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欣++王超++刘小芦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16.117
[摘要] 目的 探析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中采用两种不同剂量硼替佐米联合伊班膦酸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于淄博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进行分析,并均分为对照组與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伊班膦酸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常规剂量的硼替佐米,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联用低剂量硼替佐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高于观察组(6.67%),其比较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而言,在伊班膦酸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硼替佐米在病情控制、临床效果上基本相差不大,但是低剂量的硼替佐米在安全性上较为可观,因而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伊班膦酸;硼替佐米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6(a)-0117-03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wo Doses of Bortezomib and Ibandronic Acid in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XU Xin-xin, WANG Chao, LIU Xiao-lu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Zibo Central Hospital, Zibo, Shandong Province, 25503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wo doses of bortezomib and ibandronic acid in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ibandronic aci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dose bortezomib on this basi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low-dose bortezomib on this basis,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22.22% vs 6.6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outine-dose and low-dose bortezomib on the basis of the ibandronic acid fo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is not big, but the safety of low-dose bortezomib is obvious, therefore,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 Ibandronic acid; Bortezomib
多发性骨髓瘤又名浆细胞骨髓瘤,是一种发生于人体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以及误诊率;在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中指出,该疾病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比重占据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总人数的12%~15%,因而不容小觑[1]。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同样具有极高的发病率,通常以骨痛、骨质破坏为主要的临床表征,不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演变为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而对其进行针对性、高效的治疗尤为重要及迫切[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伊班膦酸联合硼替佐米的方案进行治疗,虽然两种药物在联合使用下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硼替佐米的剂量选择尚存在一定的争论,且无明确的定论,因而该研究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于淄博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剂量硼替佐米联合伊班膦酸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诊治的90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均符合《血液病学》[3]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②临床表现主要以骨痛为主,且在X线检查下显示有可见虫蚀样溶骨性的损害;③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出标准:①患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者;②精神系统存在严重疾病者;③妊娠哺乳期者;④对该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龄在50~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3±0.10)岁,病程在2个月~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0±0.14)年,在病情类型上(按ISS临床划分的分期进行),有15例患者为Ⅰ期,有20例患者为Ⅱ期,有10例患者为Ⅲ期;观察组中的的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22例,年龄在51~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5±0.18)岁,病程在3个月~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4±0.11)年,在病情类型上,有13例患者为Ⅰ期,有22例患者为Ⅱ期,有10例患者为Ⅲ期;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时应用沙利度胺+BD方案,其具体用法为:沙利度胺(国药准字H20100186):口服,100 mg/次, 1次/晚;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113234):20 mg静脉滴注,第1、2,4、5,8、9,11、12天;伊班膦酸(国药准字H20010432):静脉滴注,3~4 mg/次,每3~4周1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剂量硼替佐米(Ben Venue Laboratories Inc,国药准字J20100108),其中硼替佐米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滴注的量为1.2~1.3 mg/m2,第1、4、8、11天,连续2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剂量硼替佐米,其中硼替佐米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滴注的量为1.0~1.1 mg/m2,第1、4、8、11天,连续2周。两组患者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
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其主要情况有:恶心呕吐、乏力、带状疱疹、周围神经病变或其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整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为6.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在相关的临床研究中已有指出: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已经明显地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且有80%及以上的患者出现溶骨性骨病变,因而使大多数患者承受着骨痛、骨质破坏等症状带来的疼痛,同时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遭到进一步的威胁,因而如何有效、良好地控制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的病情、降低疼痛指数成为临床上重点关注以及研讨的问题之一[4-5]。
双膦盐酸类药物在近几十年来一直被临床用于抗代谢性骨病,例如骨质疏松症、骨痛症、变形性骨炎等,尤其是以骨質结构破坏为特征而导致骨折、骨脆的骨质疏松症,备受医药界的关注,而伊班膦酸属于其中一种,其与硼替佐米联用的疗效一直被肯定,但是在硼替佐米的剂量选择上却存在一定的争议,因而该研究旨在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硼替佐米的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阻断人体多种蛋白质降解的过程以及抑制真核细胞的蛋白酶功能,干扰骨髓基质细胞的黏附,进而使肿瘤细胞加速死亡[6-7]。在相关的研究文献中指出,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硼替佐米在治疗效果上差异较小,但是在安全性上差异较大:常规剂量下发挥的干扰蛋白调节、抑制蛋白酶体以及干扰泛素化蛋白降解等作用极易会紊乱神经纤维内钙离子的平衡,激活神经纤维的极化,从而导致异常现象的发生,因而在安全性上存在极大的问题;而在低剂量的使用下,以上一系列的反应将会大幅度降低,进而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而在安全性上相对较佳[8-9];为了证实这一观点,该研究将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明显高于观察组(6.67%),且其比较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这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以上相关文献的观点——剂量不同,安全性不同;此结果还与张颖颖[10]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指出,22例标准剂量组中有15例完成4个疗程的化疗,18例减低剂量组中有16例完成,4个疗程的化疗;标准剂量组15例患者获得PR以上的反应(CR+VGPR+PR)率为86.7%(13例),减低剂量组16例患者获得PR以上的反应(CR+VGPR+PR)率为81.2%(13例),两组PR以上的总反应率及深度反应率无明显差异;两组Ⅲ~Ⅳ级周围神经病变及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标准剂量组发生率均高于减低剂量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而言,常规剂量较低剂量的硼替佐米联合伊班膦酸疗法具有更为可观的成效,且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而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曲双,廖丽昇,魏天南,等.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对多发性骨髓瘤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6):1482-1485.
[2] 段文义,牛俊杰,崔晓萍,等.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分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7):3783-3784.
[3] 顾宏涛,舒汨汨,高广勋,等.标准和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比较[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7):622-625.
[4] 杨小燕,周燕,孙乃同,等.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辅以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6,38(14):2143-2145.
[5] 杜朝阳,杨如玉,李超,等.减低剂量及标准剂量硼替佐米联合疗法对不同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近期疗效对比[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7):43-45.
[6] 吴雅荣.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691-1692.
[7] 徐宁.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192-193.
[8] 梁波,尹俊杰,王中良,等.两种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3):769-772.
[9] 黄艳,马付坚,罗忠叁,等.不同方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79-80.
[10] 张颖颖,夏瑞祥.减低与标准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对比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5):966-968.
(收稿日期:2017-0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