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锟:让软木画走得更远

2017-09-08 13:27林萍姗
就业与保障 2017年15期
关键词:软木艺人创作

林萍姗

陈君锟:让软木画走得更远

林萍姗

陈君锟,1955年生,福建福州人,国家二级技师,软木画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副会长,师从吴学宝,作品在全国各大工艺美术展上取得佳绩。2013年,作品《人间仙境》《梅兰竹菊》分别获“百花奖”银奖、铜奖,《春之韵》《闽都古韵》获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4年,《梅兰竹菊》获“金凤凰奖”银奖;2017年,《松鹤延年》获第十二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代表作《中国鼓岭》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软木画,陈列于福州火车站北广场贵宾室。

福州东郊有一个文化名村——西园村,这里是软木画的发源地。软木画由福州民间艺人吴启棋于1914年首创,发展至鼎盛时期,西园村几乎家家户户精通这门手艺,产业链发展迅猛,产品供不应求,软木画“走”出西园村,闻名于榕城,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合称“榕城三绝”。

如今,这门逾百年的传统艺术面临着怎样的境况?软木画大师陈君锟与软木画之间有怎样的故事?他对软木画的传承又有怎样的说法?

老厂房老艺人

当记者来到位于“罗汉山”地铁站附近的西园村工业区管委会时,陈君锟正从远处走来,笑容可掬地朝记者招手。在陈君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他的工作室——一间宽敞、朴素、弥漫着木香却略显杂乱的老厂房。厂房里还有几位正在创作软木画的老艺人,他们均已步入古稀之年。

环视四周,记者发现厂房内除了若干水壶、台灯、抹布,以及与创作软木画有关的原料、材料外,几乎看不到其他物品了。而每一张木桌上凌乱的木屑与半成品,似乎在“述说”着软木画老艺人的陈年故事。

“这个软木画合作社是国家开始振兴工艺美术行业时,村书记王成良每家每户地发传单动员软木画老艺人重拾旧业后成立的。村里的扶持力度大,王书记花了很多心血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他不希望软木画行业就此沉沦。从2005年到现在,这里一直是村里免费供给我们用的,说起来也有12年了。现在西园村人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老艺人的子孙不再支持他们从事软木画创作,最终留下了对软木画非常执著、不愿软木画失传的一批老艺人。这间工作室是十多个老艺人共同的创作空间,他们因身体状况受限,无法每天都来,但身体允许时,这里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和我一样,都希望能找到软木画下一代的接班人……”

陈君锟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合适的接班人,但这个愿望在当下却显得遥遥无期。

老厂房里的夏天闷热但不聒噪,老艺人们心无旁骛地忙着手上的活儿,他们无声地创作软木画精品,而一颗颗深爱软木画的心与传承技艺的勇气却溢于言表。不便多作打扰,记者随陈君锟走出工作室,在与之相邻的传艺室入座、深谈。

软木画行业的变迁

“从前,我们村庄多是土墙围着院落,每个院落有好几进,一个家族十几户人家都住在一起,小孩常在一旁看软木画师傅雕刻,看多了也就会了。在西园村,基本上会拿筷子的人都会做软木画。”陈君锟今年62岁了,当他回首儿时的软木画初体验时,仍有一份童趣在记忆里荡漾。“小时候看别人雕刻,我就偷着学,拿上刀子、木头躲到小房间里偷偷地刻,一边刻,一边品味这种艺术带给我的快乐。”

12岁时,陈君锟跟随叔叔陈存金学习软木画工艺品制作,陈存金的师兄弟也热心传授操作技艺于陈君锟。一颗软木画的“种子”在陈君锟的心中深深种下,经多方指导,他的技艺突飞猛进。弱冠之年,陈君锟加入软木画工厂作业,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软木画行业声名鹊起,一时间带动了大批西园村的软木画手艺人发家致富。可惜,好景不长,软木画行业很快走向了低谷。

