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卓越之师”:来自上海卓越高中校长的声音

2017-09-07 06:18邹逸
中小学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功底卓越校长

邹逸

在各行各业中。总有一些人格外出色。他们成就卓著,其行为表现被视作业界典范。我们总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广博的学识、熟练的技艺、准确的诊断、适恰的决策。等等。在教师行业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为卓越教师:他们深受学生爱戴,总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课堂充满生气,总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他们似乎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总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

“是什么使他们如此卓越?他们又是如何走向卓越的?”为了给更多努力追求卓越的教师传递信仰与指引,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诚邀八所上海著名高中的校长。深入探讨“何为卓越”“卓越何求”等教师内涵式发展的相关话题。一同探寻走向卓越教师之路。

一、卓越教师的职业选择:心系家国。勇于担当

八位校长本身无疑就是教师中的卓越者。谈及当初成为一名教师的初衷时,八位校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上海中学冯志刚校长自小痴迷并擅长数学,成为一名数学家是他儿时的梦想。后来在实习期间的一件小事让他立志扎根于教育事业。那是1990年的盛夏。有一天下午上完课,他满头大汗地回到办公室,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一瓶盐汽水。当询问同事得知是学生所为时。一股暖意涌上心头,虽然他至今仍不知那位学生是谁,但这却成为冯志刚校长从事教师职业并坚守至今的原初动力。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陈永平校长则幽默而自谦地说道,“因为我读大学时是在师范专业学习的。毕业后感觉自己也做不了别的行当,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教师。”但是,陈永平校长与生俱来的好胜心与兢兢业业的行事风格。让他一次次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也让他深深地爱上了教育事业。

职业选择是一个人“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从八位校长进入教师行业的情形看,存在着两种导向:“志愿导向”(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和“环境导向”(由于特定形势背景所趋而成为一名教师)。但不论是主动的选择。还是形势所迫的结果。八位校长之所以能一路坚守并达致卓越。是因为他们自成为一名教师之日起,便承担了社会和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那份责任。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李志聪校长所提及的,“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一个教师只有心系家国,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引领者。”这种家国情怀无论是在一开始便与热爱教育事业的原初志向天然契合。还是因从事教育事业而逐步养成。都是一名教师在艰辛而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寻求突破而通往卓越所不可或缺的恒久动力。

二、卓越教师的教育理念:關照个性。扬长补短

在谈及教育理念这一问题时。几位校长纷纷提到了“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观点。上海市建平中学杨振峰校长认为:卓越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体现出价值取向上的多元性,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个性,教育的真谛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适切的发展,适切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各美其美的高素质人才。李志聪校长也特别指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禀赋,不同的精彩”,教师需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引领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即“卓然独立、越而胜己”。

上海市格致中学的张志敏校长立场鲜明地强调教师要率先垂范。首先做到“成为最好的自己”。与学生一样,每个教师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可谓“卓”,当这一特质使教师在领域中处于领先位置时。他就会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越”。冯志刚校长提出卓越教师应做到“一专多能”。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领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如同他痴迷于数学一般。然后立志做到该专业的顶尖,并将这种追求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此外,冯志刚校长还指出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一专”的基础上坚持不断学习,发展其他的才能。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引领学生发展亦或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层面,几位校长均认同关照人之个性差异的“扬长补短”路线,并不提倡所谓的“取长补短”之均衡发展观。

三、卓越教师的专业素养:厚德笃行,博学明辨

现代社会对教师需具备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与要求。上海市市西中学董君武校长从“教师入职条件”和“卓越教师标准”两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在教师入职条件上,董君武校长首先明确教师要“理念正”,才能保证教育的方向不出错,才能保证教师不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然后强调了“功底厚”和“素养好”。功底既包括学科功底也包括教育功底。素养既包括科学素养也包括人文素养:当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落实上述要求,需要“责任强”,只有肯担当的人,才会尽其所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自己和学生持续进步。在卓越教师标准方面,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民主的精神、包容的心态、专业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在董校长看来,前面的要素都比专业功底更值得关注。当然如果教师前面四个要素都做好了,那么他的专业功底也不会差到哪里。

陈永平校长认为,当下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敏感心、好奇心、忍耐心、知识建构力、思维能力等。这些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于教师入职前,其中接受教师教育的历程尤为重要。教师入职后。好胜心、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成功的教育体验。则成为教师持续发展专业素养、攀登卓越之峰的关键。上海市延安中学李德元校长给出了卓越教师所需的七大核心素养:沟通与合作、信息素养、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自我认知与自我调控、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批判性思维、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他还特别强调了卓越教师所需养成的引领能力(跨界学习、学以致用)和修复能力(包容错误、矫正错误)。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王洋校长将自己求学、任职的经历娓娓道来,让人感同身受般地意识到在通往卓越的道路上。“实践反思”带给一位教师的诸多价值。杨振峰校长将具备专业素养的卓越教师概括为“爱教育的聪明好人”,并且言简意赅地阐释道,“‘爱教育才能让教师告别迷茫,扎根于教育事业:‘聪明才能学会如何去教育学生:‘好人才能走近学生,引领学生走向光明。”

四、卓越教师的养成:文化浸润。勤勉坚持

与会八位校长对“如何成为卓越教师”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杨振峰校长认为。一种卓越学校文化的沿袭和浸润对培养卓越教师至关重要。对此。建平中学的做法是“三导师制”,即给每一位年轻教师配备学科、德育、伦理三个方面的导师。给予年轻教师传帮带式的引领。张志敏校长同样认为,学校应努力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与平台,格致中学长期注重营造“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王洋校长则特别强调了在教师成长中“伯乐”的重要作用。他十分庆幸自己在教师生涯中遇见了多位引领、扶持其成长的前辈。认为这种师徒式的传承对于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而言。能够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除了学校提供发展的契机与支持之外,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持久努力也必不可少。几位校长不止一次地强调卓越教师不一定出自卓越学校,但却一定出自自身的勤勉与坚持。可见。卓越教师的养成需从两条路径协同展开:其一。学校全力创设支持教师发展的平台。让教师浸润其中,潜移默化地走向卓越:其二,教师自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融入到奔向卓越的浪潮中。由此,教师走向卓越之路形成“集体一个人”相互交融又相互成就的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品质的整体提升。

教师通往卓越之路艰辛漫长但也充满了乐趣与成就。诚如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教授对本次论坛的总结:尽管我们的教师发展之路、教师教育改革之路还很长,但追寻卓越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

(编辑 许丽艳)

猜你喜欢
功底卓越校长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画与理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浅议汉语言文学功底对新闻写作的作用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文化传承离不开扎实深厚的“功底”
“余派”创造的成功经验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