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幼儿的价值观

2017-09-08 06:22刘洁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体验想象

【摘 要】本文从法国心理学家拉康关于幼儿心理想象阶段的“镜像理论”的分析,从幼儿阶段认知方式、幼儿价值观念内容以及建立幼儿价值观的方式这三个方面对如何建立幼儿的价值观念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阐述。并得出了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观念而不是一个体系的结论。

【关键词】想象;价值观念;体验

有人说一个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孩子的身体和知识在幼儿和儿童时期和成年是相差巨大的,然而孩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却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被确定下来。虽然并不是绝对的和普遍的,但是这却是一个广泛存在的并且不太被人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其实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建立才是幼儿学习的第一步。

一、想象的体验和理性的认知并存

法国心理学家拉康在其注明“镜像理论”①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婴儿在6个月到18个月之间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感到非常快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物,自己与别的人和物有联系。婴儿能够说话,或对这种经验有所知时,他就开始成为一个人对人的自我的内在世界与事物的外在世界有复杂的情感和认知的存在物了。”②拉康认为从这个时候开始,婴儿总是对外界保持一种疑问状态,通过想象和幻想事物的反省,形成了他对世界的了解。这就是说,在孩子的世界里,想象和现在有些场景里是不分的。除了理性和方式,孩子们其实还通过想象在完成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对社会机能的学习。

可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他们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家庭社会和人际交往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孩子们基于现实世界在自己想象界中构造出来的现象世界。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未知和好奇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和自己构建起来的世界有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是因为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他们只能接受到世界的一小部分;其次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将一些他们不能理解的现象简单化和抽象化;第三,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本能的进行一个下意识的改造。孩子们常常会把两個世界混同起来,把现实世界和他们的想象世界当成同一个世界。这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这是孩子们还没建立起社会的认识,还没有建立起社会性的价值体系时所必然出现的心理阶段。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遍,甚至不会被人们轻易发现的问题,因为大人们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仅仅就是简单的把它归结于“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会懂的”这样一个结论上。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的这个阶段里面,我们其实可以做一些能够对孩子未来产生很大影响的事情,用一些方式潜移默化的教给孩子们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而不是单纯的只选择让学校和社会给孩子一些纯被动的社会化的普遍价值观培养。当然社会价值观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个人价值的存在感会让这个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富有人性魅力,更加具有归属感。从人道主义的立场来看,个人的体验和存在才是这个人在世界的基本原因和基点。当然我们不能完全的弘扬个人主意的价值观,但是让孩子充分的理解个人的存在,在个人存在的意识之下去理解社会普遍价值以及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幼儿阶段有这样想象的体验和理性的认知并存的认识和学习方式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这个特点是我们理解幼儿行为和引导幼儿行为和价值观念建立的一个基点。

二、价值观念的创造比价值体系的搭建更重要

“镜像理论”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孩子在建立自我意识和自我人格的初期就已经具备了认识世界的能力。拉康认为,想象通过“镜像阶段”把有意识地、无意识地所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形成世界的图像。他认为婴儿是从自然的、生物的存在物向社会的人的存在物转化的过程。虽然孩子们的认知有想象的一部分。但是这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次思想与意识的启蒙。这个时候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甚至就能够决定这一个人会如何看待世界。

所以说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谨慎的对待我们的每一个教育方法。我们不能以单纯的“好”与“坏”这样的价值标准来作为孩子行为和思维的评判标准。而是要让孩子们多注重自己行为和群体行为之间的同与不同,自己思维和其他孩子的同与不同。我个人认为,没有一个孩子的想法是平庸的,因为他们还没有被社会的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洗礼过,他们的心理处于一个纯粹的人性本真阶段。这种真实和纯粹就是人类的的激情和理性共同的精神源泉。我们要多树立公共行为规范,少灌输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拿别人的东西,是因为别人需要我们的尊重,别人拥有和我们一样的人格。我们的自由权利是建立在对别人自由权利尊重的基础之上的。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一个清晰的有限度的自由的观念,会比一大堆固化的教条更能让孩子们更加有效的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及更加深刻的承担这个抉择的后果。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变得有担当,有作为。但是责任意识是孩子们必须建立起来的一个公民意识,是一个合格社会必须拥有的自觉性。责任意识的建立不仅体现在能够让孩子变得更独立这样的社会层面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约束个人行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能力体现的层面上。

