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第七届(2017)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侧记

2017-09-09 02:21
甘肃农业 2017年17期
关键词:草业菌肥牧业

■本刊记者 魏 翔

牧草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第七届(2017)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侧记

■本刊记者 魏 翔

八月的酒泉,阳光和煦,瓜果飘香。由中国畜牧协会和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主办、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甘肃省草业协会及酒泉市农牧局承办的第七届(2017)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于8月15日至18日在酒泉召开。

大会围绕科技创新、现代种业、产业发展的主题,从推动草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苜蓿草产业发展与技术成果、草畜一体化创新之路、草人与牛人在实际生产中的需求、打造草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草产业的“互联网+”、现代草种的繁育与推广、以及苜蓿品种审定、苜蓿种子高产与加工等方面展开学术研讨与广泛交流。本届大会历时4天,2天会议论坛,2天实地考察参观。让参会者不仅从理论上能有新的认知,更能从亲眼所见体会知名牧草企业的管理与技术创新。

历史沿革:甘肃的草牧业

甘肃第一次草原普查面积为2.68亿亩,第二次调查面积为3.8亿亩。草原类型14个,是我国草原类型的缩影,被誉为草地博物馆。禾本科43属110种,豆科8属48种,其他科有33属138种,是天然的草业、中药材及其他物种的种质资源库。

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史记 ·大宛列传》载:“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元代的马祖常如此描述庆阳:“苜蓿春原塞马肥,庆阳三月柳依依”。

甘肃古丝绸之路是草牧业的传统发祥地。西汉后期,“天水、陇西、北地、上郡……畜牧为天下饶”(吏记)。《汉书 ·地理志》载:“自武威以西……水草宜畜牧,古凉州之畜为天下饶。”

甘肃是历史上国家战马的重要饲养基地。山丹马场在秦以前为月氏人的游牧地。秦以后,一直被匈奴人占据,成为匈奴战骑的培育基地。公元前121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军越过焉支山,击败匈奴,夺取了整个河西走廊之后,山丹马场正式纳入汉朝版图。不久以后,汉武帝在此设置牧马苑,屯兵养马,这里遂成为汉王朝的皇家马场。

唐玄宗时期在河西增置马场,养马30万匹。同时任用养马行家负责经管,奖励增殖马匹,禁止屠宰马、牛、驴等牲畜,鼓励民间养马,并通过与游牧民族互市,引进良种,改进官马的品质。至开元、天宝年间,陇右官马及牛、驼、羊头数极为可观,私人所养之马、牛、驼、羊也遍布山野。

甘肃是现代草牧业实践的前沿。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像西北的不少地方,应该下决心以种草为主,发展畜牧业。”甘肃以任继周、南志标、王无怠、王素香为杰出代表的草业界精英人士,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以粮为纲的大背景下,通过引草入田,成功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草牧业示范基地——通渭申家山。

甘肃是现代草牧业政策出台的重要经验区。申家山经验扬名全国之时,1983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兰州考察时指出:“黄土高原很干旱,能植树的地方要大量植树,不能植树的地方可以种草,要大力发展畜牧业。”

新时期甘肃仍然是现代草牧业的主战场。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并作出“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

甘肃是国家陆地生态安全格局“两屏三带”战略的重要区域,是粮改饲、草地农业、草牧业、田园综合体等战略性工程的试点省份,以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地农业为核心的现代草牧业建设在陇原大地上如火如荼。

文献[7]给出了该算法详细的正确性分析和准确性证明。但该算法中数据以明文形式传输,服务器存储的数据直接泄露给查询端,无法满足用户隐私保护需求。

以甘南草甸草原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区是我国中华水塔。

以荒漠草场为主的河西走廊是守护北部沙漠南侵的生态屏障和生命线。

陇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域,也是传统的种草养畜基地,是草地农业理论和成果的重要实践区。

四海宾朋:共商融合大计

会议期间,来自国内外的行政管理者、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做专题研讨,由一流的设备生产和制造公司、知名牧草公司、优秀协会团体、研究结构的专家进行不同侧重的对话。会议还同时举办了展览交易会,展示国内先进适用的草业生产机械、水肥处理的技术、设备、典型工艺和工程实例。

开幕式上,甘肃省酒泉市市委书记康军、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何新天和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刘琳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和致辞。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阎奋民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还特邀请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李维薇代表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作重要讲话。

李维薇从草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草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及农业部为加快草产业发展而制定的四个发力点,全面深刻地阐述了草产业的总体情况。号召大家通过不懈努力,早日形成草产业结构市场化、草产业生产方式集约化、草产业经营形式产业化、草业生产技术智能化、草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现代草业。

两年一届的中国苜蓿发展大会及展览交易会为来自各地的同行及相关从业者们提供了难得的共同交流和分享先进经验与研究成果的机会。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基于中国畜牧业协会在行业内的巨大影响力及几届发展大会和展览交易会的精心培育,中国苜蓿发展大会现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最具吸引力的牧草领域学术与实战经验分享的研讨会,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引起极大的瞩目和关注。