“很多人渴望通过这个行业牟利,产品粗制滥造,坏了软木画的声誉,出口需求少了,行业渐渐冷清了。90年代,商品经济发展,有许多行业比做软木画更赚钱,越来越多人开始转行,下海经商,一家又一家软木画工厂关门了,软木画行业走向末路,到了1998年几乎销声匿迹了。后来的西园村,因城乡结合的地缘优势,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拆迁户拿到补偿款,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他们不再以软木画为业,软木画这门手艺濒临失传……”那天,陈君锟是一个说故事的人,从他的口中,记者听到了软木画行业近几十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一门手艺,从古传到今,历史的长河没有将其埋没,尽管现在的软木画濒临失传,可是仍有一群爱之深沉的老艺人在默默努力着,他们周而复始地创作,尽可能为后代多留下一件软木画作品。每一个坚守软木画的老艺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他们的故事很长,终其一生也不过传承艺术的一生,希望之火,生生不息。

在陈君锟的艺术人生中,吴学宝对其影响最深。2005年,陈君锟正式成为吴学宝的弟子,跟随吴学宝学习软木画设计、布景及雕刻技艺。在陈君锟的眼中,吴学宝的技术很全面,组合技巧、刀法的运用游刃有余,任何软木画的题材都难不倒他。西园村虽曾是软木画之乡,但真正的软木画“全面手”并不多,早期工厂流水线生产,不同的师傅负责不同的品种,产业链决定了各司其职的运作模式,因此技术较为单一。加之软木画的制作紧密结合材料的性质,软木上的若干小洞在创作时需避开,作品的大小在用料之初已经敲定,软木画师傅的变通余地甚小。

陈君锟说,软木画有别于其他雕刻艺术,设计之于软木画是最关键的,吴学宝设计的作品透视感非常强,能将软木画的美展现到极致。除此以外,在作品的比例、色泽方面,吴学宝也传授给陈君锟许多学问,让之受益匪浅。

和吴学宝一样,陈君锟也成了软木画的“全面手”,他的作品有精度、有深度,能代表软木画艺术展示在重要场合,与其不懈的努力密不可分。软木画看似简单,创作起来却不容易,同样的一把刻刀在手艺人手里非常锋利,而普通人用起来则不然,手艺人的手灵活,刀法把握得很好,一刀下去变化出好几种花样来,宛若一把笔在绘画,技术含量非常高。陈君锟学了几十年,仍感到软木画艺术深不见底,学到老也无法穷尽其奥妙,不断地创作,刀里的学问独自领悟、摸索,线条的变化方能生龙活虎。陈君锟将荣誉抛至身后,唯有艺术的传承在他的心中。

“时代不断前进,软木画也需要革新,我尝试将创新的方法、创意的理念融入软木画中,使之顺应时代的潮流。软木画是独一无二的画种,绝对不能失传!”

世界上最大的软木画

作品:《中国鼓岭》

福州火车站北广场的贵宾室里,陈列着一幅长6.4米、高1.88米的软木画——《中国鼓岭》,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软木画作品,问世于2015年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前夕,由陈君锟领衔创作团队,历数月创作而成。

陈君锟说,《中国鼓岭》是他近些年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其用料相当考究,内部由脱胎漆器作框,外部软木选用最好的胶脂层,是他创作最久的一幅软木画。

“那时,我们白天创作,晚上回到家后仍在回忆画作细节,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细节处理的思考。为了对鼓岭的生态环境产生全面的认识,我经常组织大家到鼓岭拍摄、写生。鼓岭是晋安区的‘后花园’,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不能辜负王成良书记的厚望,这幅软木画为迎接青运会而生,应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最终,这幅雄伟的《中国鼓岭》如期亮相,化身城市名片之一,与中外来宾见面,省市领导参观后皆予以高度评价,陈君锟的付出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肯定。

除了《中国鼓岭》,陈君锟还有许多非凡的软木画作品。采访当日,记者在他的工作室看到一幅名为《湖光梦锦》的软木画。据陈君锟介绍,《湖光梦锦》是他的新作,参加了6月9日在福建博物馆展出的首届福建省非遗传统工艺精品大展,采访当日刚托运回来。这幅作品的刀工、布景以及透视感,很好地体现了陈君锟的技艺,与他的《中国鼓岭》一样,都是软木画的经典之作。

参展,让软木画更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也是一种宣传软木画的方式。与其他工艺美术品种一样,软木画也期盼外界为之驻足,将之传承。

软木画进校园、社区

今年的儿童节,福州王庄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迎来了传统文化的盛典,寿山石雕、木雕、软木画的传承人走进校园,进行非遗项目的宣传展示和雕刻技艺表演。这是晋安区文化馆与王庄第一幼儿园共同组织的活动,陈君锟代表软木画传承人参加展演,他为孩子们展示软木画创作技法,带来软木画的启蒙。孩子们用心地学,向陈君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互动之余,带给陈君锟很大的幸福感。

