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跃鸣
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中国的少儿人口不能低于18,现在是16.5,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未富先老,进入老龄化社会,法国人花了150年,日本人用了40年,中国只用了20年。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越来越严重,可用劳动力的比重越来越少,全面二孩政策在各种现实因素下应运产生,政府对政策的预期估计的不错,但政策实施后,民众的反应却没预计的热烈,这值得我们反思。
中国自1966年制定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严格的控制人口数量,但即使在国家的政策压力之下,超生多生还是层出不穷,这主要归因于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但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观念的逐渐新化,重男轻女已经不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开放二孩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归结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一、隐性歧视:就业情况堪忧
长久以来,社会对于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自然看法是家庭责任归属女性,男性承担社会责任,女性的处境被“照顾孩子是女性的天然属性”这种传统观念禁锢,女性在家照看孩子承担家务被看做是传统美德的延续。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女性意识的觉醒,社会对承担家庭责任的女性又有了新的标签,她们常被认为“没有工作,平时就在家闲着”,哪怕她们为照顾家庭放弃很多,也在家庭经济层面存在弱势,女性经济的不独立也成为家暴、离婚等的隐性因素。追求经济独立和追求事业的双重因素,使得现代女性更向往走出家庭,但同时她们又面临着他们的前辈和男人们从未面临过的问题,女性既要拥有家庭,又要拥有事业,在这种背景下,女性又被标以“女强人”的标签。
成为“女强人”虽然冲击了人们对女性的原始印象,但成为事业成功的“女强人”又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很难多女性希望参与到工作中,但在找寻工作时却又屡遭歧视。在中国城区女性的带薪工作时间几乎与男性相当,每周四十三小时,男性每周四十六小时,但女性的无薪酬工作时长,比如做饭打扫及持家照顾孩子却要远远超过男性,女性平均每周二十一小时,男性平均每周十小时;城镇女劳动者的每周劳动时间比男劳动者长8个小时,需要承担大部分的无酬劳动以照料家庭。企业毕竟是盈利性质,为了利益当然会更加不愿意雇佣女员工。然而这种歧视一度成为女性就业的大门槛,但逐渐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演变为隐性歧视。
女性由于生理因素、婚姻因素等方面的客观现实,本身的性价比就明显低于男性,尤其是在生育期,企业在不能使用价值时还得支付成本,所以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往往并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女性除了社会劳动外,还会承担着照顾小孩操持家务的责任,这类劳动往往会分散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会使女性的工作效率大大折扣,而且女性母性的天然属性常常使她们没法做到完全不顾家庭投入工作。
开放二胎以后,企业对女性的歧视仍然是大量存在的,甚至是增加的,只不过是转化为隐性歧视,女性在生育问题上存在“想生不能生”的两难境地,而生育女性在有了孩子之后会更加辛苦,很多城市中的公司女性领导都是生了孩子几周就上班了,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工作中,不在的话就会有新人,之前的积累都可能归零,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之间难于取舍。
国家开放二胎,旨在放宽生育,达到人口结构的改变,但效果不明显,主要归因于生育的时间成本太大,虽然之后又延长了产假,但却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将责任都托付在企业身上,企业需要承担员工放假不工作所带来的损失。“公司需要的是能认真工作的员工,而不是孩子一打喷嚏一咳嗽就要回家照顾的母亲”很贴切的反映公司的心态,即使整个社会理解女性,甚至同情女性,但市场经济利益当道的现实情况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而且法律上反歧视的规定违反成本极低,基本上只要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注明“仅限男性”这样的标准就不是违反规定,但在实际录用过程中,选男不选女的意图明显,隐性选择越来越突出。
VOA有报道说道《实现男女同工同酬还需要170年》,实际上真正能够预测到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的时间我们并不确定,并且由于男女本质上存在差异,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同工同酬也显得并不是那么现实,我们现在要做到的是最起码在女性所能从事的领域内达到最大限度的与男性平等,做到女性在就业机会上的相对平等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爱的“负担”:儿童照养成难题
