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英
智慧的老师会让学生长上一对生活的眼睛,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在教学中改变封闭的环境,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文实践。在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在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
生活化语文教学体验生活美化感悟魅力一、小学语文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小学语文生活化
1.让学生尽情表现,体验生活,再现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应如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贴近生活实际的。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我们可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如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让学生表演小鸟寻找树朋友的情境,揣摩体会小鳥在找她的好朋友时的焦急的神态、动作、心情等,当学生把文中的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之时,学生的情感已得到了升华,心灵自然得到了净化。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我问:“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巨人大声训斥你,你会怎么样?怎么说啊?”这一情景,让他们置身其中,出谋划策。让他们在感受巨人的冷漠同时,感悟真正的快乐需要一起分享。
2.美文欣赏,动手描绘,美化和感悟生活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桂林山水》一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重点句,用你的口把作者的心表达出来。学生反复朗读,寻找感觉,体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汇报时,学生边读课文,边配上音乐,让学生头脑中浮现画面,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学会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领。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诗文画面优美,意境深远。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让优美的文字倾注柔和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又会别有一番景象。此外,还有歌唱、朗诵、画流程图、小记者在行动、小老师登场等,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开放课堂教学,让阅读教学生活化,就能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萌发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我们班的班干部主动帮助差生学习,爱劳动的学生从事主动捡起班里垃圾,刘启家同学冬天的时候,总是不怕寒冷早早的到校为同学们生起了炉子,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去写。《课标》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一戴添娇”——某女帽广告;“咳不容缓”——某咳药广告,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最近,我们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几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