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中的增译和改译探究

2017-09-06 07:45董娌楠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4期

董娌楠

摘要:增译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增添原作没有的词语和句子,以改进译文,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艺术审美和读者接受的需求。改译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艺术效果和一些其他目的,而对原著进行的改写。译者在翻译《穆斯林的葬礼》过程中,使用增译和改译翻译策略,是为了再现原著中的情节、人物、环境与心理描写,以及一些文化意象,证明了其在两种不同文化与文学传统之间,做出了恰到好处的调停。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增译;改译

一、增译

增译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增添原作没有的词语和句子,以改进译文。增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艺术审美和读者接受的需求,这种操纵式改写策略是在语言层面进行的。虽然在《穆斯林的葬礼》的译著中,增译并没有像删译应用得那么广泛,但还是有很多明显的增译值得我们关注。

例⑴(原)悲而复喜,喜而复悲。仿佛是存心捉弄这个心比天高、命薄于纸的老人。你不是想“以福压百祸”吗?偏偏让你事与愿违,正在为儿子百年之好而陶醉,女儿却突然倒下了!他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女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每一声喘息,都扯着他的心![1](348)

(译)Just as he was basking in the euphoria of his sons marriage,…She was in bad health… her every gasp a tug at his heart.[2](374)

译者增译了新月父亲的内心描写,尤其是他内心的自责与悔恨——不应该让他身体本就十分不好的女儿,如此劳累地去参与哥哥婚庆的各项准备活动,以致女儿劳累过度,再次病发。此处增译的作用有三:一是突出了女儿在父亲心中无法取代的位置,并且强化了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二是展示了新月这个女孩的善良——她不顾自己的病痛,而是全心全意地为家人的幸福付出;三是暗示了女孩病势的严重程度,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例⑵(原)“楚老师……我……跟着您往前走!”[2](456)

(译)“Teacher Chu,I…Ill go along with you!”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Chu visited her even more frequently,bringing her books and manuscripts every two or three days.His translation of Lu Xuns Old Tales Retold was just about finished.Time and again he and New Moon exchanged ideas about it and made necessary revisions accordingly; giving it the most meticulous final touches.[3](440)

译者为了使此处译文前后通顺一致,便增译了两个部分——“楚老师的经常来访”与“楚老师正在翻译的鲁迅《故事新编》”。前者说明了楚老师试图鼓舞新月不要放弃生命,后者为下文楚老师与新月合译《故事新编》埋下了伏笔。增译在这个例子中起到了连接上下文的作用,是在语言层面进行的操纵式改写,目的是为了满足艺术审美以及文章连贯的需求。

二、改译

改译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艺术效果和一些其他目的,而对原著进行的改写,它是一种典型的译者操纵式改写。

例⑴(原)第二天,星期五,穆斯林的“主麻”(聚礼)日……阿訇为他们兼任了“古瓦西”和证婚人,向他们道“唔吧哩克”(祝贺)。

“达旦。”璧儿说。

“盖毕尔图。”韓子奇说。[1](176)

(译)The next day,Friday,the Muslim Juma(Holy Day)… extended congratulations and conducted the marriage vows.

“I am willing to be his wife!” murmured Jade Girl.

“I am willing to be her husband!” uttered Han Ziqi.[2](237)

这个例子的原文是描述两个主要角色的婚庆仪式。结婚誓言在原著中是阿拉伯语音译成的汉语,然而在英译文中,译者却将之译成了地道的英语,而没有采用音译法。在此例中,译者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层面上进行操纵式改写,目的是为了让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但笔者认为,此处的改译虽然让目标语读者没有了阅读障碍,但却失去了原文的韵味以及异国情调。

例⑵(原)这妇人是吉林长春人,娘家姓马,夫家姓海,丈夫海连义,继承祖业,开一个小小的饭馆儿,在当地回、汉居民中都颇有一点儿名气,人称“海回回”……[1](183)

(译)The woman whose maiden surname was Ma was a native of Changchun,Jilin Province.Her husband,Hai Lianyi,used to run a small fried-chicken shop he had inherited and was quite well known locally,by Muslims and Hans alike…[2](246)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仍然采用了归化策略在文化层面上进行操纵式改写。译者将“小饭馆儿”译成了“a small fried-chicken shop”,虽然这种改译让目标语读者阅读起来更为容易,但却偏离了原文的真正含义。在原作中,这个被继承下来的“小饭馆儿”不仅被穆斯林而且也被汉族所熟知,所以它应该是一家很小但却很有名气的传统中国饭馆,卖的食品应该是穆斯林风味的回族食品。所以笔者认为,译者此处的改译并不妥当,应该按照原文的确切意思进行翻译。

例⑶(原)天星瞅着她那假模假式的样儿,横不能劈脸给她一巴掌!但他不能这样做,一个男子汉,怎么能跟女工打架?他是个好工人,怎么能破坏车间里的规矩?上班时间,和印票子无关的一切事情都是被禁止的!他梗着脖子,红着脸,讪讪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干活儿![1](353)

(译)A well-disciplined worker,Tianxing knew it was against the rule to do anything other than ones job in work hours.He flushed and whisked off to his own work-bench.He felt like a tethered bull,having to hold in his temper and wait till the machines stopped.Then he would settle scores with her.[2](378)

在原作中,出现了很多地道的汉语词汇,例如:“假模假式”、“劈脸”、“讪讪”。译者将这些地道的汉语表达翻译成了同样地道的英语。译文不仅在语义上,而且在语言上是简单而又自然的。这处描写主要体现天星的窘迫感,因此译者抓住了原著作者想要表述的东西,将它真实地展现在译文中,做到了忠实还原译文。

三、结语

总的来说,译者在翻译《穆斯林的葬礼》过程中,使用增译和改译翻译策略,是为了再现原著中的情节、人物、环境与心理描写,以及一些文化意象。增译与改译的功能与作用并不是独立发挥出来的,而是互相配合与合作的。译者采用增译和改译的翻译策略,证明了其在两种不同文化与文学传统之间,做出了恰到好处的调停。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2]Yuehua Guan.The Jade King[M].Beijing: Chinese Literature Press,19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