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
2016年4月底,广东团省委驻村工作队开始进驻粤北山区,对口扶贫点是韶关乐昌市廊田镇廊田村。一群“80后”青年通过落实“亮化工程”、光伏大棚、电商扶贫等一系列大动作,努力兑现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诺言。
生机勃勃 廊田村光伏大棚内铁皮石斛长势良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精准扶贫”要求,强调扶贫要注重精准发力。同年,广东省新一轮“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启动,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工作合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中。
根据工作安排,共有2571个重点帮扶村,20.9万户相对贫困户、90.6万人,成为广东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扶贫对象。
从当年开始,广东省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初步确认的重点帮扶村、相对贫困户对象,分配落实到省直、中直驻穗单位和珠三角发达市,然后由帮扶单位派出驻村工作组。
2016年4月底,广东团省委驻村工作队开始进驻粤北山区,对口扶贫点是韶关乐昌市廊田镇廊田村。说是工作队,其实就两个“80后”青年,1983年出生的黄建平和1984年出生的陈观兴,都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黄建平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陈观兴是队员。
廊田村是广东省定2277个相对贫困村之一,是廊田镇的中心村,因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三留守”现象比较突出,劳动力结构相对单一。经过精准识别和“回头看”,廊田村依然有52户148人生活在广东省定贫困标准线以下,贫困发生率为5.77%。
以黄建平为队长的工作队进驻到韶关乐昌市廊田镇廊田村一年以来,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相互信任是扶贫的突破口
刚到村里的时候,村两委干部都很热情,带着工作队满村跑,村民群众也很热情,知道村里来了两个省城派下来扶贫的干部。在与镇村干部、村民群众交流过程中,黄建平和陈观兴也多少感觉到他们的犹疑:两个“小年轻”究竟能不能干事?都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黄建平和陈观兴觉得这种存疑是合理的。从哪里突破?黄建平和陈观兴认为还是从服务群众方面入手。刚进驻的时候,村委干部收拾了一间破旧的“民兵训练营”办公室,作为驻村扶贫办,位置在三楼,村委楼的一二层都拿去出租了,一楼是大排档和摩托车档,二楼是租客的住所。
黄建平和陈观兴意识到,村委办公楼像个“杂货铺”,群众办事也很不方便,特别是对腿脚不便的老人家办个证件要爬楼梯,十分辛苦,作为党的服务阵地形象也非常不好。黄建平和陈观兴商量后,决定协议回收一二楼。
还没给村委带来“实惠”的时候,两个年轻人就把廊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给“砸了”。以前,村集体收入主要就是靠收铺租,租金用来解决村委日常办公和偶尔的接待开支。村委也有难处,不出租就没有资金运转。但其实,群众对此心生嫌隙早有怨言。黄建平和陈观兴考虑到,长此以往,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形象必然受损。所以,即使单方面违约也要全部收回阵地。两个年轻人找来村居法律顾问赖律师,与村两委干部、租客多次协商,最终把阵地回收了。回收后,他们整合资金,首先在一层改造了村公共服务站。原来的大排档突然变成近百平方米的办事大厅,工作队自此也开始得到村民的认同,有了民意基础。为了安抚村干部,解决资金缺口,工作队从单位申请了35万元,5万元支持两委办公,30万元入股乐昌市扶穷电站,村集体每年可享受10%收益分到3万元,解决了村干部对基本运营经费的担忧。
为进一步打好民意基础,工作队上马的另一个项目,就是“亮化工程”,为村民安装路灯。因为农忙的原因,工作队了解贫困户情况多是选择晚上走访。17个村小组只有1个村小组零星安装了几盏路灯,其余村小组到了晚上都是“伸手不见五指”。他们攥着手电筒走村入户,经常遇到有些村民干完农活“摸黑”回家。村委副主任张学辉也跟工作队反馈,张家村村民都有种植香葱的传统,为了一大早能卖葱,往往都是凌晨三四点开始拔葱、洗葱。没有路灯,村民都是靠头戴矿井工人的帽灯来照亮。他们心里盘算着,这是和全村村民都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得把村道亮起来,给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赶在2016年春节前,工作队为村里安上了110盏太阳能路灯。春节回家前,黄建平和陈观兴特意到村里转了一圈,發现亮灯后有些村民晚饭后在村道上散步。春节期间,黄建平还接到廊田村一个外出返乡的青年打来的电话,特意感谢工作队,说过年一回来就感觉到村子“变了样”,路灯亮了“年味”都比以前浓。
