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及其文化建构

2017-09-07 12:25
职教论坛 2017年22期
关键词:结构性身份建构

祝成林在《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第3期中撰文,反思了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内涵,梳理了历史上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历程,针对当下高职教师在建构性和结构性身份上的危机,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身份的文化建构。

教师身份是教师存在的依据和归属,作者认为教师具有结构性和建构性的身份,其在权利和义务、忠诚对象和行事规则等方面具有同一性,对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特征的意识,同时作为学校组织中的身份,倾向于个体对自身生存状态和价值的理解。当下,教师身份的内在稳定性及统一性遭到了破坏,教师身份出现了危机:1.结构性身份危机,“双师型”教师内涵模糊;2.建构性身份危机,技术技能应用能力不足。

纵观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职业教育教师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1.先秦时期的学官,“执艺事以谏”,从自身的专业时间出发构建了代表其身份的进谏文化;2.封建社会的技艺人,兼济天下,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传授技艺,是生产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职业人的主要承担者;3.现代的单位人,“社会代表者”,具有接受社会的委托来教授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身份特质。从职业教育教师身份历史变迁来看,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标识,需要立足教师作为人的存在,统筹结构性和建构性的身份。基于存在论觀点,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将“经济人”、“社会人”和“技术技能人”这三重身份有机统一,才能形成完整的身份。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身份很大程度上依赖制度型构,需要自身建构独特的职业文化,体现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的独特价值,从而塑造自身结构性和建构性身份:1.在育人和授技中构建实践文化,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知识和经验的升华,逐步生成与学校课堂教育教学紧密相连的实践文化;2.在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中构建反思文化,反思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融合行动中所知和行动中反思,树立“反思性实践者”的专业意识;3.在学生成长与经济发展中构建服务文化,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

猜你喜欢
结构性身份建构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