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益
[摘 要]新加坡高校的后勤服务具有高度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人性化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南洋理工大学后勤服务体系进行剖析,对比我国高校后勤的特点,并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5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和作用,这些职能和作用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科学的管理活动、创新的科学研究等来实现的,而这些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的组织运行均离不开后勤方方面面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的支撑。笔者有幸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南大”)研修数月,因此,对以南大为代表的新加坡高校后勤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两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比较,为国内高校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经验。
1 南大后勤服务基本情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主校区云南园校区位于新加坡西部,占地面积200公顷,绿化面积约占43%。学校现有3.3万余名在校生,在职的教职员工6 800余人。云南园校区目前共有180栋楼房,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共有13个餐厅,分散布局在主要的教学区和宿舍群周边;在教学区内还有咖啡吧、电子商品商店等配套服务设施,在人流密集区域还设置有学习用品、饮料、食品的自助售货机。云南园校区内有医疗诊所2处,托儿所1处,小型百货超市(连锁店)多处,还开设了4条线路的校园交通车,用于校内摆渡、学校与市政交通系统的接驳。
南大后勤管理服务方面实行了非常集约的大部制模式,减少部门交叉、提高管理效率,后勤部门定位在管理部门。其中,发展与设施管理处具体负责学校的基础设施及大楼建设、资产管理、现有设施设备的维修及采购、校园绿化,以及各类建筑内部或公共区域的保洁;住宿与辅助服务处具体负责学校学生宿舍、食堂及商铺管理、保卫和交通服务等工作。
2 以南大为代表的新加坡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
2.1 高度社会化的工作体制
南大后勤服务工作采取了全面的社会化运作,所有的后勤服务项目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给不同的社会专业公司,学校根据合同协议付费购买服务。此外,学校医疗卫生服务采用了委托或联办的方式,其中,一处为委托社会医疗机构经营,一处为校方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医诊所;校内托儿所、超市等也是委托社会公司承办。
2.2 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南大的后勤服务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服务企业。由于当地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透明公开的价格形成机制,学校在签订服务外包合同时做到了标准明确、价格明晰,确保了学校在服务引进、后期管理监督、强制退出等方面全过程占有相对主动权。此外,学校针对同一服务业态通过引入多个社会企业参与,提高服务的档次和丰富服务的内容,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
2.3 规范化的服务质量监督体系
由于有成熟的社会监管体系,因此南大在服务质量监督方面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校内各业务部门委派相应的项目经理通过抽查工作频度、召开月度会议以及现场监督工作等形式,对每一个外包项目按月度进行检查、抽查及有关监督工作。对于服务项目的工作质量考核,学校主要是评估服务商的表现是否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师生用户的投诉率等。
2.4 人性化的后勤服务范畴
南大将主要后勤服务工作内容承包后,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管理人性化、精细化方面。比如,校内餐厅基本依据教学区和宿舍群进行分布,以相对就近的原则坐落在校园各个角落。每个餐厅充分考虑多种族、国际化因素,让师生可以就近品尝全球各地的美食,餐厅基本实行全开放管理,就餐后还是自习室、研讨室等。校方还充分利用教学科研大楼、学生宿舍的大厅、走廊等公共区域“灰”空间,巧妙布置了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学习区,设置了咖啡吧、休闲茶室,配置了自动售卖机、风扇、插座等人性化服务设施。
2.5 绿色校园的工作理念
南大十分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将提高能源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室内环境质量,以及其他绿色特点和创新等作为工作重点,在新建和改建校园建筑物中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学校投入资金开展校园E-10节能减排项目,为新的环保节能技术和措施提供试验基地;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提高单位能效比,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校内随处可见LED照明灯具,大楼屋顶太阳能光伏和光热模块,室内冷辐射吊顶,变频变压电梯,洗手间“细水式”水龍头,充分体现节约不浪费。
3 新加坡高校与我国高校后勤服务模式的比较
3.1 思想观念方面
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观念比较成熟,因此有偿服务的概念较为普及。我国高校普遍缺乏校园生活后勤市场化、有偿服务的思想,无偿性、福利化的后勤服务思想仍然存在。
3.2 社会环境方面
新加坡具备完善的后勤社会化市场机制,由政府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对行业进行规范和监督;高校的后勤服务设施也完全面向社会开放,承担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我国相关服务产业发展尚不完善,社会还没有担当起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主体责任,后勤服务行业的监管、扶持等有关政策问题尚不清晰。
3.3 管理运行机制方面
新加坡高校的后勤服务通过服务竞标外包的形式,由社会经济实体承担,采取集约化经营、连锁式服务,学校仅对社会经济实体进行监管。我国多数高校还没有完全脱离“学校办后勤、办社会”的模式,服务经费来源单一,服务福利型、消费封闭型的运作模式依然存在,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致使后勤市场建设进展迟缓,资源配置和服务结构不甚理想。endprint
3.4 工作内容方面
新加坡高校在校内为师生提供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服务。而我国高校不仅要提供包括餐饮、住宿、交通、供水供电、维修养护、环境管理等常规服务外,很多学校还自行承担了通讯网络、幼教服务、医疗卫生、商贸、酒店宾馆等社会服务功能,这些项目大多由学校自主运营,负担重、压力大。
3.5 运行经费方面
