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长璟
【摘 要】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中西方同时代的戏剧家,《牡丹亭》和《哈姆雷特》是他们的代表作品;这两部作品中都塑造了作为重要因素出现的鬼魂形象,杜丽娘是东方的灵魂,老哈姆雷特是西方的灵魂,二者必然有着很多不相同的特点;从二者的不同点来看中西方文化之差异和对中西文化的比较。
【关键词】《牡丹亭》;《哈姆雷特》;鬼魂;中西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040-01
中国戏剧的产生与巫术祭祀不无关系,西方戏剧的产生和宗教祭祀也有相当大的渊源。灵魂也经常地出现在中西方的戏剧作品之中,最能代表的便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两部作品都出现了灵魂形象,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是一个被时代摧残的女子。正是因为杜丽娘追求自由、爱情所以才会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所以杜丽娘注定是要被毁灭的。这也是她“由生到死”的原因。杜丽娘勇于追求爱情,并且对爱情矢志不渝。死后她的鬼魂离开身体,饱受摧残和折磨,还是要和柳梦梅相会相交。后来又经过波折,得到皇帝的调停,使得天伦相聚、爱情美满。杜丽娘化为灵魂后又复生,追求到了自己的爱情,又和父母相认,实现了“大团圆”的完美结局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老哈姆雷特曾是个贤明的国王,他的肉身虽然已经中毒而腐烂、变形,但是因为担负着仇恨和不公平的命运,所以他的鬼魂并没有随着他的尸体而毁灭,并担负起报仇雪耻的重任。
杜丽娘和老哈姆雷特都是因为生前的愿望没有得到实现或者生前还有未完成之事,所以二人死后才能够变成鬼魂继续存在于人世间。杜丽娘经过坎坷折磨并通过努力死而复生,得到爱情;老哈姆雷特也通过努力报了自己的仇恨。可以说杜丽娘和老哈姆雷特生前的愿望都得以实现,生前未完成的事情也得以完成。
二
虽然杜丽娘和老哈姆雷特都有着变成鬼魂的形象,而二者又有很大的区别。
杜丽娘和老哈姆雷特的身份就截然不同。杜丽娘是一个大家闺秀,是一个有着阴柔美又有着刚毅性格的女性。杜丽娘时刻追逐着自己的幸福,在游园时唱道:“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这便是一个姑娘春心萌动,开始想要追求幸福的最好证据。而老哈姆雷特则是一个英明勇武的国王形象。虽然在开始的时候他的魂并没有说话,但是通过他人对于其外表和神情的描述“与逝去的国王很像。”霍拉旭对他的追问,他不仅没有给予回答反而昂然离去,“他所穿的盔甲,是征讨野心勃勃的挪威国王时的战袍;他脸上的愤怒之情和在谈判无果之后一举乘雪车将波兰人大败于冰上之时相似。”通过描写,一个曾经叱咤风云、勇猛无敌的国王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出来了。
杜丽娘鬼魂的出现和老哈姆雷特鬼魂出现的目的不是完全一样的。杜丽娘的鬼魂是为了追求幸福,杜丽娘死后,杜丽娘的鬼魂便偷偷跑到柳梦梅的客房中与他幽会,两个人享受着爱情的滋味。在客房中二人便建立起了真正的爱情,杜丽娘会唱道:“清风明月知无价!”这便是二人幸福的最好见证。老哈姆雷特鬼魂的出现却是为了复仇,在第四场老哈姆雷特的鬼魂与哈姆雷特接触,让他远离守夜人。最后一场的魂的复仇,把描写的重点从外在形象延伸至内心世界,使其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在哈姆雷特让霍拉旭等人永远不要向他人提起曾经见到先王的鬼魂与自己准备装疯卖傻之事的时候,老哈姆雷特的鬼魂四次在暗中呼吁发誓,说明了老哈姆雷特的鬼魂既迫切希望复仇,但又唯恐泄密造成复仇失败的复杂心情。
虽然说二人都完成了生前的心愿,但是他们的结局却不一样。杜丽娘得到重生,得到了柳梦梅的爱情,相认了父母,可以说是“大团圆”的结局。而老哈姆雷特最后虽然已经报了仇,却以哈姆雷特的死作为结局,可以说是个“悲剧”的结局。
三
从杜丽娘和老哈姆雷特两个鬼魂的特点上,不难看出中西文化存在的一些比较和差异。中国戏剧中的鬼魂描写更偏向于浪漫主义的手法,因为杜丽娘变成鬼魂与柳梦梅私会本身便是无稽之谈,更有甚者死而复生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正是这种不可能的事情,这种浪漫的传奇手法,使得《牡丹亭》变得独一无二,称为一部奇书。而在《哈姆雷特》中,老哈姆雷特鬼魂的出现更像是托梦,而并没有太多违背常理的事情发生,向较之于《牡丹亭》,《哈姆雷特》的确是偏向于现实主义。
一般传统的学界都认为,中国的文学偏重于现实主义,无论是主导中国传统文学的诗歌还是散文,都是多现实而少虚构;认为西方的文学多浪漫主义。这也许也是解释我国的戏剧(虚构文学)为什么晚出和不發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现在反观同时代的中西两部作品,中国的浪漫主义要更浓重一些,这也许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地方,也不能对文学史上的东西一概而论。
再有,《牡丹亭》的结局是“大团圆”的结局,而《哈姆雷特》却是个“悲剧”的结局。这也许便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审美需求的体现——喜欢“大团圆”结局而接受不了“悲剧”的结局。而西方的文化观念里向来就有悲剧。这也是中西方文化审美的一种差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