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灝
一个经济增速徐徐放缓的环境里,大盘股往往有所表现。而这些权重股将带动主要指数再创新高。
在3300点以下徘徊了八个多月之后,上证指数终于突破了这一点位。我认为,原因恰恰是因为经济增速将在下半年相对于上半年放缓但不衰退,而不是因为市场共识所认为的周期性板块强势。一个经济增速徐徐放缓的环境里,大盘股往往有所表现,而这些权重股将带动主要指数再创新高。
当下,对上游强势复苏的痴迷对经济管理是危险的。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已经开始挤压中下游企业的盈利。从纯粹的数学角度来看,上游强势意味着周期行业理论上可以最终独占经济里的全部利润,造成巨大的资源错配,并最终将整个经济完全转型为周期性经济(分解上中下游、国企、非国企的盈利增长情况)。这种极端的理论情形与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
在市场经济里,市场价格是供需双方交易出来的结果。尽管市场共识认为上游大宗商品的供给收缩将导致价格上升,然而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每一个市场均衡价格水平上,供需都是平衡的。因此,严格意义上并不存在供给短缺之说。
快速的、脱离基本面的价格飙升本身就是自我毁灭的,因为它将诱发新产能的释放,并同时压抑需求,最终使市场供需和价格回到均衡水平。这个预期理性回归的过程也就是泡沫破灭的过程。而下跌的过程往往比上行的过程更急、更快。由于经济仍在继续扩张,大宗商品的熊市反弹应该还未完结,但也将继续考验交易员的技巧。我们借鉴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经济增长率周期的理论和模型做了进一步更新。
周期模型的意义在于寻找拐点。掌握周期高峰和低谷的时机意味着交易时的盈利或损失。以预测为目的,我们的讨论将聚焦于增长率周期。即使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仍在扩张,但经济增长率周期也可能已经开始下行,因此更适用于拐点的预测。
熊彼特在他的经典之作《经济分析史》里曾盛誉朱格拉开启了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思潮。然而,朱格拉认为周期是由信贷的过度扩张和收缩引起的,是一个人性心理被信贷膨胀或压抑的周期,而并非简单的设备投资周期。一个新周期的产生必然是从衰退中的复苏。这个过程与2016年初以来经济的好转大相径庭,或者说新周期的起点应该比2016年年初的水平低更多。
我们曾用详实的数据与图表讨论了中国的三年房地产库存投资周期。这个三年的周期在2017年二季度正在见顶,或者已经见顶。7月的经济数据已开始令人失望。这个地产库存周期领先于工业产成品大约六个月。中国产能利用率周期也展现出相似的领先时长。重要的是,M1狭义货币供应增长与中国股市领先地产投资周期超过三个月。尽管工业产成品补库存的活动可能还没有结束,但这个周期的运行已经反应在市场价格中了。
我们可以用通胀和增长数据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各个阶段分为四个象限,即再通胀、复苏、过热和衰退。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似乎陷入了“再通胀”与“衰退”之间,呈现“L形”轨迹,周期的阶段性变得浑浊不清。
中国古代哲学中对周期早已有论述。例如,《易经》中最著名的卦相之一 “乾卦”,用龙的不同状态来表示经济周期的一个完整轮回。直到今日,中国的一些研究和学术机构仍然将《易经》的理论運用在经济与市场预测中。司马迁的代表作《史记》,则明确的记载了一个十二年的周期。其将木星年表与中国“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从丰收、歉收、干旱,到最终第十二年年末严重饥荒的一个十二年农业周期。《淮南子》描述了数个较短的三年周期是如何嵌套在一个较长的十二年周期中的过程,曰“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衰,十二岁一康。”另一本中国古典文献《盐铁论》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十二年农业周期,与我们对中国经济周期研究而发现的四个较短的三年房地产投资周期一致。
作者为交银国际
首席策略分析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