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而教:一位特区“年度教师”的教育思悟

2017-09-07 06:21孙立春
中小学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教学

孙立春

2016年9月3日,于我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那一天,在经历过层层比赛、冲出总决赛后,我得以站在舞台中央。成为深圳市第二位“年度教师”。2017年,我又被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深圳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诸多荣誉面前。我既有欣慰亦有忐忑。

回想当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我南下深圳,踏上特区教育教学第一线,如今已经立足教坛15年,做了12年班主任、10年科组长、3年教学处副主任。送走了六届毕业生,育得桃李已干株。做老师,过去我未曾迟疑,将来也不会离开。因为这份信念已经深深植入我的心怀。毫不夸张地说,做一名深受学生认可与爱戴的教师,承载了我全部的光荣与梦想。

我认为。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未来”。在15年的教育生活中,我秉持“为未来而教”的理念。努力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植入创新的基因,与学生一起挑战风雨、追寻阳光。也成就了自我。实现了人生蜕变。

做“点石成金”的教育者:让学生拥有追寻幸福的能力

我爱教书。我爱每一个孩子。这句话发自肺腑,近似信仰,却又超越信仰,深入灵魂。很多人说我身上有教师基因。我将其视为自己的荣誉与使命——出身教师世家的我有一份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家族五代12人从事教育工作。心灵的传承无须文字和言语。记得在我步入教师职业的第一天,如今已96岁高龄的爷爷曾提笔为我写下赠语:“立足三尺土。春耕育桃李”。这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激励和信条。我明白,“虽然脚下只有三尺土,却要指向学生的一生”。因此,我希望将这份看似平凡琐碎却令人肃然起敬的事业进行下去。让良善与聪慧的种子在学生心田牢牢生根、美美开花。

教育需要智慧,好的老师会深入学生的内心。我曾接手我校有名的“问题班级”。这个班两年里换过六任班主任,用前任们的话说,“你带完这个班,再带任何班都会觉得是天堂”。接班后,我和学生们一起将班级命名为“风雨彩虹班”,寓意风雨过后,终见彩虹。我深入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每个孩子的每一句话,从不取笑他们的幼稚观点,也不用有色眼镜看他们,我知道,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尊重。很快。一座看不见的信任之桥悄然搭建起来,我跟他们成了朋友!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这个班整齐的方阵、昂扬的气势、响亮的口号。震撼全场,并斩获总分第一名。中考时。这个曾经被断言“升学无望”的班级。七成学生考是了他們梦寐以求的高中。现在这个班级的孩子还和我保持着联系,时不时给我发来温暖的问候。这些都成为我心底坚实的力量。给予我“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坚定信念。担任班主任12年,我所带历届班级,每一届都进步巨大、成绩优异,同事们说我是“点石成金”的班主任,我受之惶恐。因为其实我并无良方绝活。唯是用情至深、用心至诚,以信任和关爱,激活孩子的潜质与正能量,让他们在蜕变中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得更好。

好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现潜能,就是发现了未来。我带过的班上。曾经有一名“桀骜不驯”的小刺头。我也一度将他列为“最难搞”的学生,然而有一天,我和他之间一场不经意的对话,让他泪流满面,我才赫然发现。原来这个外表满不在乎的孩子,内心也有如此柔弱的地方,我换位思考,走进他的内心。情感的篱笆一旦拆除,信任就如约而至。班会课上我们分享他的优点:独立有主见、重诺守信用、遇事敢担当、爱护小动物……在那个温暖的冬天,他悄悄蜕变,在中考时表现优异,大学毕业后从事着自己喜爱的音乐制作。多年后。这位同学对我说:“老师。谢谢您的宽容。当初没有砍掉我的棱角,您温暖了我曾经孤寂散漫的心灵,让我在人生十字路口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并且离幸福越来越近。”

育人的旅程虽然充满挑战,却又如此美丽。12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和学生一起经历了一个个成长故事。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收获各种荣誉和成长。教师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对学生人生的影响与引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的学生小郝受我的影响,也报考了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她说四年后将回到深圳任教。这让我很是欣慰。赫伯特·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提出。“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当代也有知名教育学者提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些年里。我—直坚持着自己的幸福教育实践,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为师者,除了传道授业解惑,领着孩子奔向幸福的彼岸,难道不是更重要的担当、更庄严的使命吗?

做“勇立潮头”的教学者:带领学生走进“无边界”的创新课堂

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特区教育的好老师?对这个问题,我经常苦苦思索并努力求解。我认为,好老师要善于发现教学的规律和本质。身为科学老师、物理老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与学科相关的理科思维,以及质疑批判、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是特区教师的重大使命。为此,我总在琢磨如何将科学课、物理课上得生动有趣。怎样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索实践,我深知“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重要得多。