“这样的活动我也参加了很多,今年3月,我到莲宅社区参加公益展演;6月23日,我到台湾金门参加首届非遗周项目展演……每年我都会带着作品,到全国参展,其中,2013年在台湾新竹举办的元宵节展演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回忆起那次愉快的经历,陈君锟记忆犹新,他露出惬意的笑容,说道:“展演现场人山人海,我们做创作展示,与当地人互动,他们看到软木画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对艺术家而言,最骄傲的事莫过于自己的作品被欣赏、称赞,代表挚爱的艺术品种走向远方,此时,深深的满足感占满心房。

软木画的传承需要年轻人

“软木画老艺人逐渐老去,再过五年、十年,或许就很难看到好的软木画作品了。”

陈君锟告诉记者,很多老艺人都带过弟子,但弟子们是否成气候,还待时间来检验。有些弟子学了一段时间,就坚持不下去了。正宗的软木画无法用机器完成,只能纯手工制作,它比一般的木雕难学许多。其刀具有百来种,刀法千变万化,若没有师傅在旁一对一地教学,普通人很难把握软木画的精髓。软木画的传承存在局限性,因此,老艺人们常将创作细节录制下来,以便后人学习。

说着,陈君锟推开一间仓库的门,指着面前数不清的纸箱向记者介绍道:“纸箱里是库存的软木画,我们留着它们,为的是软木画的传承。多做一件软木画,就是为后代多留下一件,也许现在看不到它们的价值,但日后它们无比珍贵。”

当下,老艺人们创作的小型软木画主要送往南后街的文创中心售卖,作为福州标志性的景区,南后街可谓是福州传统文化的聚集地,软木画也占了一席之地。令陈君锟遗憾的是,软木画至今鲜有艺术体验空间,传承艺术需要让作品融入大众,更需要大众对之有更深的了解。陈君锟希望未来有机会打造一个软木画体验空间,在其中展示软木画精品,并设立体验区,感兴趣的人来此DIY作画。只要有人想学,陈君锟都愿意教,他认为,这是传承软木画的重要渠道。

而今,关于软木画体验中心的设想遇到的最大瓶颈是场地问题。软木画产业链较小,政府的扶持力度相较于寿山石、脱胎漆器略显不足,热衷于软木画的老艺人只能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力所能及的事,尽管如此,陈君锟仍旧充满期待。

从2013年起,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校就邀请陈君锟担任软木画专业课教师,安排学生来陈君锟所在的厂房(即当日记者入座采访的“传艺室”)实训。传艺室的桌面上余留着部分学生未完成的作品、若干软木薄片与刀具,以及其他制作软木画的工具。从这些零碎的物件中,我们不难想象学生实训时专注的场景。

陈君锟拿起桌上一片薄如蝉翼的软木片向记者介绍道:“制作一幅软木画要经过绘画、定稿、选材、去皮、削片、雕刻、组合、装裱的程序,软木画师傅们都会削这样的薄片,这是基本功之一。”记者不禁感叹:如此之刀工,可见软木画老艺人实力之雄厚。

去年至今,福建师大附中的部分学生加入了学习软木画的行列,校内开设软木画兴趣班,由陈君锟传授技艺。去年,铜盘小学的软木画兴趣组也邀请陈君锟执教,陈君锟欣然应邀……

“不管谁请我去讲课,我都愿意去,作为软木画的传承人,这是我的责任。”

部分学校对软木画渐渐重视,学生们来工厂实训很好地实现了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模式,然这些学生学成以后是否会将之作为未来的事业长期发展?陈君锟明白,学生学完终究不会以此为业,但让他们在青春岁月里接触软木画,也为软木画的明天留下“希望之火”。它或许不会一时间点燃,然“火苗”定能长存。

陈君锟呼吁:“年轻人应多关注软木画,这个行业需要年轻人的力量。如今,行业的竞争对手少,求学者一旦入行,发展前景很好。只要愿意学软木画,我们都会收。让我们一起保护传统文化,为国家留住软木画!”

陈君锟在教授技艺

猜你喜欢
软木艺人创作
软木小马
老艺人的匠心
葡萄牙软木培训活动在华遍地开花
《一墙之隔》创作谈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花灯艺人
评弹艺人的雅号与别称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