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侠电影是中国观众最喜爱的本土电影类型,极富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进入新世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为满足中外影视观赏需求,武侠电影也显现出其丰富的内涵及适应时代的变化。但是,近年来,武侠电影借助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向“奇观化”靠拢,作为其核心的“武”和“侠”也日渐衰落涣散,中国武侠电影正遭遇一个瓶颈期。
【关键词】武侠电影;跨文化传播;困境与突围
中图分类号:J9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01-02
從1928年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邵氏武侠片热潮,武侠电影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就武侠经典影片来看,其不可或缺的类型元素主要有三点,即武打、侠义和传奇性。”但经过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辉煌之后,武侠电影在新世纪逐渐走向没落。
一、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武侠电影之困境
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21世纪的武侠电影表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武侠电影借助电影科技的发展,更加注重奇观效应、曲折多变的情节、夸张且接近于舞蹈化的动作,实质上都在不断迎合当下观众日益提升的视觉审美需求,故事也更加具有现代意识。但文化定位的缺失、电影创作主体的迷惘,使得武侠电影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加之依赖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武侠电影在当下电影市场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一)文化定位的缺失。新世纪以来,中国武侠电影不仅将特有的侠义文化、江湖文化、儒家文化等中国本土文化传播于世界,而且在影片中融入英雄主义、自由、平等、爱情等普适文化,在海内外获得了不少好评。国内学者彭吉象说:“电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跨文化媒介,不仅需要依靠本国的文化,同时也需要吸收更加广泛的人类文明,尤其是分享其他文化的成果。只有具备了吸收不同文化的能力,中国电影才能真正冲出国界并为全世界所接受。”但是,近年来,一方面为迎合观众观赏需求,越来越多娱乐元素浓重的武侠电影进入市场,将武侠人士爱情纠葛作为卖点,实在有媚俗之嫌;另一方面,为满足西方观众对于中国的想象,导致武侠电影出现了身份认同危机。如今的武侠电影中的侠义文化与江湖文化流于形式,更多是为满足观众尤其是西方观众的诉求,过度融入英雄主义与自由平等精神,而忽视了武侠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电影主体的迷惘。武侠电影经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辉煌之后,开始走向没落。这期间,武侠电影出现了一些“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电影创作主体的迷惘。徐克的《龙门飞甲》并未超越《新龙门客栈》所营造的江湖与武侠空间,讲述的故事也与之前大同小异,唯一可以称赞的,是其3D特效技术的运用。徐克监制、尔冬升执导的《三少爷的剑》,号称筹拍多年、倾注心血打造的武侠电影大作,但上映之后并未获得好评。此外,2016年上映的《卧虎藏龙:青冥宝剑》也依然未摆脱李安《卧虎藏龙》的影响。该片披着武侠的外衣,却并未呈现革新之势,打着《卧虎藏龙2》的旗号,反倒有制造噱头、赚取票房之嫌。
(三)过度依赖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如今的武侠电影,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下,开始趋向于“奇观化”,过于依赖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如《三少爷的剑》,已经是完全脱离了传统武侠片的形式感与仪式感,好莱坞特效固然让人称赞,但故事编排实在让人咋舌。《血滴子》中打造的青春、热血的血滴子队伍,输出的友情观倒像是武侠界的“古惑仔”,但打戏甚少,主要演员几乎没有任何武术功底,一旦出现武打场面,唯有靠特效来完成。电影特效固然可以增强武侠电影的观赏性,但面对特效大片呈泛滥之势的西方国家,无论中国特效技术如何精进,终究难以与好莱坞电影工业抗衡。
(四)电影类型缺乏市场竞争力。电影类型单一化是中国电影很难占领国际市场份额、打开跨文化大门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2016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在针对当下中国电影观众类型偏好的调查中,观众对武侠片的偏好只占2.2%,在列出的14种类型片中位居倒数第二。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本土观众对于武侠电影这一类型已逐渐失去兴趣,武侠电影如今已失去其原有的竞争力与生命力。为此,要促进中国电影类型多元化发展,将各种类型特色进行融合,为武侠电影跨文化传播寻求突破口。
二、跨文化传播下中国武侠电影的转型与突围
在新世纪,视觉盛宴、明星化、游戏化消费是中国新武侠电影主要审美卖点,但在种种表象之下,我们能看见一种消费时代的内在焦虑正在蔓延。这种内在的焦虑,不仅体现在影视制作上,也体现在观众的认同机制上。显然,当下观众已不能满足于好莱坞式的视觉奇观,他们需要更多的优质作品来契合多元化的心理诉求。笔者认为,应从国家层面和武侠电影本体两方面着手,推动武侠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进程。
(一)国家层面。中国电影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之际,国家所制定的有关电影产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将对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完善现有的电影体制,建立电影分级制度,并深化电影产业改革,出击知名电影节,促进中国武侠电影的转型与突围。
