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审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之核心

2017-09-07 20:59蓝寿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素养

蓝寿军

语文是发展个性,培养“人”的重要课程。审美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它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对于培养学生“三观”,铸就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品质至关重要。语文的魅力往往就在于其审美性,语文审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进行美的创造,具有强烈的自主性。语文审美能力往往包含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等。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审美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任务。

一、准确感悟文本,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语文审美必须要凭借媒介,文本是最适用最广泛的媒介。准确感悟文本是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的前提,因此,激发学生自主审美的前提就是要精选文本。我们所选择的审美文本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和提升审美感知能力需要。这些文本可以是经过时光浸染的具有永恒审美价值的经典名篇,也可以是现实感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优秀时文。如《药》中“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这是沉重郁结之美;《荷塘月色》中少女采莲荡舟的画面“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这是轻盈欢快之美。

文本里的言语虽是用文字显现的, 但每篇课文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作者, 其表现的正是作者富有独特个性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文本有着鲜活的生命色彩,是作家生命意识的自我投射。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文本素材的隐性审美元素,独辟蹊径,促进学生对作品文本情感的认同,进而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要分析黛玉性格特征,我们就要精选文本内容加以感知领悟。文本“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这首诗貌似描写海棠,实则巧妙地表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绪,以物喻人。我们可以通过这精选文本来进行审美教学,分析诗中蕴含的文字美和意境美。

文本的准确感悟,正是学生和作者两种生命韵律的碰撞、交流、契合、共振,从而达至审美。通过文本感悟,创作者的个体生命意识和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交叉、融合而产生美的效应。学生将感悟文本转化为角色体验、生存体验、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优化课堂生态,创设自主审美情境

课堂生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域。自主审美对语文课堂生态有着更具个性化的特色要求,特别强调情境的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和谐性,这是实现学生自主审美的重要前提。

首先要重视审美气氛渲染,我们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妙趣横生的逸事、惟妙惟肖的动作等创设出特有的审美情境,这能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魅力,如此情境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潜在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动力,更能使学生在和谐愉悦中受到陶冶,迸发自主审美欲望。良好的气氛为语文审美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心理效应场”。

我们也可融情于境,以情生美。克罗齐认为,审美的根本因素有两个:一是“形象”,一是“情感”。形象是客观事物或事件的具体形态,经过心灵观照,形象就与情感相融。情感是一种无法言传的特殊的体验。情感能赋予审美以连贯性和完整性。也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文本内容视觉化,从而为语文课堂教学营造真实、具有冲击力的课堂生态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诱使学生置身其中,创设自主审美情境。高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而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阶段,他们主要借助于事物具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教育心理学认为,形象比观念易于被大脑接受。如学习苏教版选修《春江花月夜》时,就可以运用同名古典音乐短片来创设情境,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随后再展开赏析,进行探究,实现情感的交流,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新课改中我们在肯定语文工具性特质的同时,更强调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匠心独运,巧妙运用教学艺术,精心渲染,精细构建,精致创设,努力遵循“美的规律”,不断优化课堂生态,从而使学生内心体验和求知审美心理需求相契合。

三、巧妙融合生活,创新自主审美空间

要培养自主审美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融。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气息在洋溢。审美是个人内在思想和生活经验的结合体,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思想历程息息相关。而新课改也要求语文与生活兼容并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创造。因此,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审美,拓展自主审美空间就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以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为审美场域。

我们应善于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生活本身巧妙勾连,将审美由文本迁移至生活,进而化而为一。如学习苏教版选修教材中《客至》,我们便可巧妙还原诗人杜甫生活本貌,从生活体验角度品析诗作内蕴,便可体悟草堂组诗别具风格的美韵。“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以草堂一带静雅秀美的环境和人文氛围的厚重来表现杜诗的生活情趣与独到的审美眼光。林黛玉《葬花诗》这样写道:“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里哪里是在写“落花”?花在这里被黛玉拟人化为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而佳人就是自己,这是黛玉真实生活的曲笔表现,我们领略到的不是花美,而是黛玉人生的悲情美。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美是生活”,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让学生与审美对象建立起主动多方位的审美关系,达成更深层次的审美判断,让学生在足够的审美自由中获得有意义和价值的审美教育成果。

《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居山阴,雪夜忽忆戴安道好友,而此时戴安道在剡溪,于是乘兴驾舟访友。可是已经到了门口,却不进去,旋即返还。有人不解,问王子猷为什么到了又不见友人。王子猷问答我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罢了。这便到了“得鱼忘筌”的审美境界。可见生活体验对自主审美的实现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生活引领下,学生的自主审美空间便可不断拓展、不断延伸。由课内到课外,由语文到社会,从中国而世界,最后从人间而宇宙。这种拓展,不仅使审美意蕴越来越丰厚,而且使审美境界越来越扩大。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发展性、统摄性、表现性等特征,阅读力、思维力、审美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而审美力无疑属于金字塔尖。从教育的根本目标而言,高中语文学习本质其实就是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故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自主审美:一个具有纯洁的美感的人能充分地欣赏自然,绝不会在自然的美中找出什么缺陷。(纪伯伦)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南通中学语文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