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女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走出家门”,之后才能考虑“社会立足”(在社会中找工作),但孩子成为母亲们最大的牵绊。就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的儿童照顾政策并不是以儿童照顾为出发点,总是与性别平等、劳动力供给、计划生育等其他政治因素相关联,女性面临工作和照顾孩子的双重压力,让女性走向社会时,孩子成为职业女性的新负担。
家庭中普遍存在代际看养,甚至有些地区代际年龄差距小,出现曾祖父母看养曾孙的情况。但这种看养模式下,孩子的健康成长存在问题,毕竟祖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一定能跟上时代,且年纪大精力有限也注定他们不能像年轻父母一样用心看养,所以存在许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女性走入职场,儿童的照顾面临的问题也靠社会分工来解决,家用电器的普及化虽然减轻了一部分负担,请保姆这种将家务社会化的方式是不错的选择,但对家庭经济条件要求颇高。代际照顾又存在照顾方法老套,照顾观念不统一等问题,所以将孩子托入幼儿园采取科学的方法照顾孩子成为最佳选择,但入园贵、入园难稱为年轻父母遇见的最大问题,特别是在大城市,公立幼儿园的招生数额有限需要抢占名额,私立学校的名额多但成本太大,对于一般家庭很难负担起来。
产假是最主要的时间政策,虽然产假在不断增加,但我国时间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高度性别化,儿童照顾的时间政策一般被视作是与女性有天然联系,并且传统观念上照顾孩子是女性的天职,使得男性即使有空闲时间也并不愿意照顾孩子来分担女性的家庭劳动。产假被视作“女性专属”,男性在这个时期承担着家庭的经济负担,忙于工作赚钱养家的男性,一定意义上并没有参与进来。这种父亲缺位的儿童照顾被称为“婚内丧偶”或“单亲式”照养模式。在国外很早之前就出现父亲假,虽然天数较少,但男性在逐渐参与到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并且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好处。
三、心理变化:女性职业心理打折扣
女性之所以努力走向社会,一、经济原因,现代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得家庭开销加大,女性在家中承担家务,单靠男性赚钱养家很难保障良好的生活质量;二、心理因素,社会化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追求独立的想法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来,女性不甘于在家中被养活,而是想主动融入社会;三、现实因素,教育的普及,特别是高等教育中女性占比加大,使女性的文化水平和学历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所学所用进行施展的心理也促使女性走入社会。
女性生育后对现实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关注,往往超过心理因素,不仅是家人连女性自身都往往忽略这一层面。女性在生养孩子的过程中往往遭受很大的心理生理上的难受,孕期的恶心、呕吐、身体浮肿等身体反应,以及生育后家人对孩子的关注度要远远大于孕妇本身,加之女性在一跃成为母亲后的不适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女性进入社会的心理导向会大打折扣;中国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中国人心中,传统的母亲天然照顾孩子的社会属性即使在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也难以改变,母亲生育后的照养天性也会削弱女性走出家庭,回顾职场;再者,女性经历生育后对于与社会的脱节,对跟不上竞争速度的担忧,也成为走上社会的一种心理阻碍。
由此看来,女性在成为母亲后,心理上的变化要比时间和现实因素更影响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中的抉择,年轻女性在生育后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不至于影响生活,但也困扰着女性。这种问题多发生在年轻女性,对于初当母亲的不适应和与社会脱节事业的中断都影响着现代女性,对于这种心里变化,家人往往会因新生儿的喜悦而忽视,这恰恰是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并且及时补位的地方。
四、自由抉择:女性享受就业与家庭
