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志华与北疆博物院的创建

2017-09-08 07:55
化石 2017年3期
关键词:耶稣会北疆博物院

桑志华与北疆博物院的创建

北疆博物院是中国早期为数不多的集动物、植物、地质、古生物、古人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博物馆,是我国建立最早、藏品最丰富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也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晶。

十九世纪后半叶,天主教罗马教廷在中国直隶省(包括现今河北、北京和天津地区以及辽宁西部的一小片区域)设立了3个教区,分别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直隶北部教区(含天津)、以正定为中心的直隶西南教区和以献县为中心的直隶东南教区。前两个由天主教遣使会管理,后者则由耶稣会管理。耶稣会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由来已久,早期来华的会士利玛窦、南怀仁等人对“西学东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1903年2月,天主教耶稣会在南方大城市上海建立了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北方则一直未建立任何高等学府。其实早在1861年,法国政府和罗马教廷就已要求耶稣会在天津开办一所大学,这个设想早于震旦大学近40年。由于献县教区没有兴办大学的理想之地,而天津作为首选城市却受控于天主教遣使会管理,所以当法国政府和罗马教廷要求耶稣会在天津办学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耶稣会一方虽经多方面努力,此事却始终未果。1920年7月,罗马教廷派出巡阅使来中国督察天津办学之事。为了能够顺利在天津办学,准备将相邻的北部和西南两个教区的边界进行交换。就在此时,遣使会一方做出妥协,答应耶稣会在天津办学的请求。至此,这场旷日持久的争端,终于以直隶东南教区耶稣会获得在天津的办学权而宣告结束。

1921年1月,罗马教廷正式批准耶稣会在天津办学。早在12年前,耶稣会东南教区在马场道清鸣台(紧邻英租界)曾购得100余亩旷地,于是校址便选定于此,并将学校命名为“天津工商大学”。

耶稣会直隶东南教区早在1871年4月就已购置地产——天津圣路易斯路53号(今营口道20号),建立了直隶东南教区驻天津办事处,名号为“崇德堂”。崇德堂主要负责管理罗马教廷和法国耶稣会拨给教区的传教经费以及其他教会机构和教友的捐赠,同时还负责包括工商大学、北疆博物院及其所属机构、设施的统一管理,被称为直隶东南教区的“财务管理中心”。

当时,西方列强普遍以宗教传播为铺垫,大力推进对中国各种自然资源的考察和调研。其中,天主教耶稣会的神甫们在我国从事宗教事务以外的科学考察活动由来已久。最初,这种科学考察活动并未设立任何专门机构,只是通过各个教区的神职人员默默进行着。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集中保存了传教士从各处收集的标本,由于藏品数量不断增多,从而促成了1868年徐家汇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建立。该博物馆地处我国南方,其考察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而我国北方却是一片未知区域。

基于此,桑志华1912年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之后,便提出了考察中国北方腹地和建立北疆博物院的计划。该计划和构想受到教会领导层的一致认同,并很快得到了直隶东南教区(献县教区)耶稣会会长、法国北方耶稣会省会长和耶稣会总会长的采纳,不久还获得了法国外交部的资助。

桑志华的计划是:从科学和经济角度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北方腹地(黄河流域、内蒙古)及西藏附近,包括其地质和动植物区系。因此,出于研究中国北方疆域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农业及其他学科的需要,设立一个考证资料和藏品的研究中心并设立陈列室,即建立一所博物馆,也成为了桑志华在华科考发掘计划的一部分。

1914年,在来华的各项筹备工作完成之后,桑志华乘火车沿西伯利亚铁路线到达中国,于3月21日在满洲里入境,3月25日抵达天津。以崇德堂作为其落脚地进行安顿,之后很快投入到考察活动中。

桑志华怀揣着探索中国北方腹地的梦想,从遥远的法国巴黎来到中国,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对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黄河、白河流域进行了长达25年全面的科学考察,行程总长约50000公里,内容涉及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动物学、植物学、人种学、经济学等诸方面内容,获得了大量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标本和数据,并在天津创办了集收藏、科研、展出、出版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北疆博物院曾与巴黎博物院、英国邱园、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和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桑志华的有效组织下,北疆博物院的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许多标本被鉴定为新种并描述发表。桑志华卓有成效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使北疆博物院在国际上一度名声大噪。

从1914至1922年间,搜集的标本一直存放于耶稣会献县教区前财务管理处(天津法租界圣路易斯路18号,按:即今营口道总工会旁)。这所宽敞的楼房,包括地下室的三分之二房间都被藏品逐渐占满,急需找到新的地点来存放这些标本和收藏品。当时正值献县教区耶稣会法国神甫、天津代牧区主教文贵宾(S. E. Monseigneur Jean de Vienne)拟在天津建立一座高等学府——工商学院。文主教向桑志华发出了邀请,建议将设在财务管理处的博物院的临时办公地点迁到学校中来;博物院仍作为一个独立单位与学院分开。由于两家毗邻,在协作方面可能更为便利。

