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
通过分析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技术中的优点与缺点,主张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是把传统的、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使单纯的语言所无法描述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直观、简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为教学提供了多样的、多维化的信息。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一、在讲解理论知识或微观粒子运动等抽象内容时使用
世界上的宏观物质由微粒构成,而对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无法形成直观的感受。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基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的抽象属性,大部分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点感到茫然,难以形成清晰的概念。因此,常规课堂教学就通过图形图像、视频或三维模型展示,消除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把考察对象直观化、放大化,由小到大,由静到动,把微观粒子等认知对象放大为巨大的示意图像,通过动画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去把握物质微观结构的科学属性,增加学生对事物的内在的、逻辑的理解,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比如,由于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等内容比较抽象,对象的语言描述也较为繁琐,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学生理解起来倍感艰难。但是,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H原子、O原子、Fe原子、Ar原子等原子结构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
二、利用多媒体化解教学难度
多媒体教学实现了信息大、容量大、省时又省力,这些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总结和巩固训练时,就可以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钢铁的冶炼陶瓷、水泥、玻璃的生产流程等,学生对于这样的实验,由于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难以亲身实践,在实地进行考察和体验,因此缺乏感性的认识,没有第一手的材料。而教师运用多媒体,将这些实验的原料制作、生产流程、反应过程、实验的结果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并且对一些微观的实验进行放大,宏观的实验缩小,对一些重要的实验过程或者现象可以反复的播放,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降低了理解难度,加强感知,强化记忆。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内在的优越性,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组织教学管理,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有利于师生感情的交流。然而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对这种模式已经熟悉且厌倦了,并且因其种种不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不能成功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时,我用几张代表性图片:做饭、取暖、炼铁、火炬或一段视频将燃烧的用途等引入到了课堂中,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燃烧现象,继而提出问题: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经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后,在PPT上展示出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大火的图片场景,并提出新问题是什么:灭火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火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放映了一段火灾逃生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找出片中都采取了哪些逃生的办法,让学生仿佛亲历其中一般获得真实体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利用多媒體技术进行创新型实验
我们总是设法改进实验,以便减少污染,而有些有污染的实验是很难改进的。多媒体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可减少污染。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解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来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五、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化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设计者、操作者、决定者,教师应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既要有耐心,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又要认真、严格地要求学生,既不能操之过急,包办代替,也不能不闻不问,任其自流。教师要在课堂上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破裂为原子,原子又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如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这一节,我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氯气分子、钠原子、氯原子、氯离子、钠离子以及氯化钠的动画过程,通过动静结合的画面形式,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记忆。
参考文献:
[1]罗学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J].中学生数理化,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