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跃
摘要:冉耕,字伯牛,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列入德行科,名列颜渊、闵子骞之下,出身贫寒,为人质朴,擅长待人接物,官职中都宰,身患恶疾而逝,以德行出众。
关键词:冉耕;德行;孔子;《论语》
冉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具体生卒年不详,不过据《圣门志》和《阙里广志》记载,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年(公元前553年),仅比孔子小七岁。
一、家世履历
关于他的家族情况,《史记》、《论语》均无记载,不过《孔子家语》在记载仲弓的情况时说:“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即冉伯牛和仲弓是同一宗族。在酉阳《冉氏族谱》记载了冉氏源流:冉姓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黄帝生玄嚣、昌意二子;冉氏是玄嚣的后裔。冉氏血缘始祖是玄嚣的后裔周文王姬昌,传至冉季载,冉季载是周文王第十子,封于冉(河南平舆县西),以封地为姓,始得冉姓,冉季载便是冉氏得姓之始祖。《冉氏族谱》中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从焉。”这里透露了几个重要信息,首先说冉耕和冉雍是同父同母兄弟,其次母亲死后,父亲又娶生了冉求,冉求便是冉耕和冉雍的同父异母兄弟,他们三人又一起与孔子求学。然而这几则信息矛盾重重,伯牛比孔子小七岁,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冉求也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与冉雍同岁,同胞兄弟相差二十二岁,母亲身死父亲再娶后所生冉求和冉雍同岁,这些都非常可疑,所以同族之说更为可靠。仲弓出身于“贱人”之子的贱族,那么同一家族的冉伯牛自然也是贱族出身。但认真考究冉氏源流及冉子先祖的相关记载,冉耕冉雍乃少昊之后裔,周文王之后代,只是传到他们这代末落了,家里比较贫穷。
关于冉伯牛的生平,史料记载较少,在《论语》中仅有“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可见冉伯牛是先孔子而死去,具体死于哪年,可稍加推测。在今河南孟津(当时正处于卫国西部)有冉耕墓;河北永年有衣冠冢;山东汶上县有冉耕墓(宋以前);山东东平县有冉耕墓(宋以后);山东肥城有冉耕祠;山东菏泽也有三冉故里及墓。看墓祠,大多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冉耕是山东人菏泽市定陶人,任中都宰是在山东汶上县,有说法是伯牛死于任上,也有说伯牛与孔子同游列国,在卫国死去。当时卫国就在河南、河北、山东交界一代,死于卫国也有可能,要是死于任上就是大约48、49岁,并且死之前与孔子有相见,不是孔子出发了再回来探视他,并且在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时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可能冉伯牛在孔子七十岁左右的时候还活着。那么伯牛至少活了48岁,并不算英年早逝,然而后世之所以对伯牛之死有所叹息是因为伯牛之疾。《淮南子·精神训》说:“子贡失明,冉伯牛为厉”。“厉”通“疠”程氏集释认为“厉”是一种热病,他说:“凡热病,在春曰瘟,在夏曰暑,在秋曰疫,在冬曰厉。伯牛之疾,即冬厉也。”而朱熹集注则曰:“有疾,先儒以为癞也”今人也普遍认为冉耕得的是麻风病。因为没有确切记载都没有说清楚他是得了什么病,所以后来就有些不同的解释,但这些都也是推测和猜想,只能作参考。
二、思想为人
冉伯牛善于待人接物。《文献通考》中记载,孔子任鲁司寇,曾任命伯牛为中都宰,除了以德行著称外,就是能勤于“小物”。这里的“小物”,也就是小事的意思。“小事”并不是無所谓的小问题,而是那些由小见大必须注意的敏感问题。因此在先秦文献中,常遇到称赞这种品德的记载,如《尚书·毕命》在称赞毕公时说:“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国语·晋语》也说:“夫君子能勤小物”等同于现在夸赞某人善于待人接物,是当作一种美德加以肯定和夸赞的。孔门弟子都注重修养,而冉伯牛在这一点上,是最突出的一个。《尸子》曾记载:“仲尼志意不立,子路侍;仪服不修,公西华侍;礼不习,子贡侍;辞不辨,宰我侍;亡忽古今,颜回侍;节小物,冉伯牛侍。”由这段材料可知,在孔子的学生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特长的人比比皆是。当孔子感到在哪一个方面不足时,就叫有哪种才能的学生来侍奉和帮助。而伯牛的特长则是“节小物”,即善于待人接物,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经常请他来侍奉和帮助。
冉伯牛有为政之德。体现在孔子在担任鲁国司寇的时候,冉伯牛在孔子的提携下担任中都宰,实行“仁政”,其能力深得孔子赞赏。《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在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人拾取占为己有,器物不求浮华雕饰,死人装殓棺木厚四寸、椁木厚五寸,依傍丘陵修墓,不建高大的坟,不在墓地周围种植松柏。这样制度施行一年之后,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孔子之后冉耕继任,也为政有道,治理有方,否则,孔子不会有“亡之,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样的感叹。对此,朱熹引侯氏曰: “伯牛以德行称,亚于颜、闵。故其将死也,孔子尤痛惜之。”(《论语集注》卷三)。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6.
[2]程树德.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6.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