于是,崇德堂耶稣会会员、议员让•德布威神甫(Jean Debeauvais)在马场道划拨了一块地皮作为北疆博物院的新址。自1922年起,即动工兴建工商学院第一座大楼的前一年,在指定之处建立起博物院的第一座楼,即北面的办公楼。

北疆博物院由比利时商人办的义品地产公司(原名义品放款银行)工程部建筑师比奈(Binet)设计监造,是一幢混合(砖、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外延装置具有防盗门及双槽窗户。

该建筑物为一幢上下共三层的楼房,包括三个实验室,一个办公室,一小间照像暗室,两大间藏品库和一大间作业室。

根据对欧洲许多博物馆建馆方案的调查研究结果,在设计和绘制图纸时,桑志华决定把窗户位置提高,并把取暖散热器和电灯尽可能安装在最高之处,给墙面留出空缺,以安装靠墙的藏品家具。建筑物的造价连同水、电及采暖设备总共耗资30000块大洋(当时折合30万法郎)。

随着来访者和藏品数量的增多,引人注目的大型标本的整理和安放都需要场地,特别是教育界有着向公众开放的愿望。这种与教育界的合作也给日常的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干扰。这一切都提出了建立一个专门的陈列厅的迫切性。因此,1925年在博物院已建办公楼的西端,动工增建了一个陈列厅。

陈列厅由建筑工程委托法商永合营造公司(Etablissement Brossard-Mopin, S.A.)工程师J. 柯基尔斯基(J. koziers)设计。

该建筑是中国第一次采用具有美学外型的中心牛腿柱内框架结构,即由四个具有突头支撑面的圆形牛腿柱支撑三块钢筋混凝土楼板,次梁由楼顶辐射至围墙,这样可以使墙壁不承受压力。考虑到北方的气候状况,桑志华自己对窗户进行了设计即用水泥砂浆把平板花玻璃直接砌在钢筋混凝土的窗框上,然后用水泥弥缝。这样就尽可能确保免受夏季暴风雨袭击时雨水的渗入和春季沙暴天气的尘土侵袭。同时这些窗户尽可能开在天花板底下,为的是给摆放陈列柜留出空间,并保证室内光线充足明亮。

该建筑物除了上述优点,在建筑材料上也具有防火性能:如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铁门、混凝土窗框,等等。总造价为26000块大洋。

陈列厅总共分三层,每层开间11m×15m。一、二层用于博物院陈列,三层则暂时为博物院研究工作服务,同时存放玻璃器皿、旅行装备、图书资料,等等。

陈列柜是由法国斯特拉斯堡冶金厂(Forges de Strasbourg)提供。其柜面可以拆卸,也可以用螺丝固定。玻璃则是由开滦矿物局所属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制造,厚度6mm,这种设计将火灾的危险降低到最小。陈列柜的制作和安装,仅基本部分就花了12000块大洋。

陈列品有两种类型:永久的和临时的——后一种常会降低成本。对一个大型博物馆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当时的财经支持和实际需要不成比例,所以在制定陈列计划对策时是逐步的。实际上,公开展出的藏品大部分是永久性的。按照事先确定的顺序,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北楼施工现场

化验室-北楼部分

北楼二层工作室

一楼四周由一个个多层格子的小展柜组成,室中央则布置了两排大柜。周围展柜依据类群展出了矿物、岩石、古生物、史前史等地学系列;中间的大柜则用来陈列披毛犀、象和长颈鹿等大型展品。

二楼的整体格局同一楼保持一致,展览动物、植物和部分人文收藏,等等。近400种的鸟类占用了全部靠墙玻璃柜的上层架格,大型展品则陈放在室中央的两个大玻璃柜中,还有一些大的物品悬挂在墙上和天花板上。

陈列厅不仅符合它的建筑风格及其教育和科研分流的功能要求,而且也必将为宣传博物院的科研成果起到服务作用。可以讲,博物院大量藏品的展出,构成了专家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园地,更确切地说,这些展品具体地再现了自然历史系统分类学论著,如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史前史学、动物学、植物学和人种学等;况且,其优越之处还在于所有这些标本都来源于同一个国家。

随着收藏品的数量和工作人员的名额不断增加,在南面与北楼平行的位置上,又建了一座新的建筑物——南楼。

南楼仍委托法商永和营造公司,由经理亚伯利(P.Abry),工程师莫勒(Mulle)设计、施工、监造。工程分两期进行(1929和1930年)。其高度和北楼一样,建筑材料和采光设施等也与北楼保持一致。南北楼通过二楼一个封闭式通道连接。南楼共两层,包括三个实验室,一大间图书室,一个办公室和两大间藏品库房。

自此,以前分散在各处的书橱集中安放于南楼图书室;除不能再使用的书籍外,一律排放在一种可以调整搁板的铁制书架上,这种书架由桑志华自己设计,在天津制造。两大间藏品库,被用于从北楼楼下撤出来的地质学藏品(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史前史学等),而腾出来的地方,一半辟为野生哺乳动物陈列室,另一半作为浸制标本库房,存放鱼类、两栖类、蜘蛛、多足类,等等。一楼藏品库收藏了岩石、矿物、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最早发现的蓬蒂系的和中更新世的化石(即庆阳和鄂尔多斯出土的化石),等等。二楼藏品库则被1934、1935年间发掘的一系列三门系和新生代地层化石(即泥河湾及榆社出土的化石)所逐渐占满。同时,海洋生物学藏品还暂时占了一部分面积。

