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1

2017-09-06 03:15刘熙媛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4期

刘熙媛

摘要: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过程中,道家美学思想作为重要的艺术语言与中国绘画相融合,从而衍生出道释画表现形式,也使宗教绘画得到延续与发展。本文从道家美学的观点入手,对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的创作美、色彩美、线条美以及壁画所要传达的道家文化的思想进行合理的阐述。

关键词:道家美学;道释画;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道家美学思想作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于画者而言,道家美学更像是“心境的写意”,老子《道德经》的原文提到“秩序及,守静笃。万物并作,五以观复。”这句话也警示画者在创作与构思之前,只有保持一种虚静的心态,才能对客观事物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笔者认为永乐宫壁画的画师们也正是秉着这样的心境,才能给后世呈现这样气势磅礴的艺术作品。

一、永乐宫及朝元图概述

(一)永乐宫的创建与迁修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元朝初期儒家思想曾一直作为统治者传播的主流,但为了巩固元王朝的统治地位,感召人心才使道家思想得以传播。因此,作为道观的永乐宫在建造初期也受到了一定的阻力,但由于断断续续的建造过程,也使得永乐宫壁画的内容包罗万象,更淋淋尽致的展现出来元代民间不同时期的市井生活与人生百态。永乐宫原名为大纯阳万寿宫,原位于山西省永乐镇,现存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三清殿内壁画保存最为完整,殿内壁画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如图1.1/图1.2)1958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位于淹没区内,为保护这一珍贵历史艺术遗产,来自全国各地的“鲁班”们将壁画中的人物分块切割裁剪成大小不同的画面进行运输,历时5年的时间将永乐宫搬迁复原至芮城县北2公里的古魏城遗址内。重建后的永乐宫不但建筑保持原来的风貌,而且复原后的重彩壁画丝毫看不出有任何切割的痕迹。

(二)朝元图简介

朝元图位于永乐宫三清殿内,它是宫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壁画。朝元图全长94.68米,高达4.26米,总面积为403.34方米,相当于永乐宫壁画总面积的1/2。壁画整体所弘扬的是道家思想对于宇宙观的理解。永乐宫三清殿一书中写道:画面以对称式分布,以青龙白虎为先锋、三十二天帝君为后卫、东部画紫薇、玉帝领群神为左翼;西部画勾陈、木公、金母领群神为右翼;东极和南极领玄元十子为近侍;都以三清为中心,表达所谓“三清比如北辰,居其所而群神拱之的气派。”朝元图正是秉承着道家文化对浩瀚宇宙的理解,壁画通过对八位主神、二十八星宿、太乙等394位神像在服饰、色彩、用线等方面的细致描绘,按照其身份等级和故事情节进行构图,更直观的把道家思想的宇宙观展现给世人,最终营造出诸神朝拜的宏大场面。所以说,永乐宫壁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也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一件罕见巨作。

二、道家美学在朝元图中的体现

(一)道法自然的创作美

在老子看来“道”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一切物质存在的价值依据。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运动规律,还囊括了天、地、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法则。《易经》中曾写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另有,《淮南子·天文训》中提到“道曰规,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而分为阴和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此可知,“道”为世间一切变化的规律,从最初的一分化出二,由二分化出三,最后衍生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这也道家美学对于宇宙探索的合理阐述。道德经中提到的“道法自然”简言之,就是遵循世间一切物质的运动规律。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作者所呈现出的艺术作品,应体现出它所蕴含的自然美,即要求艺术家利用自然的方法,让世间万物呈现出它在自然中的独特之美。朝元图的创作观,正是利用了“道法自然”的运动规律,诸如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等自然法则,将道家美学的宇宙观紧密的融入到朝元图创作当中。画面通过对诸神传神的描绘并结合自然景观,使画面构成了一套严谨而庞大的天体系统。从壁画的创作手法中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天文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这一规模宏大的“仪仗队”将朝元图“道法自然”的创作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五行体系的色彩美

朝元图颜色的使用与中国传统五行色彩理论息息相关,从华夏美学一书中习得“卜辞中有五方(东西南北中)的观念和五臣字句;《洪范·九畴》中有五材(水火金木土)的规定;到春秋時的五色(赤青黄白黑)等等。道家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演变出了它对色彩方面独特的艺术认知。即金木水火土对应的是白青黑赤黄,火生土(赤黄)、土生金(黄白)、水生木(黑青)、金生水(白黑)、木生火(青赤)。壁画中所体现的五行色彩也正是与道家美学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观相呼应。由于五行色彩体系的不断演变,也为朝元图绚丽的色彩视觉增添一份光芒。

(三)气韵生动的线条美

从书籍美的历程中可知,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的“六法”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气韵生动”。 “气韵”简言之,即宇宙间物质的运动韵律、节奏。唐代画家张彦远曾说:“笔画”其笔势连绵不断,下笔一气呵成,使笔法亦融入“意”的内涵,与其形似气韵融成一体,故此达到“画尽意在”甚至“笔不固而意固”。如图,朝元图壁画中对“南极长生大帝”线条的描绘,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绝笔。人物形象饱满庄严,头饰上的冕旒从上至下足有三米,用线笔法果断劲健,圆润而厚重线条尺度与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尺寸相应,极具立体效果。同时,线条随人物形象和重力作用,自然地呈现弧度,产生飘逸流动之感。这不仅刻画了冕旒的自然之形,而且其飘逸之感与“南极长生大帝”形象之庄严形成对比,使得其艺术性更加生动。而“南极长生大帝”的衣纹用线亦同此法,着笔自上而下,一气呵成,仿佛一笔写就,其自然的弧度契合了人物着装后在重力作用下所形成的衣纹,线条圆劲,具有弹性。图中对其余诸神的绘画亦是笔笔传神,无论是人物神态的把控,还是衣着的描绘,皆能体现各自的身份等级,同时又极具故事情节。由此可见,朝元图中韵律生动的线条美,具有较高的美学形态价值。

三、总结

朝元图运用道家美学思想的宇宙观为创作理念,以其恢宏的场面征服了世人。这种利用宇宙观的创作手法服务于弘扬道义,直观的展示了道教对于宇宙观的理解,使一些不了解教义的平民百姓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知晓这一庞大而又严谨的宇宙观,从绘画的角度来看,这一创作手法同时也反映出了壁画本身超高的艺术性。此外,朝元图中辉煌灿烂的色彩效果与流畅饱满的笔墨线条是朝元图中最大的亮点,也是它成为传世之作的精髓所在。与此同时,图中反映出的五行色彩观与气韵生动的笔法理念在其他领域的创作过程中,同样值得后人借鉴。所以说今天,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略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风采,还能够从图中学习到,道家美学对美的独特感受。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张亦农.景昆俊.永乐宫志[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3]王志纯.永乐宫 三清殿 纯阳殿壁画[M].北京:北京画院,1980.

[4]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