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军强,唐 增*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甘肃省农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骆军强,唐 增*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探究甘肃省及其14市州的特色农业产业,从而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甘肃省及其14市州2009~2015年农业总产值与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省整体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是主导产业,牧业与甘肃省省情联系最为密切,应大力发展畜牧业;各市州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不一,应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
农业结构;优势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农业对一国经济增长有重要的贡献作用,农业生产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稳定和农村人民生活质量。亚当斯密[1]认为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因此农业生产是其他经济链发展前提和基础。农业提供人类所需的最基本生活资料,农业是衣食之源。李学民等[2]认为农业的经济学含义是: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及产前产后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及其提供的农业剩余劳动或农业剩余产品,在保障本地的基本需求外,还能够有效满足所在国家居民逐渐增长的生存需要、非农业部门扩大再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需要和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从而使一个国家在遵循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区域。林毅夫[3]指出经济增长的本质是经济结构本身的不断变迁,而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4]。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系统,涉及广泛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找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提出发展农业的一系列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发展战略思路,通过合理的政策鼓励和最优的资源配置实现产值的最大化应受到极大的关注。与本文相关分析方法的研究中,李懿洋等[5]指出:甘肃省G D P与第三产业的关系最为紧密,第三产业对区域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的影响比较弱。张继英[6]等指出:农业对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是住宿餐饮业、工业、批发零售业、房产地业、其他产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和建筑业。梁川等[7]指出:影响甘肃省农业产出的因素关联度大小比较为: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大牲畜>耕地面积>劳动力。李凤琦等[8]指出:都市农业中牧业与渔业具有快速发展优势,即渔业与牧业与农业总产值的灰色关联性最大,种植业虽然与农业总产值关联性要小些,但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仍高于整个农业的发展速度。以上大部分研究内容集中在省整体水平没有对各市州进行探究,因此,文章对甘肃省整体及其14市州农业情况进行分析。
(一)研究方法
大多数关于产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都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回归分析要求数据须具备:大量数据且数据呈现典型的分布规律等特点。然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数据没有过于严苛的要求,灰色系统理论由邓聚龙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并创立,“灰”即是少资料、贫信息以及数据不确定性,该理论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发展的有效调控,关联度是对两个系统之间的因素随时间或不同对象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一个对象,如果由几部分组成,先对各部分按照给定指标收集数据,然后按灰类如高、中、低、强、中、弱,多、中、少作自权化函数统计,从而评定整个对象的灰类,就是灰色统计[9]。在系统发展中,灰色关联度描述了发展态势与影响发展态势的多种因素间相对大小、方向和速度的变化情况。相对变化基本一致,则认为两者关联度大;反之,两者关联度就小[10]。灰色关联分析作为一种系统分析技术,是分析系统中各因素关联程度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对系统统计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的比较,来区分系统中的多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越接近,则他们之间的关联度越大。[11]
(二)数据来源
基于数据的可取性,选取甘肃省统计年鉴中2009~2015年甘肃省及其14市州农业总产值、种植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三)计算过程
第一步:设农业总产值为系统特征序列,为X 0=(X 0(1),X 0(2),…,X 0(j)),种植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为相关因素序列,为X i=(X i(1),X i(2),…,X i(j))。数据来自甘肃省区统计年鉴(2009~2015年)。
第二步: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由于系统中各因素的量纲(或单位)不一定相同,所以要对原始数据需要消除量纲(或单位),转换为可比较的数据序列,本文采用均值化变换,即:
根据上式计算得出得到标准化数据数列。
第三步:求差序列、两级最大和最小差。通过以下公式求出相应的差序列:
第四步:求关联系数。根据以下公式求关联系数:
第五步:求灰关联度。根据以下平均值公式求最终灰关联度: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了甘肃省及其14市州中农业五大产业对农业的灰色关联度大小和排序,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甘肃省及其各市各农业产业灰色关联度
表2 甘肃省及其各市州各农业产业关联度进行排序
