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超声诊断研究

2017-09-08 03:01:26王美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2期
关键词:胆汁肝炎原发性

王美玲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超声诊断研究

王美玲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目的整理我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另选取86例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通过超声检查的检查结果,分析两种疾病的超声结果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果研究组检验准确率为93.02%,患者中误诊3例,漏诊3例,对照组检验准确率为91.86%,患者中误诊2例,漏诊4例,两组患者均未见相互误诊情况发生,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诊断时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并有效区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检查;诊断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饮食不规律、生活习惯不良产生消化系统疾病,以消化系统溃疡、肝硬化等疾病为主[1]。其中以肝硬化的病情较为严重,患者患有肝硬化后,会出现食欲不振甚至黄疸的症状,严重时患者的肝部硬化面积过大,影响肝脏功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2]。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硬化发病类型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其中以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原发疾病患者基数大,发病率较高[3]。两种肝硬化的发病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表现也有极大的差异,在临床上的诊断较为确切。通过超声检查方法进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检查方法[4]。本文对两种肝硬化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所收治的8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另选取86例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42例,女44例。年龄26~87岁,平均年龄(75.34±5.4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7.86±2.78)年。对照组男43例,女43例。年龄25~86岁,平均年龄(75.38±5.4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7.74±2.78)年。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确诊,患者中肝硬化A级60例,B级84例,C级28例,患者均排除了具有酒精性肝病、肝肿瘤以及其他器官合并症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肝硬化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将超声诊断仪的频率设置为3.5 MHz,并叮嘱患者在检查前12 h不可进食和饮水,应保持空腹进行检查,检查前2 d不得进行肠道、胃部以及胆道的造影检查,并使患者呈仰卧位,对患者的肝脏、胆、脾、胰腺等器官按照描述顺序进行扫查检查,并着重对肝脏部位进行检查,检查指标主要包括肝脏大小、肝脏胆管系统情况、肝实质回声情况以及腹腔淋巴结的情况。检查完成后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和摄片,由两位以上的医师进行阅片并诊断。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肝脏大小、肝内胆管系统情况,腹腔淋巴情况、肝实质回声情况等内容,并对两组患者的影响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肝脏大小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肝脏肿大、缩小或大面积萎缩,肝脏是否出现包膜回声,肝实质是否出现回声不均匀、增强或弥漫分布情况,并对肝脏内的结节进行分析,分析是否出现再生结节或淋巴结肿大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检验准确率为93.02%,患者中误诊3例,漏诊3例,对照组检验准确率为91.86%,患者中误诊2例,漏诊4例,两组患者均未见相互误诊情况发生,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组肝脏大小变化:患者16例,肝实质回声20例,肝包膜增厚6例,肝内胆管显示不清16例,淋巴结再生4例,淋巴结肿大18例,对照组肝脏肿大患者7例,肝实质回声4例,肝包膜增厚48例,肝内胆管显示不清10例,淋巴结再生42例,淋巴结肿大6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均属于肝硬化当中最为常见的两种肝硬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主要发病人群为女性患者,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病理变化后的肝脏会出现肝内胆管炎性病变,造成患者胆汁在体内瘀阻无法排出,并最终出现肝内胆管的纤维性病变,造成患者肝硬化的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在初期无法得到患者的重视,临床表现中最为常见的属于皮肤瘙痒,患者由于病症表面上与肝硬化并无关联而出现误诊、漏诊,未能及时认识到是肝硬化的表现,造成病情延误[5]。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则属于有原发肝炎病情发展造成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起病快、发展迅速,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患者死亡,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对于肝内胆道的影响较小,但对周围淋巴结的影响较大,尤其在肝硬化晚期,患者的肝脏肿大、萎缩症状非常明显[6]。

表1 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分析

表1 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分析

淋巴结肿大研究组861818315316对照组8663488424P-<0.05<0.05<0.05<0.05<0.05<0.05组别例数肝脏大小变化肝实质回声肝包膜增厚肝内胆管显示不清淋巴结再生

目前临床主要以超声检查作为主要的检查手段与诊断依据,对患者的肝脏部位病变变化观察较为具体,能够有效的观察到两种肝硬化对于肝脏的不同影响,对减少患者由于临床症状相似导致的误诊和漏诊[7]。且由于两种肝硬化的发病原因具有明显的差异,患者肝脏的变化与表现也存在巨大的不同,能够通过超声检查明显的区分[8]。

本文所选患者中,研究组检验准确率为93.02%,患者中误诊3例,漏诊3例,对照组检验准确率为91.86%,患者中误诊2例,漏诊4例,两组患者均未见相互误诊情况发生,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临床采用超声检方法进行肝硬化的检查,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检查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检查均有明显的效果,两种肝硬化检查结果中,患者肝脏以及周围器官和淋巴结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通过超声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主要检查均有明显的效果,且能够有效的区分两种疾病,减少患者的误诊与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冰,邵清,牛小霞,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5): 413-416.

[2] 叶青,韩涛,李宁.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临床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5):417-420.

[3] 刘晨,徐长妍,李国东,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40(3):646-649.

[4] 徐菊仙.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24):180-181.

[5] 邢雪梅,李艳琴,沈钢,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血清学抗体与戊型肝炎病毒抗体间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7): 2540-2542.

[6] 洪莉.超声诊断病毒肝炎性肝硬化与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的对照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32(6):1-2.

[7] 赵素贤,张玉果,李文聪,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特点及其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1): 1259-1263.

[8] 武永萍,杨宏伟,王海波,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影像学对比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2,11(3):219-220.

R657.3+<1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2-0165-021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7)22-0165-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2-0165-02

猜你喜欢
胆汁肝炎原发性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8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