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空间方位手势隐喻研究

2017-09-06 03:15杨静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4期
关键词:图形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际辩论赛视频中的空间方位手势语,从语言空间结构与“图形—背景”关系的角度对空间手势语进行分类,并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研究和分析辩论赛中的手势隐喻。研究发现:1)国际辩论赛中的空间方位手势语可以依照语言空间结构的分类方式分为拓扑空间方位和投影空间方位兩大类;2)空间方位手势隐喻与言语表达具有对应关系;3)交际双方可以通过交际过程中的空间方位隐喻手势的变化了解到说话者关注焦点的变化。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手势隐喻;空间方位;国际辩论赛

一、引言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隐喻手势之于概念隐喻的研究的重大意义。许多研究者开始超越语言层面,尝试从多模态角度,如Forceville通过图画, Zbikowski通过音乐,Cienki & Müller通过手势等非言语证据巩固概念隐喻理论的科学性。其中,言伴手势的研究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Kendon &McNeil;认为作为与有声语言伴生的自发性语言不只是言语的“插图”,更是内在于话语本身的一部分(李恒 2013)[1],本文将研究焦点集中在空间方位手势。首先对隐喻手势研究的的提出和发展,以及图形背景理论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概括,然后试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图形—背景” 理论视角,以手势为切入点,依据语言空间结构中的图形—背景关系,结合空间方位手势隐喻与语言空间结构的关系,对辩论赛中的空间方位手势隐喻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不仅丰富了隐喻性手势的研究,还进一步推动手势隐喻在言语交际领域的应用。

二、研究综述

(一) 隐喻手势研究的起源及发展

隐喻手势的研究兴起源于手势认知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研究。通过研究隐喻手势,能够避免概念隐喻的循环论证,更为全面地考察隐喻思维,并真正体现隐喻思维的动态性。从隐喻手势语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出隐喻手势总共有七个研究方向:隐喻手势的认知体验研究,隐喻手势与语言关系的研究,隐喻手势的手势类型研究,隐喻手势的认知语言学研究,隐喻手势的跨文化研究,隐喻手势的应用研究,隐喻手势的多模态研究。

(二)图形—背景理论的应用

“图形—背景”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分析中时间事件的研究,句法和语法分析等方面。近年来该理论被应用于对文学诗歌意象、歇后语、汉语谐音广告语的研究。也有学者将 “图形—背景” 理论用于研究英语教学,如沈艳蕾(2015)[2]和候敏(2015)[3]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图形—背景” 理论在高校汉英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此外,认知诗学将“图形—背景”理论视为文学文本分析时应关注的基本特征(唐瑛,邓云华 2015)[4]。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尚未查询到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考察手势隐喻的相关论文,也尚无从语言空间结构与“图形—背景”关系的理论视角对空间隐喻手势进行分类的研究。因此可以说,本文的研究视角较为新颖。此外,国内对隐喻手势的研究材料的选取,大多是英语演讲比赛的即兴演讲部分的视频,或者政治人物的演讲视频,极少有研究者选取国际辩论比赛视频作为研究材料。因此,相对于之前的研究,本文选取了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素材。这将进一步丰富言语交际中空间方位隐喻的研究,使得交际双方可以通过观察交际者的空间方位手势表现出的空间概念来理解言语交际中的抽象概念。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以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决赛视频为语料,试图从图形—背景理论的视角,以辩手们在辩论中的方位手势为切入点,对此进行分析, 欲探讨以下问题:1)在辩论赛中主要包含哪几类空间方位手势语? 2)如何应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辩论赛中的空间方位手势隐喻?3)辩手在辩论过程中如何根据对方辩手的隐喻手势采取正确的辩论策略?

(二)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6位参加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决赛的辩手。

(三)研究材料

本研究选取了2007年第八届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的决赛视频作为研究材料,每个辩论视频的时长不超过60分钟。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的前身是国际大专辩论赛,是华语辩论的最高赛事之一。辩手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各大院校。辩论者可以围绕不同的话题使用尽可能多的方位隐喻来论述观点。这样的材料符合Nuez & Sweetser对于手势隐喻的选材所提出的标准: 通过视频记录言语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手势隐喻, 以确保语料生成的真实性而非实验诱导。[5]辩论中,来自武汉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6位辩手以“用人是否要疑,疑人是否用”为话题,分别代表正反方开展了精彩的辩论。即正方观点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反方观点是: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四)研究方法

首先依据视频媒介进行手势语的识别,量化统计辩论过程中出现的空间方位手势语类型。再定性分析 “图形—背景结构” 在空间方位手势语中是如何体现的,从而对空间隐喻手势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辩论赛中的手势隐喻。

