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

2017-09-06 07:46鹿安冉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4期

鹿安冉

摘要:日本侵华期间,出现的国策文学值得我们反思,林芙美子作为笔部队中的一员,从女性的角度描写了沦陷时期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文章以林芙美子寓华期间创作的描写南京沦陷的一系列小说为例,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侵华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的成因,分析日本女作家在战争背景下的精神选择和扭曲的心路历程,进一步探讨战争对当今社会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日本女性作家;国策文学;林芙美子;中国人形象

一个作家对异国现实的感知并非是直接的,而是以其隶属的群体或社会的集体想象作品为传媒的。从形象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对他者持有负面形象、仇视他者的状况下,对他国形象进行的虚构。因此林芙美子作为笔部队的一员,担负着向国内的读者传播前线的战士的勇猛、敌军的不堪一击以及敌国的腐败以此团结国内人民的思想,一致对外。这必定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虚构达到这一点。

一、可怜的中国女性

林芙美子抵达南京后,住在财政部长徐堪的家里。在徐家的所见所闻虽没有直接描写某个人,但也从中看出她对中国女性的同情。

“从外面看涂着白漆的厨房十分干净,打开大门和抽屉,里面都是粗糙的散发着锯末的臭味,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在东京再小的家都会比这种厨房干净得多。这样的厨房一点也不考虑女人的感受。中国的厨房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也许在这个家繁华的时候,在这白色的厨房里有厨子,这里的夫人就在阳光正好的房子里磨指甲呢!”看到这污秽的厨房,林芙美子对中国女人产生了同情。在她眼中中国女人就是社会地位低、饱受屈辱、没有个人自由的存在。除了富家的太太小姐可以享受优渥的条件,其他女人都只有受苦的命。

此外,林芙美子对中国年轻女性是赞美和同情的。如林芙美子看到“可爱的小房子”时猜测这是这家小姐住的地方,在走廊上看到一个“小桌子”,上面放着“美国制造的口红”,她想到这是“小姐的口红”或是“年轻的夫人的口红”。想象一家人在这里曾经幸福的生活,现在却不知道逃向何处了。同样作为女性的她,对于中国女性同样柔弱、可怜的个性产生了同情之心。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她对整个中国人形象的认识,本质上还是否认、蔑视中国人的。

二、自私自利、下贱的市民

在《北岸部队》中林芙美子还描写了在菜市场买菜的场景。“我指着鸭子腿说来两毛钱的,拿出日本的军票,卖肉的老爷爷说好好好,笑着给我了。也買了白菜,比鸭子还要贵。这个街几乎是没有军队通过的,狭窄的路上挤满了中国人。孩子们看到买鸭子的我都很好奇地看着我,也有小孩用很小的声音说着日本人日本人。

临近中秋节了,在卖点心的烟草铺里也出售月饼。有馅的月饼一毛钱一个。

从去年年末就开始避难的难民们都陆陆续续从乡下回来开始做买卖了。用细细的钢丝绳缠住的行李在汽车上,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好像在分发行李。司机和分发的人也都是中国人”。

卖肉的老爷爷“笑着”把肉给“我”,小孩子对日本人感到好奇,难民们从乡下回来做买卖,这一切都似乎是顺其自然的发生着,跟自己毫无关联。“挤满了中国人”的小路没有日本军队,说明这里是最原汁原味的中国。林芙美子在这里所见到的中国人跟之前“穿着蓝衣服”的中国人似乎截然不同,一年前的中国人是让她厌恶的,而现在她在中国人面前只是充满了优越感似乎没有厌恶的情感在里面。但是对她来说中国人还是自私自利、胆小懦弱的。

日本女性作品中的南京主题是肮脏和神秘的,一方面是饱受苦难的城市,战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吸饱了鲜血,累累的尸体被埋在地下。另一方面作为被日本殖民侵略的南京城仍旧保持着她神秘又古老的形象,纵然经历风霜也不改本色。中国人形象一方面是“素质差”、“愚昧”、“落后”的,但是在对于女性的描写上更多的是对中国落后弱小的女性的同情。

日文参考文献:

[1]陳亜雪.林芙美子の南京視察旅行[J].内海文化研究紀要,2014:21-28.

[2]林芙美子.女性の南京一番乗り[J].サンデー毎日,昭和12年:118.

[3]林芙美子.南京まで[J].主婦之友,昭和13年:25.

[4]林芙美子.日本文学全集57林芙美子集[M].新潮社,昭和36年:156-160.

[5]林芙美子.北岸部隊[M].中央公論新社,昭和13年:16-20.

中文参考文献:

[1]牟海晶,王晶.林芙美子的中国东北情缘[J].大连大学学报,2015(12):104.

[2]王向远.日本的笔部队和侵华文学[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1998:225.

[3]吴艳.日本作家侵华时期的“文学报告”——关于“国策文学”的考察[J].日本问题研究,201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