动用资源产业项目扶贫
“没有产业就没有稳定的脱贫。”黄建平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从进村开始,工作队就在思考,驻村扶贫能“留下什么”?要破解“一年做、两年验、三年撤退后啥也看不见”的迷局,上马的产业帮扶项目,必须得选有一定实力的市场化主体进行合作,或者选择能常态化运转的项目。
在一次工作汇报中,黄建平听单位主要领导提到有位青年企业家在做光伏产业,心头一喜。说来也巧,这位青年企业家刘勇,正是广东佳德控股集团的董事长,是2011年黄建平从华南师范大学到广东团省委挂职时带记者采访的第一位企业家。两人一通电话,刘勇爽快答复捐资共同参与扶贫。之后黄建平和刘勇特地赶去深圳考察了光伏生产线,对光伏扶贫项目进行论证,最后从提高“亩产经济”角度出发,决定采取“农光互补”形式搞光伏大棚,棚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棚内种植中草药铁皮石斛。从论证、立项、施工到投产,仅用了3个多月。
2017年4月,廊田村首个产业帮扶光伏大棚项目竣工并网,一期由广东佳德控股集团捐资135万元援建,规划总容量为160kW。目前,已发电2万多度卖给南方电网。铁皮石斛也和公司签订了保底回购合同,解决了销路问题。据估算,该项目年收益达30多万元,60%将用于贫困户分红,剩余解决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出租地块自然村合作社分红。
为了做好产业帮扶项目,工作队积极整合各种外部资源。2016年6月,他们邀请京东华南区团委进村考察,希望依托“粤北粮仓”的种植传统做点文章。几个人在田间地头一碰,觉得可以策划“我有一亩田”众筹,让城里人认购村里盛产的香米。2016年“10·17”国家扶贫济困日当天,广东团省委与京东共建的“广东青年扶贫馆”开始上线,“头炮”就是试众筹廊田香米,短时间内就为廊田村村民卖出去2.3万斤香米。
我有一亩田 2016年“10·17”国家扶贫济困日当天,广东团省委与京东共建的“广东青年扶贫馆”开始上线,“头炮”就是试众筹廊田香米,短时间内就为廊田村村民卖出去2.3万斤香米。
电商扶贫小试牛刀后,工作队就着手运作“线上+线下”双平台。工作队将村委会一楼出租的摩托车档口回收改造,2017年1月,廊田电商服务中心(乡村青年创客服务中心)落成。目前,电商中心链接销售廊田香米2.4万斤、米酒3500斤、香芋马蹄等1000多斤,推动地方农特产品“进城”的效果初步显现。工作队正联合其他公司着力打造几个“拳头产品”,努力形成粤北粮仓自身的产品体系,提高地方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同时,中心作为返乡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正在孵化扶持2个乡镇企业、2个专业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
此外,工作队还积极对接招商资源,吸引在深圳创业的乐昌籍青年返乡创业,通过流转租赁农户土地100余亩,开办凤凰山农场,未来5年将投入5000万元打造田园综合体,集肉牛示范养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目前,肉牛示范养殖项目已启动,村里有8户贫困户通过“财政补一点、扶贫单位帮一点、农户贷一点”的形式认购了24头肉牛。
在黄建平看来,村集体经济不发展起来,村子后续建设就会乏力。2015年,廊田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2.6万元,在村庄治理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工作队进驻后,争取到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200万元,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分别投资光伏大棚二期、凤凰山农场和廊田米酒厂。市场投资难免有风险,所以大家商议后决定“把鸡蛋放到几个篮子里”。正常运转后,保守估算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30万元。
没有足够的投入,扶贫开发很难实现稳定脱贫,更不要说整村推进。为了筹措资源,黄建平常常自嘲扶贫工作队就像一档节目——“奔跑的兄弟”。一年多来,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援下,广东团省委驻村工作队顺利拿下好几项行业资金。2016年10月,他们帮助廊田村拿到省“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扶持资金130万元。2017年6月,廊田村又拿到省环保厅污水处理专项资金100万元、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试点建设资金300万元。黄建平说,为了做这些项目申报书,他每次都要熬夜好几天。“单位领导曾跟我们讲,你们下来扶贫是从‘机关到‘基层,从‘团口到‘农口,很多东西要重新学习。单从申报项目资金看,这种感觉非常明显,所幸项目都顺利拿下来了。”
