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形态多样,丰富多彩,生动的反映了民族信仰与艺术审美体验的相互交织,日常生活与审美创造的相互融合。在全球舞蹈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今天,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需要应对诸多挑战,需要在文化转型中不断找寻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重庆少数民族舞蹈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传承一、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现状及危机
1.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
(1)丰富多彩。在土家族,现存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主要包括摆手舞、跳丧舞、穿花、毛古斯、花灯舞以及撒尔嗬等等。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是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社会伦理、宗教信仰、文化审美等精神文化的重要产物,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2)历史悠久。重庆地区的主体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渝东南地区,他们不仅创造了种类繁多的民族舞蹈文化,而且也在保护和传承着民族舞蹈文化。学界一般认为,土家族的摆手舞是古代巴人巴渝舞的遗存,其中,摆手舞中的“马前舞”与巴渝舞中的安弩、发射等同样反映的是当时的战争场面;摆手舞舞者“披五花被,锦帕裹首”的装扮则实际上是巴渝舞中舞者披甲持戈的演变形式;摆手舞中“男女相携,翩跹进退”的舞蹈方式则与巴渝舞中“相印牵连,叫啸歌号”等舞蹈形式也十分相似。
(3)兼容并蓄。重庆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因而各民族见长期交往接触,其传统舞蹈文化也互相渗透兼容,最终形成了重庆地区所特有的民族舞蹈特点。例如,在节日舞蹈形式、舞蹈装扮等方面,各民族都有,等等。民间舞蹈文化的兼容并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兼容性与和谐性表现在各种传统舞蹈文化形式及内容方面,形成了一个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并最终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境界。
2.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现状及危机
(1)“缺”。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其内容和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但由于民间舞蹈文化大都散见于民间,因此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收集整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在传统舞蹈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人才,致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任务与专门舞蹈人才却是严重的现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流失和绝迹。
(2)“旧”。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设施陈旧,一切舞台以及排练场所大都年久失修,难以在用。同时,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因其独有的特色,很难与现代化的舞台灯光相互融合,因此在表现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其作品本身的感染力,使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真正魅力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让人难以对其产生保护和传承的欲望。
(3)“失”。就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重庆少数民族地区内,已经很难看到有穿着少数民族服装,使用流利的民族语言进行交流的民族同胞了。而在一些高校专业当中,学员只是被动地学习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却并不知道这些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价值,甚至有一些学员,会认为民间舞蹈是一种落后的文化,是原是的表现,并不值得大力继承和发扬,以上种种现象,都对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继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重庆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传承的意义
首先,为了更好的传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重庆少数民族地区将民间舞蹈艺术引入高校专业,使其不断为高校学员学习和继承当地民间舞蹈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为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提供一项强有力的保护载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传统,从而有效的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工作引入了一片新的天地。
其次,通过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引入当地高校专业课堂的形式,为当地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片良性的土壤,对促进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转型中不断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契合点,促进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喜爱,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传承的基础模式构建
1.高校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
第一,进一步规范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将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教育打造成高校专业的特色和亮点。第二,因地制宜,适当的开展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活动,促进高校学员及观赏者共同感受到传统舞蹈文化的无穷魅力。
2.高校教师的传承指导模式
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既精通专业又具备实际舞台经验的高校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其中,高校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发挥:第一,通过高校教师的全面分析,可以为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支持,这对于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认定、立档和保存是十分有利的;第二,结合重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从事民间舞蹈相关问题的研究,同时深入基层,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展开抢救性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第三,合理运用文字、图片、影音资料等先進技术,通过制作视频光碟、书籍出版等形式,加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留存和传承。
3.民间艺人的合作参与模式
在高校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地通过邀请民间艺人参与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当地民众在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高校专业可以通过与重庆当地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团体开展舞蹈文化交流活动的形式,不断加强高校学员与民间艺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展开学习和创新,从而最终达到提升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文化品位与生命力的教学目标。
4.当地政府的引导促进模式
高校专业还可以通过政府申请等形式,在校内建立保护与传承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专门机构,并以政府为主体,不断吸收和协调当地相关专家学者的参与和加入,最大程度上的扩大高校专业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根本上不断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扩大招生面,吸引更多的生源参加学习,避免由于缺乏传承后继的学院,而使得在老艺人的去世后,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成为绝响的局面发生。
5.合理借助商家的推广模式
高校专业合理的借助商家的推广作用,推进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产业化发展,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有效渠道。借助各种现代媒体,通过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作为一种商业资源进行包装和推广的方式,必然会取得十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高校专业借助商家的包装和推动主要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积极投资建立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博物馆,以影像资料和现场表演等形式,增加现代人对于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了解和喜爱程度;第二,踊跃投资高校学员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艺汇演,通过“艺术节”等大型演出活动,不断的将重庆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推广到全国各地;第三,投资建立重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生态旅游区,打造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品牌,提升其商业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重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保护是文化转型的根本前提,传统需要创造,而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则更需要在高校专业的“土壤”中养活,并同时在日趋多元化的现在表现中发展,从而使其再次凝聚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核心,为更多的人所接纳和喜爱。
参考文献:
[1]李韵葳.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艺术教育,2014,(11):116-117.
[2]李韵葳.四川少数民族舞蹈在新形势下发展途径的探索[J].音乐时空,2015,(23):20-21.
[3]李娟.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历史流变与传承[J].大众文艺,2016,(0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