(五)理论基础

1. 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空间结构中的表征方式。在语言中,“图形—背景”以介词组合的形式来表达基本的空间方位关系,如:上、下、前、后、里、外、旁边(左、右)和附着。这八个方位体现了人对空间的感知,相对应地反映在了语言中(匡芳涛,文旭 2003)[6]。根据匡芳涛和文旭的分类, “上、下、前、后和旁边(左、右)”属于投影空间方位。投影空间方位会随着观察者视角变化而变化,具有相对性。其参照点不同,空间方位就会发生变化。根据“图形—背景”的定义特征、空间大小、熟悉程度等联想特征来确定投影空间方位中的图形和背景(沈娇 2011)[7]。“里、外和附着”属于拓扑性质的空间方位。拓扑空间方位中的图形和背景关系是不对称的,其中一个物体只能作为图形,另一个物体只能作为背景。另外,拓扑空间方位中图形和背景的选择通常是根据其定义特征,以及空间大小、突显性、复杂性、依赖性和预料性等联想特征。而这一空间方位也不会随着观察者的视角变化而变化。

2.隐喻手势与语言空间结构的关系。罗切尔、克劳斯和陈(Rauscher、Krauss & Chen 1996)[8] 的研究显示,禁用手势会影响受试对空间概念的语言表述,造成言语不畅话语过缓等状况。博思和思恩奇(Bos & Cienki 2011)[9] 进一步推进该研究,以荷兰语使用者为对象,发现抑制手势也会减少言语中的空间隐喻。由此可见,手势对空间概念的表达有影响,隐喻手势有助于他人更快地理解隐喻表达。

四、结果和讨论

(一)国际辩论赛中的空间方位手势语类型

1. 拓扑空间方位隐喻

(1)空间方位的“里”(in,inside)和“外”(out, outside)

这是一种典型的内含关系。根据语言学家Talmy给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列举的联想特征中的“空间大小”特征可以判断面积或体积较小的为图形,面积或体积较大的为背景,即里面的是图形,外面的是背景。

As many people fall in the grey area

中文释义:因为许多人处于灰色地带 (28min26s)

从反方三辩的手势可以看出她的双手掌心朝内,手掌张开,当说到fall in the grey area时,手臂由上至下摆动。 根据图形和背景的联想特征-空间大小,我们可以判断we 是图形,the grey area 是背景。在这里辩手做出这个具体的手势,来表整“the grey area”(中文里译为灰色地带,指中间地带,临界地带)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the grey hole”被看作言语隐喻,在这里是指“人的道德状况不好不坏”。辩论者的这一手势可以有助于对方更好的理解“the grey hole”这一抽象概念。

(2)空间方位的“附着”(表现为英文中的on,中文的在......之上)

If your boss trust on you, would he keep an eye on you through CCTV?

(19min 27s)

中文释义:如果你的老板相信你,会在你背后放一台闭路电视监视你吗?

当反方二辩说到 keep an eye on 时,手从下方转移到上方。通过图示-背景理论联想特征中的依赖性分析,位于上方的 eye (指代老板的眼睛)依赖于you (指代员工),前者具有依赖的特征,后者较为独立,因此我们可以判断eye是图形,you 是背景。在这种方位中,图形始终附着在背景上,不会随着观察者的视角变化而变化。在这里,辩手用这种从下到上的手势来表征抽象的“监视”概念,“eye” 被编码为言语-手势多模态隐喻。在陈述时配上形象的手势动作,更加加强了表达效果。

2. 投影空间方位隐喻

(1)空间方位的“上”(above/ over/up) 和“下” (under/below/down)

这对投影空间方位分别用汉语“在……上面/方/边”和“在……下面/方/边”等表示。

Clearly,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 we wish to dispel doubt and suspicion.

中文释义:显然,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我们是希望消除怀疑的。(23min5s)

从正方一辩的手势来看,在说到under的时候手先从上方转移到下方。根据“图形—背景”的定义特征, 图形是没有已知空间(或时间)特征可确定的,背景是作为参照点,具有描述图形的未知方面的已知特征的,由此判断,certain circumstance 是一个作为参照点的背景。而we则是图形。在说circumstance 时的手势是隐喻的,表征的是一个抽象的非物质概念---情况,通过具体的手势表现出来。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在英语中存在着背景优先于图形的语序。例如这句话中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放在了句末。

(2)“前”(before/in(the)front of)和“后”(after/behind)

這对投影空间方位可以分别表示成汉语中的“在……前方/面/头/边”和“在……后方/面/头/边”。而用英语分别表示为“before/in(the)front of”和“after/behind”等。

They claim what lie behind them is not doubt and warriness,

中文释义:他们申称制度体现的不是要达到用人要疑的目的(38min 58s)。

从反方一辩的手势我们可以看出,在说到behind时,他的手由紧握拳头的状态变为逐渐张开的状态。在说behind 后面的内容时手达到完全张大的状态。根据“图形—背景” 图显性特征,图形凸显程度较高,背景凸显程度较低可以判断在这里them(指代抽象概念-制度)是背景,而warriness之后所说dispel doubt才是言者要强调的。这一隐喻手势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习惯将重要的事情放在后面说,这一语言表达习惯通过手势的张开和提起得以体现。

(3)“旁边”(besides, nearby, next to, 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in the middle, between etc.)

