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48)实施系统性预防及护理干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4.17%)低于对照组(1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用药指导、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预防及护理干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6..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所选病例均满足人工关节置换术相关操作标准及指征[1],患者意识清晰,对治疗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知情。随机分组,观察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6.32±3.89)岁。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12例。对照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98±3.8)岁。合并症:糖尿病9例,高血压10例。排除多种因素致治疗中断者;合并先天性疾病者;合并明显诊疗风险者;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好围手术期预防工作,结合患者实际需要,根据医嘱,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干预配合,保证其治疗安全性及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观察组(1)术前评估:及时对患者开展术前安全风险评估,针对高危人群,如肥胖者、糖尿病者、高龄女性等,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凝血检测工作。同时,加强健康宣导,深化患者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正确认识。(2)术中预防:加强护患交流力度,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术中做好密切配合,相关处理时注意动作轻柔,保证血容量充分性。避免内膜及相关组织损伤,术中及术后均尽量不采用止血剂进行处理。(3)术后干预:术后做好用药指导,护理人员为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及时对其凝血情况进行了解。药物注射过程中,做好技术操作,减少患者疼痛,降低皮下出血、肿胀等现象,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4)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发挥自身作用,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协助患者对患肢进行收缩练习,做好踝关节背训练,指导跖屈活动。注意应以患者实际耐受情况为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避免急功近利。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同时开展问卷调查,对2组患者就诊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每项满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就诊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17%,对照组为18.75%,x2值检验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用药指导、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討 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手术方法,术后可引起深静脉血栓,可导致静脉血管管腔堵塞,引起血液回流障碍,对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影响[2]。为充分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所带来的影响,应做好预防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系统性预防及护理干预以预防为主,为患者提供预防与治疗为一体的护理干预配合,可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4.17%低于对照组18.75%,且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用药指导、护理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胥艳滨[3]报道结果基本一致。通过上述分析,证实系统性预防护理的临床优势,同时说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控制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王 利,袁 宏,哈巴西·卡肯,等.利伐沙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
15(08):991-995.
[2] 李竹岩.利伐沙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03(25):6-8.
[3] 胥艳滨,姜 泳,丁 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4,23(13):76-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