康军在致辞中说,近年来,酒泉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统揽全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把草牧业作为壮大现代农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采取规划指导、政策扶持、科技助推、典型带动,实现了草畜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本次大会增设了对话环节。通过对话将一个产业的上下游环节、研发与应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也给草人与牛人、企业与专家创造了对话的平台。草人与牛人通过嘉宾对话的形式,让草人和牛人说出彼此的心里话,从原料、需求、技术和服务等相互提出要求与希望,共同探讨草人和牛人的悲与欢,通过换位思考,也给互为上下游的牧草产业和养牛产业充分了解的机会,大家彼此理解这两个产业的客观现状与艰辛,有利于草牧业的共同发展。让企业家与专家学者说出彼此的需求与研究目标,也给更好地使研究与应用紧密结合提供了契机。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旭江在《努力大造草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报告中提出,草业科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问题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和引导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积极创新,促进未来草业向生态友好、农牧结合、优质安全、强农惠民的方向发展。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院长师尚礼在《甘肃草产业科技创新进展》的报告中,介绍了甘肃省草产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甘肃草业具有的牧草种质资源丰富、育成牧草品种多样、牧草种业发展迅速,科技应用率不断提高、牧草产业特色和优势逐步显明及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等特点。他讲到,尽管甘肃草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但在科技支撑中也存在着基础研究薄弱、上下游产业耦合研究较少、流程性技术体系未形成及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突出等问题。认为甘肃草产业应该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紧紧围绕“甘肃省草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甘肃省草品种培育与良种繁育规划”,利用好甘肃省草业标准化委员会、甘肃省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甘肃省草品种区域试验网等科技平台,积极开展供给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大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开展基础性研究、开发特色草产品,总结并推广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共同推进甘肃草产业更上新台阶。

内蒙古草原总站副站长赵景峰在关于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报告中,介绍了内蒙结合本区实际,在政策落实、规划指导、发展方式和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所做的创新,并总结、提炼出了一批典型模式。下一步,内蒙古苜蓿产业发展将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从低品质不稳定向高品质稳定型发展转变。

北京奥科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明对公司的智慧草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做了介绍。他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和G I S技术构建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为产业主体、产业链上下游、政府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农产品交易机构和农资机构提供信息产品,为草产业升级进入信息时代服务。

复合菌肥:推动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甘肃省草牧业试点暨草业技术创新联盟第一批科技支撑项目“牧草根瘤菌与复合肥研发及推广”推出的系列豆科牧草复合菌肥(菌液)首次在展览会上参展,展示了草牧业供给侧改革的成果和巨大潜力以及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甘肃大行土壤治理有限公司、甘肃鸿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建宏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植物根际根瘤菌和促生菌不但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溶解土壤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磷素,而且还可分泌生长调节物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植物对矿物质吸收,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用从不同环境、不同植物群落根际分离获得的特定促生菌株生产的生物菌肥与化肥相比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持续效果好、增产稳定、非再生能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无环境和食品污染等优点,同时,还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良盐碱地。”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不容忽视。长期以来,农药及化肥在现代化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造成土壤生境更加脆弱。全国至少1300至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化肥等污染,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土壤污染引发各种生态问题及农牧业经济损失。针对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问题,2015年初,农业部制定并发布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方案出来后,各级农业部门集结各方力量,开展“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引领种植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此,利用可持续科技型肥料破解当前的土壤施肥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生态农牧业的兴起与发展及国家对土壤污染的防控政策为微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微生物菌肥具有肥效高、成本低、增产显著等特点,其根瘤菌具有强大的固氮能力,大量使用将会促进牧草增产、提升品质、减少农业经济投入、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对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应用是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而甘肃省对微生物肥料的研发较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目前为止,总体研发水平仍然较低。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和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组成“微生物复合菌肥”科研团队,在豆科牧草微生物复合菌肥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研发的豆科牧草微生物复合菌肥与化肥相比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持续效果好、增产稳定、非再生能源消耗少等的优点,并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盐碱地,保持草牧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为了发挥牧草菌肥在改良土壤、调整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中应有的作用,甘肃省农牧厅在草牧业及草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第一批科技支撑项目中,支持开展豆科牧草微生物复合肥成果转化,实施“草田轮作+微生物复合菌肥”双轮驱动,遏制土壤退化,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模式。

“微生物复合菌肥”科研团队经过反复调研考察,于2016年年底选择与甘肃鸿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甘肃大行土壤改良治理有限公司达成菌肥成果转化意向,并积极投入实际生产,其生产的“巧农”系列豆科牧草菌肥产品于2017年得到转化和推广。已在环县、华池、定西、通渭等地成功推广苜蓿、红三叶、沙打旺等豆科牧草微生物菌肥,种植面积达17万亩。

(编辑:魏 翔)

猜你喜欢
草业菌肥牧业
青海草业
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和应用策略探究
生物菌肥种类及用量对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影响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致力草学,推进草业,共创辉煌
——庆祝湖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建系20 周年
年产50万吨生物有机菌肥项目在孝义开工
草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菌肥施用注意四问题
蒙牛全购现代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