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花鼓灯艺术元素的文化衍生品设计应用研究

2017-09-08 01:59陈德琥
关键词:花鼓衍生品传统

金 鑫,陈德琥



基于花鼓灯艺术元素的文化衍生品设计应用研究

金 鑫,陈德琥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 233000)

花鼓灯艺术在孕育、发展、成长过程中,沉浸在淮河流域传统文化的侵润与滋养中,具有无法比拟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地位。花鼓灯艺术作为蚌埠地区重要的地域特色文化名片,研究者不难发现,现存关于花鼓灯元素的应用领域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花鼓灯艺术衍生品的设计更是少之又少。文创产品的开发研究有利于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大大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当地文化的软实力。本文以花鼓灯艺术、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衍生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意在深入花鼓灯艺术文化,通过市场调研和案例分析,把握文化创意衍生品的流行趋势及其适应人群,对实现花鼓灯艺术设计元素在文化衍生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引导意义。

花鼓灯艺术;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衍生品;文化传承

花鼓灯艺术是淮河流域的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保持着一股强有力的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花鼓灯艺术被周恩来总理亲切的称为“东方芭蕾”。它柔美的舞姿、欢快的锣鼓和抒情的灯歌,深受大众的喜爱[1]。

一、花鼓灯艺术的基本概况

(一)历史渊源

探究起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间艺术,追本溯源,终与神话传说和民俗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都是对人类起源的思考。关于花鼓灯艺术的起源说也是众说纷纭,但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当地的神话故事、民俗风情。花鼓灯艺术源于江淮流域,经过长久的发展,在民间形成了当地独有艺术形式,对中国民间舞蹈艺术有重要美学研究价值。见表1。

表1 花鼓灯艺术不同发展时期的功能与性质

深究花鼓灯的起源,无论是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还是零星的史料记载,皆是对花鼓灯艺术的推测。现存确凿的文献资料更是少之又少。随着时代的发展,花鼓灯艺术在悄无声息的消逝中,我们在研究文化遗产起源发展的同时,要更好好的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将花鼓灯艺术传承延续下去[2]。

(二)花鼓灯造型元素

1.道具(见图1)。鉴于花鼓灯艺术的多样性,花鼓灯道具也是依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进行舞蹈的搭配与配合。花鼓灯演出道具[3]诸多,像手帕、折扇、岔伞、腰鼓、锣等等。岔伞可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道具元素(这里以岔伞为代表进行介绍)。据相关调查显示,岔伞形制源于北宋中元节的“盂兰盆”,类似宋代宫廷乐舞中的“竹竿子”,是花鼓灯艺术表演的重要道具。

图1 花鼓灯道具

2.服饰。花鼓灯服饰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沿淮流域人民的设计审美倾向和思想文化内涵,而服饰造型的产生也并非空穴来风,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及其审美价值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花鼓灯的传统服饰[4],从造型、色彩、图案和道具等方面,都秉承着花鼓灯的艺术精神,是沿淮流域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艺术再现,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艺术价值,是花鼓灯艺术的重要标志。

二、艺术文化衍生品的设计转化

(一)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原则

1. 意境营造法。李可染曾这样释义过[5]“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冶,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古老而悠久的中国拥有着浓郁且丰厚的文化内涵,经过艺术加工,从而传达出艺术的意境。

2. 寓意传达法。在文化衍生品设计时,可以根据产品使用功能的差异,赋予产品不同的寓意与主题。但在设计过程中,产品的形式服务于功能,在满足其功能的基础上,赋予其寓意内涵,切忌牵强附会,不要将元素、文化理念和设计强加于寓意。

3. 提炼转化法。以当地传统文化为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转化,分解凝结出所需的设计元素。在文创产品的创意时,对传统艺术深层次加工,进行具象转化和意境表达的抽象提炼,让传统元素巧妙的融入文化衍生品中。地大物博的中国,拥护有着渊博的传统文化,不同的图形纹样、符号、设计元素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运用在建筑、器皿、服饰、装饰物等诸多领域,每种纹样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不一样的民族风情[6]。

归根到底,文化衍生品设计的转化方式主要有具象转化和抽象转化两条思路。抽象转化表现法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基本手法,将其提炼、归纳能够很好的运用到我们文化创意衍生产品设计中,对于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大多是抽象的,“抽象派”好像只在西方流派中存在过,与中国的“写意”皆是传递意境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繁复的历史文化元素,我们可以进行化繁为简,将“化繁为简”“写意”的理念贯穿设计的始终。

(二)文化衍生品的设计手法

敏锐的设计师们早已意识到文化衍生品将会作为大众消费品的重要领域,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当今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概念极其淡薄,不同时代背景的人群,对于文化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是不同的。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年轻人的生活,需要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方式,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去,这就是我们想要深究的问题。

1 元素转移。将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性元素直接转移到其他载体上,是文化创意衍生品设计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这种象征性元素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传统纹样、色彩、材料及工艺等等。但在这种选用这种创意表达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载体,以巧妙地创意结合点勾勒出满足当代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创意衍生品[7]。

