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应对“301调查”这张网

2017-09-08 23:09万喆
环球人物 2017年17期
关键词:渔网条款贸易战

万喆

“301”终究来了。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宣布,美国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舆论纷纷猜测:中美是不是要打贸易战了?

“301调查”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301条款的俗称,其目的只有一个:维护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当美国单方面认定他国对美贸易“不公平或不合理时”,该条款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发起调查,并可在调查结束后建议美国总统实施单边制裁,展开“贸易战”。

其实,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已经有过很多次了。1991年、1994年、1996年都是针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发起,2010年曾针对清洁能源补贴问题发起,但历次调查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了。而且“301”不光针对中国,欧洲、日本都曾经被这个“大棒”敲打过,在不同程度上被迫接受美国的国际贸易准则。

作为独立国家,贸易政策却要受美国法律、美国总统和美国贸易代表的“调查”“认定”,这显然是一种经济霸权、单边主义。国际上对“301”一直谴责不断,美国国内的反对声也不绝于耳,认为是在“欺负小伙伴”。

具体到这一次的“调查”,中国需要做的是冷静看待、充分准备。

首先,不用惊讶。“301”的本质是国家利益之争,而中国目前无疑被美国视为某种“威胁”,必欲压制而后快。加上美国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今后针对中国的花招会越来越多。

其次,不必恐慌。从历史上看,“301”的目的不是战,而是和,基本上以谈判为主,达成双方都较为满意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中国与美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真的制裁中国,对美国不一定有利。这次的“调查”恐怕更多是一种威慑,无非是为了更有底气地谈条件。

第三,不要愤怒。我们谴责“301”,更要理智应对,方法和策略尤为关键。一方面,中国作为崛起中的、负责任的大国,的确需要及时完善自身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确实是中国市场和企业的迫切需求,我们可以顺势而为,将其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对于行业补贴等问题,中国也要规范、立法,梳理产业政策,既要避免国内恶性竞争,也要正当规避国际协定中的红线,为中国发展相关产业争取时间和空间。

最后,不能幻想。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做好准备,对国际上的相关条款和国外的经济体制加强研究、培养专门人才,利用现有國际机构和法规为中国服务。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微妙的平衡,中美之间是动态的“合”与含蓄的“斗”,既要避免对立,也要接受不断的冲击。

总之,“301”也好,其他条款也好,都无非是各国为争取自身更大利益而抛出的渔网,能捞到最大、最多的鱼才是终极目的。显然,目前美国的“渔网”更多,所以我们更要平心静气,避免情绪化,同时积极行动、充分准备。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渔网条款贸易战
小鱼和网
透视渔网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如何争取中美贸易无战事(经济茶座)
霸王条款等
为"渔网袜”时髦正名
独创的渔网
商品不退换属“霸王条款”
浅议《合同法》中有关格式条款的规定
论提单首要条款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