北楼二层库房

扩建南楼施工现场

北疆图书室

桑志华自1914年来华,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拥有了独立博物馆和大量收藏,建立一所研究机构的设想已经实现。桑志华将其正式命名为“Musée Hoang ho - Pai ho”(意为“黄河白河博物院”),中文名“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从无到有,桑志华完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飞跃。

附记桑志华在华考察时间、路线一览:

1914——河北平原、山西北部(大同)、渤海湾海岸、北戴河、山西中部(太原)。

1915——山西南部、渤海沿岸(山海关)。

1916——山西南部、陕西中部、渭河河谷、秦岭、华山、太白山。

1917——河北、山西的边界、北京的西山、杨家坪高原、小五台山、内蒙古和张家口西北的戈壁、热河。

1918-1919——横穿山西中部、陕西北部(榆林)、鄂尔多斯南部、甘肃北部、兰州、凉州(即武威)、祁连山、青海湖、噶蚌寺、拉扑楞、甘肃南部、甘肃西部直至甘州、甘肃东南部、甘肃东北部、鄂尔多斯、大青山、呼和浩特。

注:在甘肃东北部首次发现蓬蒂系即上新世化石。

1919秋——蒙古东部。

注:在蒙古东部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和鱼类化石。

1920——山西中部、陕西北部(新路线)、鄂尔多斯、甘肃东北部。

注:在甘肃东北部勘察到蓬蒂系化石;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石器。

1921——探察山东内地和北部滨海。

1922——河北平原、山西北部、五台山高原、宁武县森林、陕西省北端、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

注:在萨拉乌苏河附近发现动物化石和新石器及西夏文化遗物。

1923——由巴黎博物院与北疆博物院组成“桑志华-德日进法国古生物考察团”进行首次考察活动,周游鄂尔多斯北部、西部。

注:在鄂尔多斯北部卓子山发现动物化石;在水洞沟首次发现大型旧石器时代地层。

南楼化石标本修复室

南楼化石库房

1927年,为了表彰桑志华的特殊贡献,法兰西共和国授予他“骑士勋章”。授勋仪式于4月19日在天津工商大学教堂中举行,法国领事桑西尼当众宣读贺词,并亲自将勋章戴在桑志华胸前

1924——法国古生物考察团第二次活动,在蒙古东部(注:当时蒙古国没有独立,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因此根据当时的记录出现在本文中的“蒙古”包括今天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下同,不再解释)、赤峰、林西、戈壁、多伦、张家口。

泥河湾夏沙沟

注:在达赉诺尔湖发现一处有43座奥弗涅式流纹岩的火山群,并收获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化石、大量的蜡叶标本,等等。

1925——三次到桑干河考察、考察桑干河到其源头即山西北部、大同西部、云冈石窟、宣化东北部。

注:在桑干河挖掘早更新世动物化石。

1926——桑志华和德日进结伴去甘肃考察,受阻于内战而改道山西南部、再次考察桑干河含化石地层。

1927——桑志华和德日进结伴到东北南部、蒙古东部直到围场、开平、周口店化石挖掘现场。

1928——满洲里、长春、吉林、哈尔滨、沈阳、大连、南冶、井陉煤矿。

注:在南冶发现三门系上层化石层(周口店中国猿人时期)。

1929——陪德日进再次去东北。桑志华再次桑干河、杨家坪考察。

注:在南冶挖掘化石,在陶村发现一处化石地层。

1930——再次去杨家坪。

和植物学家塞尔神甫(H. Serre)结伴在宣化以东山区采集动植物标本。

和生物学家罗学宾(P. Leroy)一起考察山东海滨。

和柯兹洛夫(M. I. Kozlov)及巴甫洛夫(P.Pavlov)前往哈尔滨及附近采集动植物标本和化石。

1931——考察开滦煤矿、内蒙古西北、张家口、内蒙古和大同以北戈壁考察高原大湖黄旗海、和罗学宾神甫一起再次考察山东沿海海滨。

1932——经过晋中和陕北去鄂尔多斯东部和南部探险,采集榆林西南方的化石和新石器。

1933——晋中和晋北旅行;在赫赫营、帽儿顶、苛岚山等高原山区采集高山植物;雁门关、大同考察,观察大同东面的火山。

1934——和汤道平神甫(M.Trassart)一起去山西南部,发掘榆社盆地化石。

1935——和汤道平神甫一起在山西南部继续前一年的挖掘工作。

1936——赴山东泰安、新泰、蒙阴一带采集动植物标本;和罗学宾一起到青岛、威海采集海洋动物标本。

1937——到太原、呼和浩特、包头、河套西北部杭锦后旗、陕坝河套外进行挖掘。

猜你喜欢
耶稣会北疆博物院
博物院寻兔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建筑初探
宗教与文化的对话
16、17世纪罗马教宗拖欠日本耶稣会年金问题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北疆纪行
近代中国工程师教育
铸梦北疆
——军旅写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