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微观察”让学习共同体研究走向实质

2017-09-08 10:41邢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超阳阳独立思考

邢艳

共同体课堂研究要基于学生,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研究的直接受益者。因此,我们将共同体课堂研究的目光聚焦在课堂“微观察、微行为”的“微”研究上。“微观察”的价值在于四个“走向”,具体如下。

从“整体观察”走向“个别观察”

所谓“微观察”是在不干扰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近距离地、深入地走近2人或4人学习小组所进行的“个别观察”。重点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小组协同学习,聚焦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微观察”可以清晰了解到,在协同学习过程中小组内几人的学习关系是否自然、和谐。如二年级李老师认为班中的晓佳和小源是很和谐的2人学习小组,一人耐心教,一人虚心学。但在微观察中发现,晓佳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常常是在执行小源的“命令”,在很多次的小组学习中,晓佳都在小源的指挥下放弃了自己独立思考得到的正确答案。由此看来,两人的学习关系是非常不润泽的。经过老师一段时间的干预,晓佳渐渐有了自信,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并与同伴进行“有效对话”,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力。

此外,通过“微观察”还可以清晰了解到学习小组中组员搭配是否合理,问题的设计是否准确,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适于学生间小组协同学习。

从“观察表面”走向“观察实质”

“微观察”要观察学生的“微行为”,是指教师在不参与、不干扰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近距离、切片式地解剖和观察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学习、公共发表时的细微、细小的学习行为。

小超是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每到需要独立思考时,他就表现得无所事事,不是玩笔就是东张西望,很难静下心来思考,最多在题上随便写写,正确率很低。在小组学习时,他就会擦掉自己的方法把别人的方法照抄上去。同伴问他会了吗,他会点头。发現这种情况后,教师通过课下交流了解到,小超在家写作业时一遇到不会的题妈妈就会主动给他讲。长期下来,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动力,只要遇到困难就会第一时间想到别人的帮助。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通过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鼓励小超思考,并及时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在家辅导孩子有效学习的方法,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让小超逐渐找回自信。

从“知识教育”走向“心灵教育”

三年级的梁老师通过“微观察”记录下了班中阳阳的变化、成长以及自己的感受。

2017年5月11日“微观察”记录:阳阳同学,成绩比较优秀,但是比较自我,不善与人交往,与同学关系紧张。小组学习时阳阳把自己的学习单扣在怀里,不主动给其他同学讲题,也不倾听别人的讲述。同学有困难,他无动于衷。看到这一幕我真的是很着急,我多次和马老师探讨阳阳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分析他的心理和家庭层面的问题。通过对他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分析,制定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2017年5月18日“微观察”记录:阳阳的同桌婷婷跟我说阳阳不给她讲题。阳阳则说:“她不问我。”于是我把他俩的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同学们说:“我觉得你们首先应该有一颗热心;阳阳你应该说这道题你会吗?我给你讲讲吧。婷婷你应该说这道题我不会,你能给我讲讲吗?”课间,我抽出时间与阳阳聊天,教给他一些与人交流的方法。放学时,我与阳阳交流今天的收获。

2017年6月7日“微观察”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与干预,阳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同伴婷婷有一天突然对我说:“我觉得阳阳同学其实也挺好的,他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会主动帮助我,我们俩现在合作得越来越好了。”的确,阳阳现在看人的眼神变了,对班里的事务也积极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梁老师有了这样的感受:学校提出的微观察的确有效果,使我发现了平时忽略的很多问题,让我离孩子的心近了,多了理解,学会了包容。

微观察不仅起到了推动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引起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从“学生进步”走向“师生共发展”

“微观察”不仅指向学生的学习,也指向教师的教学,不知不觉中师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生的变化是学会了倾听和合作,能够主动求助同伴、主动补充发言、主动善意提醒。课堂上这样的对话多了起来——“我是这样想的”“你们还有补充吗”“请你帮帮我”……学生的思考更加全面、细腻、有深度。教师的变化则更大:更加柔软,更会等待,更尊重孩子,注重从情感、习惯上引领孩子;更注重从学生具体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剖析;更注重研究教材,研究学科本质核心;更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科素养、学习情感体验的培养。

微观察,让师生走得更近。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超阳阳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康康日记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培养自律,从早睡早起抓起
交换秘密
当爸爸的“羡慕嫉妒恨”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聪明de猴子
水上乐园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