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娥 刘统治
运用夜交藤引起腹泻1例的思考
金国娥1刘统治2
夜交藤;腹泻;蒽醌类化合物
患者,女,67岁。诉睡眠欠佳,易醒,多梦,夜间转头易头晕,口中多涎,且溃烂,舌下脉张,入夜身热,口干,耳鸣,腰部僵硬难以转侧,双下肢发凉,易出汗,胃胀,易疲劳,大便黏腻,舌淡苔白润,左脉关濡尺弱,右脉芤数。结合患者生活史,诊断为脾肾亏虚、经枢不利、气虚化热之虚劳证。拟用东垣甘温除热之法,以达健脾升阳、补肾益气之功。
处方:黄芪30 g,党参15 g,炒白术15 g,炙甘草10 g,炒柴胡15 g,当归身15 g,升麻15 g,陈皮12 g,生白芍15 g,桑寄生15 g,川牛膝15 g,川断15 g。3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服2剂后,流涎改善,腰部灵活度增加,夜间转头头晕减轻,大便黏腻好转。考虑其睡眠欠佳,自备鲜夜交藤约20 g,加入上方。患者服后出现腹泻,每日3~4次。停药后,腹泻减轻,再服又发生腹泻。故停用鲜夜交藤,改用合欢花、酸枣仁服用后,腹泻未发生。
按语:夜交藤,又名首乌藤,性甘微苦、平,归心、肝二经,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之效。因其能入心以养心安神,入肝以调血安神,故临床上用其治疗失眠多梦。本案中运用夜交藤患者出现腹泻,然临床运用夜交藤致泻鲜见于报道,甚至本草未载。通过药用植物学发现夜交藤与泻下名药——大黄同属于蓼科植物,而同科植物一般具有相近的功效。对夜交藤药理成分研究发现,夜交藤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等[1],并已成功分离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β-谷甾醇等各种成分[2]。由于大黄素具有泻下、抗幽门螺杆菌所致溃疡和应激性溃疡的功用,故夜交藤可以增强胃肠道蠕动使患者腹泻[3]。
本案例中通过观察患者服用夜交藤后的反应,发现夜交藤所含的蒽醌类大黄素作用明显,因此在临床上运用夜交藤时,对其功效认识不仅局限于养心安神、通络止痛,尚有通腑泄热的作用。在遇到心神不安兼有腑热不通、心经有热、腑热扰心、平素多热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夜交藤,并告知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规避患者服药后出现腹泻引起惊恐;而对于心神不安兼大便溏泄、平素便稀的患者,则应考虑其他安神之品,如酸枣仁、合欢皮、远志等,以免因服药而给患者带来不适。因此,医者应积极思考临床上出现的“超出预料”的情况,并提出解决办法,如此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业务修养和水平,对于提高临床疗效、革新传统认识也大有裨益。
[1]刘成基,孟宝华,刘静涵,等.中药夜交藤化学成分的研究[J].南京药学院学报,1983(3):5.
[2]惠婷婷,薛咏梅,张秋玲,等.夜交藤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8,31(8):1163-1165.
[3]刘静,王丽.大黄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25(35):3351-3354.
2016-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