记得2001年我刚到深圳,就赶上全国第八次课改。成为首批中学科学教师。这是一个包括理、化、生、地四个学科的综合学科。没有现成经验。我凭着探索的勇气知难而上,努力让理科教学成为培养创新能力、造就科学素养的沃土。为了教好这门综合课。我曾经翻阅728本原人教版、苏教版分科教材,做了近20本同步练习,并坚持每年听课在300节以上。我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琢磨出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探究式学法”,我的探究式实验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我率先在学校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并且带领“小院士”们参加全国小实验家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晋级全国总决赛,一举拿下4个金奖、2个银奖:参加全国科普竞赛、市创新大赛等,获大奖50余人次。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所创设的科学教学“3I”教学模式已经日渐成熟。成为我教学的名片。“3I”的关键要素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innovationability)为导向、以开展探究(inquiry activity)活动为主线、以跨学科统整为特色(integrated curriculum)。具体流程是: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自由探究:通过情境创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内容拓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归纳提升、构建知识体系。这套教学模式契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心理需求。我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走向实验室、走近科学家,当孩子们从过往的填鸭式教学“藩篱”中被“解放”出来时。进发出的创新潜力与探索精神是惊人的。后来。我受聘担任“中国科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科普联盟委员”。并且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优秀科技辅导教师”。为我的“3I”教学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智能可穿戴设备、实用机器人、3D打印、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这些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前沿科技,都被纳入我的课程范畴。

我认为。教师就是孩子的摆渡人。陪伴他们从人生的此岸到达理想的彼岸,并在途中探索未知的世界。在课堂上、实验中。我不再是“一言九鼎”。而是与学生一道分析现象、发现规律、寻觅真理的同行者。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与国际化视野,我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引导启发他们开展无边界学习,VR创新课堂、MOOC(慕课)、PAD教学等,已经成为我们常态化教与学的得力工具。当美国宣布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中国决定设立引力波科研项目的重磅科学新闻传出。我第一时间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引力波的概念,还鼓励学生给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学者发E-mail。请教引力波对未来人类科技进步的影响等问题。学生们说,敢去问为什么、敢去质疑一些“定论”,让他们觉得很有趣。而我跟学生在一起时最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很好奇……”也因此,光启实验室、大疆无人机设计室、腾讯总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展示馆,都留下了我和学生“约会科技”的足迹。就是这样。崇尚科学的种子在一点点萌芽。探求未知的习惯在一天天形成。用创新的理念与手段为学生营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我和学生始终在路上。

做“潜心研究”的领跑者:为更多孩子播下求知创新的种子

在获得2016深圳“年度教师”称号后,我依然站立在三尺讲台。作为一线教师。我更在乎的是:自己对教育的这份热爱、探索、坚持,能否带动、影响更多的老师:能否引发老师们更多对生活与职业的反思:以及能否为孩子们播下求知、探索、创新的种子。

在学校里,我长期一岗双责,既当班主任,又做科组长、教学处副主任。除了高质量完成四个班每周20节课的授课任务之外。还要牵头大量的教育学术研究与校际交流活动。这也促使我从一个人潜心学科教学的研究。逐渐拓展到关注科组、学校。再到全区、全市的教育教学情况。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引领者。2008年我攻读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努力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与自己七年的教学实践进行结合。在高校学习充电时。我反复学习研读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理念。认识到一场新的教育革新正以燎原之势从日本波及到东亚地区。正处于课程改革攻坚阶段的深圳教育,不能不直面这一新的教育浪潮,更快地与国际教育接轨,在变革中求生存求發展。于是,我立即将所学所思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我召集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骨干成立了合作学习研究小组。编制不同学科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并在全校大会上反复论证。带头上合作学习的引路课、示范课。我带着年轻教师一起观课、备课、磨课、研课,培训青年教师,使小组成员均成为业务骨干。后来合作学习成为全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并且成为区优秀课题。我也多次在区域及帮扶对口学校交流中分享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此外,我还连续多年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学院授课。开设班主任工作培训班,讲授“如何上好班会课”等课程。

成为“年度教师”后,我深入深圳市各区各校巡讲,传播教育理念,分享教育智慧,共享教育情怀,目前已30佘场。我还将利用刚刚成立的深圳市“年度教师工作室”。使其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和师生的益友。更好地带动、引领更多教师。作为南山区第二批“精英教师”。2017新学年开始,我来到南山北部的新学校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进行一年的交流。我将在这里潜心思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整合策略,并带领团队钻研VR+STEAM创新课堂的建构。努力实现传统教育向未来教室、未来教师、未来学校的转型:同时示范新技术课堂,培育新课程,努力实现课堂的新变革。2017年5月底,我还受中央电教馆邀请。面向全国做新技术虚拟课堂的示范。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2016年11月。我作为全国教师的优秀代表参加了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路上送教行”大型公益活动。半年内。革命老区广西百色、河池。教育薄弱市县广东汕尾、河源都留下了我的足迹。通过送教帮扶。关注老区教育发展,为老区人民上课、开讲座,把深圳改革、创新、开放的理念进行推广辐射,我感到特别有意义。这样的传道我不仅要做下去,还要做很多。

幸福值得追求,教育没有终点。一位教师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以灵魂塑造灵魂,以思想唤醒思想,以智慧启迪智慧。作为一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特区教师,我愿意以深圳这座城市为基点,站在时代最前沿,全力以赴,沿着深圳教育改革创新之路风雨前行。

(编辑 谢凡)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