既要改变生活也要改变思想
“以前村子里到处都是垃圾,每户村民都只打扫自家门前,公共通道再脏都没有人管。”村民告诉《小康》记者,“脏乱差”是贫困农村的“通病”。
为了扭转这种现象,2016年12月,工作队发动党员群众搞“卫生总动员”,请来勾机、拖拉机清除掉几座数十年“垃圾山”,为每个村小组统一配置垃圾桶,并分片区聘请贫困户担任保洁员,推动“门前三包”,建立起常态保洁机制。当年(2016年)就获评“韶关市卫生村”。近期,乐昌市委、市政府将廊田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前期重点探索推进“拆三旧”工作。经过反复协商、轮番动员,特别是工作队提出的“5510工作法”(“五条说明”讲透政策、“五个讲清”做足动员、“十步推进”确保规范)得到大多数村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截至目前已有6个村小组顺利完成“拆旧”,为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腾出了空间。工作队邀请SPDG汉森伯盛、景森设计、北京北达等公益志愿团队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接下来,廊田村休闲文化中心、健身公园、居家养老中心、廊田米酒坊等项目将陆续落地。
“扶贫,除了要改变村里的经济状况之外,还要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黄建平说,工作队进驻后,经常走村入户摸底了解情况,扎实推进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规划制定、“一户一档、一户多法”等帮扶工作。2016年实现脱贫19户56人,年度脱贫率为37.84%,到2017年底,超过95%的贫困户将基本实现脱贫,2018年将健全机制力争实现稳定脱贫。2016年4月底以来,广东团省委书记班子和机关部门、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分批多次带队走村入户,结对慰问贫困户和困难党员。广东团省委党组更是多次开会研究指导对口帮扶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要沉下心来扎实工作,做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广东团省委支持下,2016年8月底,驻村工作队为廊田引入11名重点高校毕业生志愿者,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學等,还有1名归国留学生,他们将在廊田学校和周边村小驻村2年开展教育扶贫。为此广东团省委联合公益组织每年投入约66万元。
此后,廊田将作为“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的接力点,每年都会安排志愿者驻村支教。为了帮助乡村留守少年儿童获取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驻村工作队还帮廊田学校安装了“慕课”教育信息化系统。校长沈孝荣说,“廊田是粤北乐昌留守少年儿童比例最高的学校,广东团省委驻村工作队的确很关心我们的乡村教育和这些留守学生。”
壮大基层组织是提升治理的核心环节,工作队进驻后对党员队伍既倚重又管束,为防止抓党建与破解问题“两张皮”,建立起与扶贫工作结合的党员联络贫困户制度,既能发动“熟人”做群众动员,又能重塑党员在群众的形象。一年来,有11名在家和返乡青年提交《入党申请书》,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党组织的向心力得到加强。
为了完善优化基层治理,广东团省委驻村工作队抓住村两委换届选举契机,推进了几件事情,包括选拔1名返乡“90后”进入两委班子,兼任团支部书记和妇女主任;推动各村小组正式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三员”、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经济组织董事会成员,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推行“政经分开”改革,实行党务、村务、村集体经济、精准扶贫“四账分设、镇财政代管、统一公开”。时隔20多年再次召开村团员大会,重整团员青年队伍,找回流动团员12名,并组建了廊田村建设美丽乡村青年突击队,通过组织化为乡村活化重建注入新动能。
黄建平和陈观兴仅仅是这群“80后”的代表,在广东省的两千多个省定贫困村里,都能看到他们年轻的身影,他们正致力于改变贫困村的现状,正如广东省委在动员会上所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