2 意象融入[8]。设计师通常会借助产品来传递信息,将某种意象转化为一种设计元素,融入创意产品中,让用户自然而然的领悟文化创意衍生品背后的寓意。借以传播文化内涵、产品功能、材料属性等讯息,以文化衍生品为载体,将地域文化、生活形态、特色属性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从而传递该地域的文化和民族传统,以文化衍生品的表现形式诠释出当地地域文化的整体意象与感受。

三、花鼓灯艺术元素在文化衍生品设计中的应用

花鼓灯艺术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地人们的生活中提炼凝取,大大的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用独特的视角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展现出当地特有的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的表现形式多重多样,花鼓灯艺术无论从服装色彩、人物造型、道具运用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都可以通过艺术化表现手法进行转化。

(一)花鼓灯形象艺术化

花鼓灯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众不同的舞蹈特色和强烈色彩搭配的服装,吸引了受众的目光。在传统民间文化生活的背景下,原生态的花鼓灯艺术是淮河流域民间形象的载体,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化表现时代,周遭环境的时代属性与写实的表现形式常常存在着冲突,花鼓灯的艺术形象置于当时时代特征中,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了迎合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容易满足当代人的精神文化层次的追求。花鼓灯人物形象艺术化表现(图2),才能与当代文创艺术寻求更合适的契合点,更好的融入现代艺术生活。

(二)花鼓灯艺术场景再现

花鼓灯作为一种民间广场艺术,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产物,主旨在表达丰收后的喜悦之情。为了全方位的展现花鼓灯艺术,单纯的人物形象塑造,就会略显单薄,场景的描绘,能将花鼓灯文化更为全面的诠释。标志性的本土建筑,“中国花鼓灯第一村”牌坊,农耕地场景重现……这些能体现花鼓灯风土人情的民俗文化,无疑是场景塑造的首选,图案化的场景形象(图3)旨在更加全面的诠释花鼓灯艺术这个瑰宝。

图2 花鼓灯卡通形象转化

图3 场景形象图案化

(三)花鼓灯艺术衍生品功能实用化

淮河流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细心的我们不难发现,先辈们遗留下来的文化珍宝,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创产品体系,关于花鼓灯的文创产品没有形成专属的品牌形象。针对此现象,我设计出一组关于花鼓灯的文化衍生品,借助淮河流域的特色景观与花鼓灯艺术为依托进行设计,花鼓灯艺术书签(图4)在中国结穗的点缀下,韵味十足。简单、实用、方便携带,也是作为当地特色旅游产品。

图4 花鼓灯主题书签设计

如何将花鼓灯艺术衍生品巧妙地融入我们当代人们的生活?这就要将文化产品“活”起来,让文化创意衍生品实用性、生活化、平民化。所谓的传统文化,值得大家敬仰膜拜,但并非简简单单的仅限于此,如何将这些专属文化更好的延续下去呢?这是我们设计师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今社会,文化衍生品已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寸步不离的手机,商务人士必备的U盘、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水杯、钥匙扣、书签、梳妆镜、笔记本等等生活小物件,我们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仿佛都与文化创意衍生品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文化创意衍生品涉及范围之广,物象众多(图5),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可以将民间文化与智能产品及其附属品进行结合设计。从造型、寓意等方面着手,以情趣化的设计理念贯穿整个设计,无形间去打动消费者,吸引受众的眼前,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是当代文创产品设计的常规思路。

图5 花鼓灯艺术元素文化衍生品涉及范围

花鼓灯主题元素文化衍生品设计是根据本土的花鼓灯艺术进行解读,对其艺术表现形式凝取、提炼、归纳、整合,设计师们借助手中的魔法,或抑扬顿挫,或层层递减,以一种崭新的艺术载体呈现在受众面前,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世人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领悟花鼓灯文化,传承花鼓灯艺术,将传统文化更好的延续下去,是我们每位炎黄子孙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1] 安鑫. 花鼓灯艺术特色初探[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7): 26.

[2] 陈菁. 安徽花鼓灯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与保护途径[J]. 艺术百家,2011,.123(6): 202-203.

[3] 马彩娣, 王军. 浅谈花鼓灯艺术的角色及表演形式[J]. 大众文艺, 2007(7): 44-45.

[4] 胡蝶. 关于“花鼓灯”舞蹈服饰的探究[D]. 无锡: 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2010: 8-10.

[5] 王雪谊. 浅谈中国山水画之意境[D]. 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0: 2-6.

[6] 陈晅嵘. 论中原传统文化元素在创意设计产业中的转化[J]. 包装工程, 2011(6): 88-90.

[7] 于亚楠. 创意衍生品在杭州旅游文化产业中的应用研究[J]. 才智, 2016(12): 238-239.

[8] 谢彤,冯彬. 道家与美学“意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24(6): 47.

(责任编校:叶景林)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4.026

J022

A

1674-327X (2017)04-0086-03

2017-01-10

蚌埠市蚌埠学院淮河文化中心项目(BBXYHHWH2016B06);蚌埠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BB17B017);蚌埠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BB17D009)

金鑫(1988-),女,安徽蚌埠人,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花鼓衍生品传统
淮岸花鼓情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给漫威、DC做衍生品一天赚1485万元 Funko是怎么做到的?
祛魅金融衍生品
幸福花鼓
老传统当传承
大健康催生眼健康衍生品市场的繁荣
衍生品
花鼓灯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