长久以来,女性处于被支配地位,在根据地时期,女性支援前线,补给大后方的号召下,女性积极投入;建国后,在国家发展生产的大背景下,女性又被号召起来参加生产,女生产能手被大量报道,妇女成为生产建设的有力队伍;市场经济后,就业的紧张,有号召女性回归家庭,做贤妻良母,将就业岗位留给男性。从历史的走向看来,女性一直处于国家和男权之下,女性的自主选择遭到忽视。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国家发展以及女性自身生理条件所决定,我们无法改变。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现实因素还是观念因素,都为女性的自主选择扫清了障碍,但女性走入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要比想象中更困难,道路更曲折,国家从政治经济层面的号召下,女性的响应越来越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计划经济甚至更早时期出现的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疲惫疼痛积极相应国家政策的境况再不会出现,女性更多的在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表面看起来,女性更加自由,更具发展,但女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突出,事业家庭的矛盾成为女性创造价值的荆棘。
对于女性走上社会,社会上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许多人认为女性走上社会“就不是女人了”,他们认为女性像男性一样工作就失去了女性原有的特点。还有一种是说法认为女性参与到工作中是来分男性“蛋糕”的,这种说法遭到许多女性主义的反驳,社会的大蛋糕本来就是是属于男女两性的,不存在谁抢谁的,女性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正做到男女的平等就应该是男女占有社会份额的基本均等为前提的。
女性往往在家庭和事业间难于做决定,回归家庭必然面临诸多问题,一、女性在辞职回归家庭面临的很大的问题是婚姻问题,思想上不同步,经济上不同步,无论男女都会产生不安,而且现代社会存在的不信任危机又会家中夫妻间的婚姻问题;二、事业问题,现代社会是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有很多人同时兼具两种以上特长,它可以作为谋生手段,也可以成为精神食粮。但更多的人是凭最实际的劳动才能获得事业的上升,“机会错过就不再来”这是个现实。三、育儿问题,在国内,职业女性生孩子绝不是一个人的事,丈夫和家人的支持不可或缺。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前的大约5年里,要花费心血和精力。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问题接踵而来,女性被“道德绑架”成为一个称职的妈妈。四、家庭问题,在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收入骤降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家庭的生活质量,从而影响到我们日常的社交、消费理念、自由时间。以前我们可以在闲暇时间和朋友在咖啡厅小坐,去海外旅行,现在却要配合家人的假期,选择性价比高的旅游路线,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减少聚会次数,与外界联络不再频繁。这个阶段,女性心理会产生变化,会开始放更多精力在家庭收支、外出预算,而这个“如何花钱”所耗费的时间比重会比以前思考“怎么赚钱”更大。当人的注意力出现转移,被动地学会一切“向钱看”,会丧失生活的乐趣。
同样的,选择工作的職业女性,在享受自由和尊重的时候,也得承担相应的劳动。一、低龄宝宝对妈妈充满依恋,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二、生活上必须有取舍。重新安排或外包(给老公/阿姨)所有会占用你和孩子有效相处时间的家务劳动。最低程度,应保证孩子每日早晚起床和入睡前都有妈妈的陪伴。孩子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相对不那么需要和妈妈的亲密联系。三、工作上必须有取舍,抓大放小。授权、加人、换岗、跳槽都是办法。前提是你了解自己的核心价值,与上下级沟通充分并达成一致。四、不要剥夺父亲的责任与权利。多多让老公分担养育孩子的任务,不要大包大揽或让老人/阿姨主导,在你们的家庭里,能主导的只有你或者他。他也会很快从与孩子相处中获得许多乐趣和成就感。五、无论你切换到哪个角色,都要全心投入。工作上这意味着保持职业素养,不花过多时间处理个人事务。而在孩子身边,除十万火急非你不可的情况,尽量抛开一切公事,尽情享受亲子时光。六、记住,做母亲只是你的人生角色之一,正如为人子女也只是孩子的角色之一。为了个人身心平衡,充分发挥潜能,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独处时间。
全职太太和职场女性是两种价值观,并不觉得孰优孰劣,就我个人来看,女性是否走入职场,是否生育都取决于女性自己,女性不再受道德上的约束而生孩子,也不再因经济等因素影响不生孩子,不再有任何顾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然而这种理想化的构想受诸多因素影响很难实现。我们不能主观的为女性在家庭还是工作做决定,在家庭和工作中寻找平衡点是女性的必修课。我们只能不断清除阻碍,在就业机会上尽量满足女性,在儿童照顾问题上尽量照顾女性,男性尽量参与进来,改变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旧观念。我们不断的在提倡女性解放和女性发展,说明女性仍然是弱势的一部分,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解决问题。在解决女性平衡家庭和事业这个终极命题上任重道远,需要女性主义者的带头和每个女性的积极参与。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