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死记硬背”,为“理解运用”

2017-09-08 05:01李弗不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叠词名篇妙用

李弗不

参考高考的“宝宝”们,你们注意了吗?随着课改的深入,高考题型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就拿“名言警句”默写题来说吧,你是否发现,这种题型有所改进了呢?相较于以往高考中名言警句默写题来说,的确有如下的改变:

分值调整了。以往默写题的分值,在6~10分之间;现今统一调整为5分。

题量调整了。以往默写题设置6~8道小题,进行6~8选5~6小题的作答模式;现今统一调整为3道小题,且统一为第⑴小题两空2分,第⑵小题一空1分,第⑶小题两空2分,共计5分。

默写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以往的默写题型,绝大多数都是,给出上句,默写下句,或者,给出下句,默写上句,比较机械;现今统统调整为,根据提示来默写了,比较灵活。我们举两个例子:

(2016·高考全国Ⅰ卷第10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⑵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⑶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参考答案】⑴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⑵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⑶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需要说明的是,此高考题仍然为6分六空默写式,现在统一调整为了5分五空默写式,其中总有一个题为1分一空默写式。

(2017·高考模拟题第16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写宫女之多,一人受宠的著名诗句是 , 。

⑵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即 。

⑶鲍照的《拟行路难》一诗,开头两句“_______,_______。”用比喻,说明人生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阐明了一种人生聚散无常的哲理。

【参考答案】⑴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⑵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⑶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题号由原来的第10题,调整为第16题,且置于文言文题、古诗词题的后面。

那么,“理解运用”式的记忆默写题型,都有些什么特征呢?我们都应该怎样来应对呢?有以下特征,和以下应对法:

命题者往往要求默写一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很多古诗文名篇皆有中心句或主旨句,如《马说》《爱莲说》《岳阳楼记》《满井游记》《蜀道难》《游钱塘湖春行》《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梦游天姥吟留别》《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项脊轩志》《与朱元思书》……平时读这些文章的时候,重点地记忆这些名篇的中心句或主旨句,并加以理解记忆。如上面的模拟题⑵“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即 。”就是要求能够默写出中心论点,即中心句的。

命题者往往要求默写全篇中的精华句、哲理句。很多古诗文名篇皆有精华句、哲理句,如《望岳》《春望》《蜀相》《阁夜》《登高》《春夜喜雨》《静夜思》《赠汪伦》《行路难》《蜀道难》《咏柳》《春晓》《次北固山下》《游山西村》《枫桥夜泊》《钱塘湖春行》《琵琶行》《伶官傳序》……平时读这些古诗文的时候,重点记忆这些古诗文名篇中的精华句、哲理句,并加以理解记忆。如上面的高考模拟题⑶:“鲍照的《拟行路难》一诗,开头两句‘ , 。用比喻,说明人生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阐明了一种人生聚散无常的哲理。”就是要求能够默写出精华句或哲理句的。

有时,命题者还会要求默写一些同类句、相似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一个与成语“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思相当的句子,这句是“ ,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有时,命题者还会要求默写一些同字句、同物句、同典句等等。譬如,很多名句中带有江河的名称,你能填出诗句中的江河名吗,或请写出两句带“花”字、“月”字、“柳”字……的名句等等。

再如,古诗文中有很多妙用叠词的名句,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妙用叠词① ;白居易的《琵琶行》妙用叠词②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妙用叠词③________;秦观的《鹊桥仙》妙用叠词④_______;杜甫的《登高》妙用叠词⑤________……(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⑤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火力”,对叠词“开火、扫荡”。

此外,有时命题就像在注释、解说名句一样。譬如:“李白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豪言、放言曰:‘ , 。(《将进酒》),是啊,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的,人生就是要有这满满之自信的。”此题的后半部分,就相当于在注释、解说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故此,理解了此名句,作答易如反掌也。

有时命题又像是在用名句造句一样。譬如:“白居易有一支善调颜色的彩笔,彩笔轻轻一挥,‘ , 。(《忆江南》),便把江南景象描绘得色彩缤纷,绚丽无比。”此题完全像在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做造句一样。所以,理解了此名句,造句顺手拈来。

有时命题又像是在引用、化用名句一样。譬如:“诸葛亮为刘备献计攻取天下,又辅助刘备、刘禅父子两代坐天下,杜甫用经典的诗句描绘之为:‘ , 。(《蜀相》)”此题又非常像是在引用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样。因此,理解了此名句,引用轻轻松松……

总之,诸多“理解运用”式的记忆默写题,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不但要求我们熟读、记忆,还要求我们必须侧重于理解、运用。

(编辑:于智博)endprint

猜你喜欢
叠词名篇妙用
千古名篇有矛盾?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余数的妙用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的”字叠词招聘会
让叠词走进句子
即兴写作的妙用
厚积薄发,辨境下笔——2015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综述及备考建议
《国外修辞学名篇选译》专栏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