这一投影空间方位可以表示为汉语的“在……旁边,在……附近,在...左边,在......右边,在......中间等”。

Only if we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doubt and trust

中文释义:只有在怀疑和信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28min36s)

通过观察反方三辩的手势,我们可以发现她在说道 doubt 的时候将右手掌心朝上,由下方抬至上方。然后将手自然放下,在说到trust 的时候又将手抬至上方同样高度处。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辩手是在充分理解了doubt 和trust 在语言空间结构中处于同等位置的前提下,做出的这个手势。

根据“图形—背景”结构中联想特征中的动态性特征,图形是运动的或在概念上可移动,背景是位置较固定,不易移动的。我们可以判断出balance是图形,doubt 和trust是背景。因为我们可以把doubt 和trust想象为秤砣的两端,balance是可移动,让两端平衡的支点。这句话体现了言语-手势隐喻在语义层面的融合,再次论证了言语隐喻与手势隐喻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二)根据手势隐喻积极采取辩论策略

通过观察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辩手在辩论过程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辩手在比赛过程中大量的使用手势,他们的言语和手势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手势作为辩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着辩论者说话焦点的变化。由此可见,“图形—理论”不仅在辩论者的语言中体现,在手势中也存在相同表征。辩手可以通过理解对方辩手的手势隐喻采取积极的辩论策略。

在辩论比赛前,辩手可以通过观看以往的高水平辩论比赛视频,观察、归纳、总结辩论选手的手势使用习惯,结合他们的辩论语言,更好地理解他们在辩论时表达的概念隐喻。隐喻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判断高水平语言习得者具备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看其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言语和手势隐喻。因此,这也提醒了广大辩论学习者,在日常的辩论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学会适当地使用手势隐喻,一方面可以帮助听话者更好地理解交际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言语表达,使表达更形象生动。在比赛过程中,辩论者除了听清其他辩者的辩论陈词,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隐喻手势获取更多言语信息。例如有的辩手在提出另一个观点或者强调某一个观点时,会习惯作出相应的手势。这时辩论者就可以根据此作出预判,准备好接下来的辩词。

五、小结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本框架,结合手势隐喻和图形—背景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国际辩论赛中6位选手手势中出现的概念隐喻做了个案研究。分析表明,空间方位手势隐喻与语言空间结构具有对应关系;国际辩论赛中的空间方位手势语类型可以按照语言空间结构的分类方式分为拓扑空间方位和投影空间方位两大类;言语—手势隐喻在语义层面相互融合,交际双方可以通过交际过程中的空间方位隐喻手势了解到说话者的关注焦点的变化,这对于参加辩论比赛的辩手们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辩论者在准备辩论比赛前可以通过观察以往的辩论大赛视频熟悉和了解其他辩手的隐喻手势特点并且通过分析进一步理解手势隐喻。比赛过程中辩手也能够通过观察对方的隐喻手势积极地采取相应的辩论策略。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辩论者的文化背景对方位手势使用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辩论者所表征出的不同文化隐喻特点。

参考文献:

[1] 李恒.手势隐喻和言语隐喻的认知同一性——基于对我国英语演讲比赛的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2):29-32,36.

[2] 沈艳蕾.“图形—背景” 理论与高校汉英翻译教学[J].教育探索2010(7):55-56.

[3] 侯敏.基于图形—背景的汉英翻译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59-60.

[4] 唐瑛,鄧云华.从图形—背景理论看《逃离》中的意向设置[J].《邵阳学院学报》2015,15(1):106.

[5] 汪桂英,王容花.英语演讲中言语—手势多模态隐喻研究的融合研究[J].外语研究2013(5):9-16.

[6] 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3(4):28-30.

[7] 沈娇.图形和背景[J].考试周刊,2011,(14).

[8] Krauss,R.M., Chen., Chawla, P.(1996). Nonverbal behavior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What do conversational hand gestures tell us ?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8,389-450.

[9] Bos, A. & A. Cienki. Inhibiting Gesture Reduces the Amount of Spatial Metaphor in Speech [G] // Paper Presented at GESPIN. Bielefield: Germany, 2011.

作者简介:杨静(1992-),女,汉族,广西桂林人,文学硕士,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图形
图形变变变
巧手摆图形
数图形
分图形
找图形
神秘的图形
数图形
图形变变变
智力测验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