新加坡的大学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后勤管理部门在每年兼顾到通货膨胀因素,以及用工成本的增长对上年预算进行3%~5%的调整后上报,由学校拨款投入,经费十分充足。我国高校承担了过多的社会服务职能,致使大学办后勤、后勤办社会;福利性、政治性、稳定性等特有性质及伴随而来的不讲成本效益,使成本高、浪费大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我国高校对后勤的投入不足,與市场经济无法挂钩,也是制约后勤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3.6 工作队伍方面
新加坡对许多行业都有严格的从业资格准入制度,高校后勤服务因涉及工程、水电、法律等方面的范畴,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从业执照,持证上岗;同时由于服务外包,学校无需承担人力支出及劳务用工风险。而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干部大多是政工干部出身,专业技术能力等不高;基层一线服务人员的学历、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人员引进根据学校政策实行“一刀切”,编制、待遇差别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人员队伍性别、年龄结构不合理;大量外聘用工造成了劳资矛盾,带来了巨大的劳务用工风险。
4 新加坡模式对我国高校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启示
通过对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代表的新加坡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全面分析,深入对比两国高校在体制机制、服务内涵等各个方面的异同,使国内高校后勤人更加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促使高校在充分吸纳新加坡高校在后勤方面部分先进做法的同时,更加充满信心地面对新一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挑战。
4.1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坚持中国特色,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我国高校十几年的后勤改革实践确保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说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样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至于高校后勤采取何种组织模式,只是改革的外在表现,不是实质、内涵;在众多改革模式中也没有哪种模式就是标准或范本,因此,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否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服务功能。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高校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省情、校情出发,妥善处理好后勤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从有利于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地域特点、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后勤保障工作体制机制,选择适合自己的后勤社会化模式。
4.2 坚持后勤服务的教育属性和公益属性,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和学校承担主体责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成熟合格的市场提供服务,由学校自主选择竞争性群体进入学校进行服务。一方面,校园市场与社会市场不同,虽然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更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体现公益性,并要承担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社会企业要了解和熟悉高校的特点,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和行业实体监管作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服务标准、准入机制和公益补偿机制等,培育专业化企业,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良性、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学校对后勤服务的主体责任,继续加大对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投入,在人、财、物方面给予长期支持,以量变促进质变,从根本上提高后勤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3 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合理引入社会竞争机制,培育高校后勤服务市场
我国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后勤服务上,是原因担心社会经营单位缺乏诚信,影响学校的稳定。有些社会企业在进入高校市场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后勤服务的声誉和社会化改革效果。因此,积极营造高校后勤服务社会企业诚实守信的社会经营环境,迫在眉睫,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准入行业机制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从而促进社会企业进校服务水平、质量的提升,形成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良性竞争的局面;另一方面,高校后勤服务也必须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条件成熟时,积极鼓励校内后勤企业与社会企业一起竞争,接受市场经济的检验,促进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全面提升。
4.4 强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夯实风险防控体系
高校要深挖现有干部职工的潜力,加强岗位业务技能学习,掌握政策及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也要在编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引进适合岗位工作的专业人才,逐步建立专业化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团队。学校层面也要针对校内后勤服务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实行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风险,加快对后勤服务用工方式的改革,促进社会企业参与后勤服务,从而适度减少自聘、外聘员工,有效规避用工风险;加强后勤资金、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以完善的制度建设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