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俐洁
摘要:居住在这里的26个少数民族,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有的民族因支系不同,服饰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支系,也因居住地域而各有千秋。但更重要的是,每个民族的服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融进了各自特殊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服饰,就是一副颇具风情趣味的画卷,也是一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宝库。它不仅以千姿百态的造型款式标志着不同的形象特征,而且,也体现着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它神奇美妙、魅力无穷。它的丰厚和博大,有着广阔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扩展的空间。而让其与科幻元素结合,探索在插画中的运用,在增强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吸引力的同时,能扩充插画题材的内容。
关键词:服饰;科幻元素;插画;运用研究
一、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概述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各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少数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通过服饰造型、色彩构成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体现了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则是其中特殊的一个分支。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如果说地域的隔离和封闭的自然环境制约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恰恰是这种隔离和封闭造就了云南文化的丰厚积淀。云南民族服饰之美,美在千姿百态的服装款式上,美在鲜明艳丽而又搭配恰当的色彩上。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款式之多绝无仅有;色彩的艳丽和辉煌,堪称一绝。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及审美观念的不同,服饰的民族个性特色尤为突出。
二、科幻风格插画的特征
科幻感具有“未来”的特质,新颖、超现实、高科技、奇特、简约、富有设计感都是其特色。 科幻感的表现方式有很多,但都基于一定的藝术风格。冷色调是科幻题材插画的基本用色,例如深蓝色、浅灰色、白色等常被使用的颜色,能展现处于宇宙般的冷峻氛围。在营造科幻感时,最常使用的道具就是银色的金属质物品。银色的物品往往会给人联想到工业,高技术。数字化革命以及航天领域的大规模兴起,使银色的电子器件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高科技、未来化的象征。神秘的宇宙,精妙的计算设备,各种神奇的探测器,神秘的外星生物等都是科幻题材必不可少的素材和工具。采用带有“未来”美感的设计元素,能在创作中快速营造出浓重的科幻感。例如与厚重的工业时代机械相较,简约的机械设计能更好的体现高科技的特质;航空服饰的设计经常采用紧贴身体线条的方式,电缆线、金属材质都是常使用的道具;外星生物一般为光怪陆离的造型,让人联想到生存环境不同的外星球。带有科幻风格的插画除了冷色调占据画面的主体部分外,还十分强调画面的形式感,经常采用对称、黄静比例的留白,重复、对角斜切以及夸张视角等,带来强烈的未来不安定感和理性感。
三、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与科幻元素的融合探究
(一)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与科幻元素的相通点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丰富多样,从感官上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云南少数民族因为宗教信仰、地理环境以及历史迁移等,促使其民族服饰具有夸张大胆的造型、采用大量浓烈的色彩,大面积重复的装饰图案凸显了当地民族的独特风格。
而云南少数服饰虽然复杂多变,但其服饰构成元素中充满了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等,极具设计感,和经典的科幻元素几何图形相吻合。而在电影、动画题材中,为了凸显未来感和科技感,会采用极具夸张的线条和造型来构成服饰,让人产生与日常脱离的强烈冲击感,而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造型也同样大胆独特,放大的比例和形状也让人感到奇特神秘的氛围。
(二)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与科幻元素的融合
1.在融合科幻元素的过程中,独特怪异的造型是塑造科幻感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加入奇特而又可爱的元素,或者把服装的组成部件比例巨大化,突出造型的视觉冲击感。比如在插画中运用到科技武器时,可以在武器的部件上融入云南少数民族的金银饰和传统生活工具的元素,这样“传统”和“未来”的融合碰撞更能带来强烈反差感,凸显了神秘奇特的感觉;
2.插画主体可以以白色为主色调,突出未来科技的简约感和科幻力度。或者融入紫色、蓝色以及冷调渐变等颜色,加强来自异空间的氛围;
3.在保留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加入现代设计元素。设计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个为——把与现代服饰结构相同的部分作为对接点,用设计元素进行替换;另一个则是——直接采用现代服饰的结构,然后在造型中加入民族服饰特点。还可加入镂空设计,最后再融入传统的民族元素,如三角形银饰、圆形铜片和红色圆点。 另外,造型除了融合设计感,还加入用于外太空活动的“航空服”元素。如用于传输信息的电缆线、连接枢纽器等;服饰表现为紧贴身体的质感,采用黑色皮质和拉链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曾婉琳.浅谈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特点[J].云南民族大学,2013,12.
[2]殷会利.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图形中审美意象的延续与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5.
[3]杨志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6.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