“去杠杆”。
三、增强劳动者的就业适应性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已经由传统的依靠大规模的劳动、资本等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也势在必行。
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以质量提高替代数量减少,应对人口红利衰减带来的冲击。二是加大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建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平等谈判的劳动关系制度,既要消除传统上资本强势、劳动者弱势的现象,也要改变现行用工制度中不利于用工单位的相关规定和约束。
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取得根本性成功,产业结构想升级转型,就离不开创新的推动。纵观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科技创新是影响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关键原因。高技术水平使得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同时能充分满足本国对食品以及农业原料的需要,而且还有大量剩余可供出口;且优化了农业的内部结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体系相当完善。第二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获得新生。各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主要是以技术改造为主,加速设备更新,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同时,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大,科技的发展创新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物质财富空前增长,使物质生产部门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涌入第三产业,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消费增长。
想要推动科技创新就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利用政府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在市场上的真正自由活动,保证其收益,激发创新活力。同时,抓好教育为创新夯实基础,抓好教育才能培养好人才,科技不断创新才有希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成为现实,这也有利于第三问题的解决。最后,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实际国情,制定相应政策,这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促进供给侧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实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