1.完善电影体制。首先,要转变政府管理电影职能,以市场为导向,加以宏观调控。其次,建立合理的电影审查机制。电影审查机制并不是一味删减电影的上映量,而是挑选符合大政方针和大众审美需求的影片进行公映,发行海外。最后,建立电影分级制度。国外早就建立起完善的电影分级制度,针对不同年龄划分不同的可观看影片。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并未建立电影分级制度,仅有部分影院会对不适宜青少年观看的影片加以提醒。事实上,武侠电影里的血腥打斗场面并不适宜青少年观看,为此要建立电影分级制度,不仅有利于观影群体的划分,而且对于电影创作尺度的把握也大有裨益。
2.深化电影产业改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特性形成了文化间的差异,刻板印象、文化歧视、文化偏见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影片的传播效应,况且有些国内影片发行海外,经过翻译已失去本来的意味。因此,要完善电影产业的制作、发行与放映环节。在电影制作层面精益求精,与电影审查机制相辅相成,减少所谓的“烂片”。在发行与放映环节,要树立电影营销与宣发意识,提升票房及影响力。武侠电影的传播不仅是在国内发行,也要向海外市场进军。亚洲市场与欧洲市场不同,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合适的宣传途径。此外,在占领海外市场份额之时,要树立民族自信,创作出能得到广泛认可的优秀武侠电影作品。endprint
3.政府出力,出击电影节。当下中国武侠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主要以参加国际电影节、参展或比赛为主,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一直位居海外市场票房前列,与其斩获奥斯卡奖、金球奖等多项大奖有关。赢取国内外电影节大奖,一方面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进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影片的关注度与话题性,继而增加票房。就目前参加国内外电影节的影片来看,大多是主创团队自发组织前往,倘若能由政府出面,支持武侠电影创作团队参加各类电影节的评比,不仅能鼓舞电影创作主体进行创作,而且还能提升武侠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而在电影节获奖,则意味着影片在国际权威评委机构中得到认可,这是跨文化传播得到良好效应的有力证明。
(二)武侠电影本体。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武侠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是以影片中的人物、画面、声音、服装、造型等为载体。因此,武侠电影创作之时,要抓住武侠的灵魂,在拍摄中融入导演的个人风格,坚守本土意识与市场导向,传递具有国际视野的价值观。
1.找准武侠电影的灵魂。中国武侠电影历来以侠义文化、江湖文化及儒家文化称赞于世界,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奉行传统的儒家思想,这源于武侠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好的武侠电影的标准是能够体现中国武术中的武德,而中国武侠电影精神上的标准就是儒家的思想境界。”影片《一代宗师》主人公叶问是儒家精神的代表,“作为练武之人却无心参与武林之事,但当局势动乱需要站出来的时候,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的士大夫气节就显露出来了。”因此,中国武侠电影创作必须要找准武侠的灵魂——侠义精神。
2.培养优秀的武打演员。武术是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在1983-1986年的传统武术挖掘整理的成果中,就套路而言,自成體系的拳种多达129个,拳械套路近5000多种。”但从目前中国武侠电影产业发展来看,如此丰富的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中国优秀的武打演员屈指可数。因此,一方面要培养优秀的武打演员,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德;另一方面,要减少特效的运用,保证武术打斗的真实性、连续性、完整性与可信性。
3.坚守本土意识进行类型融合。笔者认为,中国武侠电影进行跨文化传播之时,应坚持本土意识,创作具有民族性的电影作品。为此,武侠电影要打破类型单一状况,可进行类型糅合,如武侠奇幻、武侠悬疑。陈可辛执导的《武侠》是“悬疑”色彩非常浓厚的武侠电影,基本是从悬疑入手,用推理来审视武功,一些寻常人闻所未闻的奇经八脉与穴位技法,通过影片中金城武饰演的侦探徐百九之口得以了然。在武侠电影中加入悬疑的因素,不仅可以达到形式上的创新,也可令观众耳目一新,减少审美疲劳。
三、结语
武侠电影是中国贡献于世界少有的相对成熟的类型片,安德烈·巴赞在论及美国西部片时表示:“这种类型片过去已经臻至完美,或者说已经达到了经典,这意味着它必须奋力创新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对于今日的中国武侠电影而言,亦是同理。因此,传承中的变革与突破,便成为了血脉中都有武侠基因的中国电影人肩上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宋家玲.电影学前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余习惠.新世纪武侠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及反思[J].求索,2015(01).
[4]金丹元,马婷.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的审美流变及其焦虑性诉求[J].艺术百家,2013(01).
[5]吴青青.武侠电影的美学新变[J].当代电影,2013(09).
作者简介:
王金琰(1991-),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类型电影和电影批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