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萃娴
【摘 要】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学校也都在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在改革中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理所当然的都拿入到各中职学校,这样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就具有很大的空间,要求教学要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探索;创新;兴趣;混合教学模式
近些年中专院校的扩招导致学生的素质普遍下降,加上升入中职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已经是有接触过计算机的,而有一部分对其完全没有概念,所以导致了他们的水平存在着差异,也欠缺学习的信心,要周全的照顾好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很大的难度,这样使得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如教学的高耗低效,学生不爱学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技能教育却没有达到理想狀态。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长期以来,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的教学还没有完全脱离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机房为中心的“三个中心”的传统模式,在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被动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思考性,不利于创新和素质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理论知识脱离实际,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
(2)教学在组织过程中,不能具体全面的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因素;不能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挥,只顾一味的填鸭式灌输,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学互动没有得到增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
(4)不能很好地加强实践教学过程,学生在机房上机时,经常出现上网购物、玩游戏、聊天的情况。教师在机房随意性布置作业题,对学生完成与否、完成效果不是很清楚,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为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理解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后,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其实质就是减少或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是传统课堂的革新与发展,由于中职类学校教师的教学量比较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完成我们的新课改,而且教师们观念更新需要一个过程,各种教学方法及技术运用也有一个实验过程。中职学校近几年来一直提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许多单位都愿意挑选从农村来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勤快,比城市学生好管理,服从意识强一些。所以,学校首先要派部分专业老师深入企业,对需要的人才进行调查与分析,使我们可以培养出一离校就能很快适应企业需求的学生。
二、确立学习目标,建立学习信心
学生只有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才会主动的努力地学习,学习目标的设立不应该好高骛远,应该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不能期望一步到位,一蹴即就,要设立那种付出了努力就能达到目标,尤其是阶段性小目标。如在基础学习的部分,不应该让学生寄望于一步到位就能学会什么较高难度的专业技能,可以让他们从基本的指法开始设立目标,先把指法熟练了,才能为计算机的其他技能操作打好基础。
三、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是要教师放弃对于课堂戏份的贪婪,要转变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和参与权还给学生,可参考借鉴近年来逐渐成熟的基于mooc环境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依托MOOC将翻转课堂教学法与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理念相互融合,使在线学习和课程教学形成互补,即MOOC混合教学模式并非完全的在线上的教学,它有传统教学的成分,其中包括:
1.是教学设计的混合,MOOC 教学模式中具备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环节;
2.是 MOOC 教学模式中,不仅包括传统课堂上的书本,还包括动画,音频、视频等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3.是在学习过程当中,MOOC 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完成的自主学习,同样遵循了传统课堂之中,先了解教学目标,之后听课,做作业,反馈,进而进行评价与考核。
这样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实现更灵活的课程资源选择和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特有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差生不听课,好学的学生也不听课。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在混合教学模式环境下,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制定教学设计,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规为一组,由教师引导选择适合其自身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特别是强弱差距不大情况下,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实行因人施教。
五、树立全新观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郭玉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57
[2]崔国强.淡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