对表1中计算得出的甘肃省及其各市州各农业产业关联度进行排序,如表2所示。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甘肃省整体及其除陇南市和甘南州以外的12市州种植业与农业产业关联度始终排序第一,甘肃省整体的关联度为0.9447,各市州中关联度最高的是兰州市的0.9930,最低的是定西市的0.8318,说明种植业对农业的影响程度较大,甘肃省的农业发展仍是处于较为传统的种植业占大比重的发展阶段。甘肃省整体服务业与农业产业关联度排第二,为0.9055,陇南市服务业与农业产业关联度排第一,为0.9763,金昌、白银、天水、酒泉、甘南服务业与其农业产业关联度排第二,依次为0.9655、0.8421、0.9252、0.8460、0.8651,兰州、武威、张掖、庆阳、定西服务业与其农业产业关联度排第三,依次为0.9153、0.8528、0.8707、0.8123、0.6504,嘉峪关、平凉、临夏服务业与农业产业关联度排第四,依次为0.8106、0.7833、0.8218,说明农业生产中的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升、市场开发、资本积累等,已经高度依赖于服务业,服务业已是支持全省农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甘肃省整体牧业与农业产业关联度排第三,为0.8663,甘南州牧业与农业产业关联度排第一,为0.9790,兰州、嘉峪关、武威、张掖、平凉、庆阳、陇南、临夏州牧业与农业产业关联度排第二,依次为0.9314、0.9079、0.9668、、0.8769、0.8308、0.9380、0.9421、0.9602,金昌、白银、酒泉牧业与农业产业关联度排第三,依次为0.9414、0.7358、0.8191,天水和定西分别排第四和第五,依次为0.9090、0.5786,陇南市农林牧渔服务业、牧业、渔业关联度和甘南州牧业和服务业关联度均排在农业之前,这表明陇南市和甘南州的农业发展相对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甘肃省整体无法供应适应渔业发展的水资源,尤其甘肃北部和中东部,陇南和天水是甘肃水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渔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关联度达到了最高的0.9300和0.9186,其他市州渔业发展相对缓慢,关联程度最低的是甘南州,为0.3815。兰州市是林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关联度最大的市区,为0.8536,其他市州都保持着相对较低的关联程度,最低的是张掖市,为0.4263。甘肃为少林省份,导致林业发展劲头并不明显,因此林业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程度并不明显。
(一)结论
甘肃省农、林、牧、渔各产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种植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牧业、渔业、林业,关联度大小依次为0.9447、0.9055、0.8663、0.8590、0.6861。在甘肃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是主导产业,牧业与甘肃省省情联系最为密切,应大力发展畜牧业。各市州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不一,应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
(二)政策建议
大力发展服务业和畜牧业,结合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发展面向国际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甘肃省整体服务业与农业产业关联度为0.9055,全省各市州服务业对相应市州农业关联程度较大的有:金昌、天水、陇南、兰州,关联度依次为:0.9655、0.9252、0.9763、0.9153。甘肃省尤其金昌市、天水市、陇南市和兰州市四市区应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鼓励从业人员由传统低效的种植业向高效的服务业流动,从而使分工效率大大提升,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甘肃省整体牧业与农业产业关联度为0.8663,各市州牧业对相应市州农业关联程度较大的有:甘南、武威、临夏、陇南、金昌、庆阳、兰州、天水、嘉峪关,关联度依次为:0.9790、0.9668、0.9602、0.9421、0.9414、0.9380、0.9314、0.9090、0.9079。甘肃省以甘南州、武威、临夏州、陇南、金昌、庆阳、兰州、天水市、嘉峪关九市州为重点扶持牧业发展对象,努力提升牛、羊、猪、禽类的出栏速度,尤其甘南州,应依据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地和畜牧业生产基础,大力发展牧业。利用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各区域将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获得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农区及农牧交错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在定西、河西、沿黄灌区、陇南、天水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在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药区、陇中陇东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药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藏药区、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药区发展中药材产业,平凉、庆阳、天水、陇南地区发展苹果产业,河西走廊灌区、延黄灌区、渭河流域、泾河流域、徽成盆地发展蔬菜产业;张掖、酒泉、嘉峪关、天水地区发展酿酒产业[12]、陇南和天水地区发展渔业。甘肃省农业的发展应该更加面向国际,将农业产品的需求重点置于国际视角之中,分类协调推进主导和非主导产业,同时发展畜牧业、渔业和林业,为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第一产业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1]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2]陈文科.论农业大省[J].江汉论坛,2008,(3):8-13.
[3]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2010,(1):1-4.
[4]邓莉,冉光和.重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8):52-57.
[5]李懿样.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企业经济,2011,(5):20-23.
[6]张继英,肖鹏.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5):111-113.
[7]梁川,陈秉谱,谢宗棠.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灰色系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24):6669-6671.
[8]李风琦,朱再昱,曹建华.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农业经济结构分析——以南昌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7-102.
[9]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0]贾志宽.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J].新疆农业科学,1988,(1):32-35.
[11]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12]马绍,曹方,马燕玲.甘肃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2):225-227.
(编辑:王骏杰)
骆军强,1993年生,男,甘肃定西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与发展。
唐增,1982年生,男,湖南衡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草地生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