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地展示自我和充分地交流讨论。然而,也有不少教师反映,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太理想,课堂效率不高。在課堂实践和探究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有这样几方面。其一,部分学生被排除在外,无法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其二,课堂无休止的争论,没有结论;其三,学生只看到差异,没发现联系,教师缺乏提升;其四,对待疑难问题不置可否。
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其进行了研究,最终决定采取干预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具体方案如下:第一阶段,研究参与时机和干预策略;第二阶段,进行参与时机和干预策略的课堂尝试;第三阶段,教师提升策略探究;第四阶段,教师提升策略的实施研究。每一阶段,都主要进行课堂实践行动研究,一方面,由10位教师自主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研员和教学干部随机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安排三至四次集体研究课,每次两至三节课,进行集体探究。学期末,再安排一次集体研讨,汇总、筛选老师们的研究成果。
经过研究,我们获得了一些教师干预的经验和体会,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当学生没有思路时,教师应该怎么做?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果全班学生都没有思路,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很好的情境或设计一个活动,来打开学生的思路,或给学生一个方向,如画图尝试等。如果小组学习中缺少思路,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提供一个思路,如把别的小组的思路给他们看,或者临时进行小组重组等。如果个人独立思考时没有思路,教师要进行提示,如“把前边的思路叙述一遍”“再从头想一次”,或是请他说出困难。
第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当学生思路有问题时,教师应该怎么做?这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当学生思路跑偏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正确思路或一个思考的方法。当学生思路单一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思路或替换小组成员,亦或是引导学生把原有思路整理清楚。当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要请学生静下来,找有力的证据,重新整理思路。当学生思路混乱时,如果是个人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思路理清,如“画图”或是“重新思考一次”;如果是小组发言,可以指导小组同学重新组织语言,或把每一个发言都记录上,针对发言进行讨论。
总之,方法总比困难多,衷心希望,我们能在行动研究中找到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干预策略,科学使用,提高合作学习效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