有的人说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面临着竞争。但是至少在幼儿时期这种竞争是不明显的,而且显得是无意义的。虽然社会是一个无所不包,纷繁复杂的空间。但是给孩子一个乐观明朗的生活态度和应对社会的心理模式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因素。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树立起更多有道理的内涵意味的东西,而不是仅仅的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去追求的什么是不应该去追求的。在幼儿阶段我们不能用培养中学生的方式去教给他们知识和规范,因为想象的方式是不能构建起一个道德价值的知识系统的。这时候我们给孩子们的不仅应该是知识,而应该更多的是一个道德价值的知识系统。这时候我们给孩子们的不仅应该是知识,而应该更多的是一种观念。比如说责任的观念,自由的观念,合作的观念,以及有爱的观念。责任是一个社会性的人必须具有的公共意识,只有有责任意识,个人才能在社会活动中真正的投入到一个社会性的角色中去。而自由是展现个性魅力的前提和基点。如果责任意识这样的观念成为一个群体内的意识共识,并成为群体内成员的集体下意识。那么这个群体就自然会成为一个合作的团体。即使这样朦胧的观念并不能给孩子们的一生带来质的改变,但是至少这些孩子的成长就是建立在自由和责任的观念之上,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意性的情绪体验之上。endprint

我们应该多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的以普遍价值标准去挖掘和激发孩子所谓的优秀的各项社会化的机能。孩子的每一项个性都是天赐的赠礼,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有画画的天赋就抑制他在音乐上的还未被发掘的天才。我们教给孩子一个观念。我们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应该更加注重观念的创造而非体系的搭建。

三、意义的阐释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

最后一点很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限制孩子们的信息接触面。有的人会觉得孩子应该知道的知识应该是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孩子们对信息的处理仅仅是处于一个简单的记忆储存的纯感性阶段。而没有进入到知识性的理解和统筹阶段。孩子们只能将这些信息当做如他们新知道的一个从未去过的地名一样的信息记住,而不能对这些信息尽心理解和分析。这些信息可能以后会对孩子们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些信息和记忆阻碍了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过早的陷入到知识的累积过程中,而缺少必要的个性的思维以及方法论的构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国外的教育家强调建立一个学习知识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原因。正因为孩子们对知识和世界的认知很多时候还是想象阶段,孩子们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本身就很受限制。虽然孩子们看起来有着超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但那仅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常识和一些基本学习方法的构建。而且在幼儿阶段展现出某一方面非凡天赋的孩子是少之又少的。

為什么孩子们喜欢玩玩具呢?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对世界的想象赋予玩具和玩具以及自己的关系之中。其实玩具本身就是一种幼儿表达表现的工具,较之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系统,玩具是幼儿更为得心应手的“语言”。玩具是一本“无字的书”,它更像是“教学大纲”或开放式的“课本”,为学习者留下较大的自助建构、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为幼儿自由表达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幼儿之间就玩具的交换、玩法的交流,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潜移默化的在玩具的想象世界里得到实现。比如两个幼儿在进行交流“我可以玩你的小车吗?”“我可以加入你玩积木的游戏吗?”“我可以用我的小猪换你的小鸭吗?”“可以的。”“好的。”“一起玩吧。”“我在玩呢,等一会儿给你玩。”两个幼儿的对话可以看到礼貌用语的运用,这是社会道德礼仪的一种体现。比如说两个幼儿进行玩具的交换,这就是幼儿用玩具之间的交换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模仿。幼儿其实是不理解这些语言和行为的内涵意义,我们也不能让幼儿真正的进行社会实践。而且这种模仿也只是一种单纯的对社会关系的模仿,他们对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朦胧的感知,基本上谈不上理解。更多的信息对于幼儿来说是无意义的。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一项关系本身的结构和意义,而不是这项关系的内容和知识。③应该更加重视意义的阐述,而少去关注知识的积累。

所以说在建立幼儿价值体系之时,我们也是一样,对于什么是价值,对于什么是道德,对于什么是世界这样的问题幼儿不可能得到答案。但是我们可以给他们建立起去探索价值是什么,道德是什么的方法。那就是个人体验的方法。我们不去教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我们让孩子们更多的感受到什么行为在集体里是被排斥的,什么行为在集体里是被赞扬的。让孩子们感受到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以及实现与社会实现的关系。我这样做就是给孩子一个行于世上的图景。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观念而不是一个体系。

作者简介:刘洁(1988.8-),女,民族:汉族,籍贯:湖南岳阳人,学历:本科,职称: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注释:

①镜像理论:此处引自康在其著作《语言维度中的精神分析》第二章中提出的一个基于幼儿婴儿时期意识观念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的基本状况而建立的一个关于主体客体不分的下意识状态。

②此处引自刘放桐编著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第422页2000年 第一版 人民出版社

③此处结论是根据西方现代结构主义思潮中以语言学方法为基础建立的结构主义方法而得出的;结构主义者认为所有的现象归结到本质上,都是由结构组成的。

参考文献:

[1]雅克 拉康《语言维度中的精神分析》东方出版社 2006年 第一版.

[2]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人民出版社 2000年 第一版.

[3]车文博 《西方心理史》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 第一版.

[4]张春兴 《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 第一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体验想象
快乐的想象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