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图像,依照人类大脑最直接最自然的思考方式,以直观的图解方式,网络化地描述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或呈现大脑思维过程。它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地图”,学生在思考时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在许多概念间建立连接,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反思整个思维。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笔者尝试在课堂中渗透思维导图,唤醒学生的前概念,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从思维的角度优化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思维导图;科学素养;科学概念;思维能力
我国在新一轮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重视并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理念,指出培养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学科核心素养”才是学科课程的核心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价值所在,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成人成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小抓起又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以教学实践为突破口,而科学概念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是科学素养的两大基石,它们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也是评价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基本标准。
现代哲学科学观认为“科学是综合了研究方法论的不断修正的精练的概念模型。”科学概念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它充当着科学知识网络中的“节点”。掌握了科学概念,有助于科学知识的系统化。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若难于形成清晰的科学概念,则谈不上真正掌握科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
对学生的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科学概念掌握不牢固,虽然科学概念都已学过,但对于一些科学概念的内涵外延把握不准,对知识、概念间联系还不熟悉,在新情境中不能熟练对科学概念进行重组运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的含义,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就会使我们容易发现并解决这个问题。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是以中心主题(即思维导图的核心)用方框或圆圈围起来a,作为醒目的中央。主题可用关键词、图像、数字、符号、颜色等来表达,然后以该中心主题为节点开始,运用线条或箭头向外无限放射,连接下一级的次主题(次节点),用相同的方法,再以这次节点向外扩散,直到完成目标,为了突出重点、强化记忆、激发想象力、引发创造性思维,在图中使用多种符号、线条、颜色等。简而言之,就是以图文的形式将人脑中的想法给“画”出来。思维导图对科学素养的助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学前测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想法来课堂学习的,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对事物产生了某种认识,具有不同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课前需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教师利用思维导图,通过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起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先行组织者,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学习水单元,课前利用思维导图模板,提供部分关键词,了解学生前概念。教师再以学生学情为中心主题,以认知规律、先备知识为次主题创建思维导图,通过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前概念,帮助学生衔接知识,能有效归纳整理我們的教学思路。
2、思维导图能优化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将知识可视化、形象化、结构化,将新概念与已有知识相联系,将知识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同化和整合。因此为提高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运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从而更有效地掌握概念,真正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能引发新的概念,在合作学习中共享信息,使知识和学习思维清晰化、可视化和结构化,从而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修正。特别在复习教学内容时(如图一),使用思维导图能凸显其作用,它可以帮助学习者统整概念和回忆所学习过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将知识模块系统地架接起来,提高了概念的意义使用,并进一步发展概念框架,使他们成为长时记忆系统的一部分。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可用直观的思维导图来代替文字描述来呈现实验过程,减少学生对文字的阅读时间,或者因对文字的理解有误而导致的操作失误。在实验过程中恰当利用思维导图的颜色可以有效地调控组员的分工,节省实验时间。面对实验现象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将学生的“隐形思考过程”可视化,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提供宝贵思考,以此为切口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3、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学评价
传统的测验方法一般只能测验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水平,而无法检测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与应用。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却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评估的以上缺陷。在教学评估过程中,通过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记忆里的先前知识,整合知识模块,将内容图式化、可视化后,教师可从思维导图组成成分———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的清晰度、关联度进行客观地评价,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评定和反思,调整、修正、发展和完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有意义的教与学。
以科学素养为指引,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学生能在科学教学中不仅学到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能获得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形成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相信思维导图这一新生产物,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采纳,成为提高学习、生活效率的工具。■
参考文献
[1]范文利.《概念图的教学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1(4):147.
[2]郭艳霞,高佩红.《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的研究——以《人体结构与功能》为例》[J].教师,2011(1):33.
作者简介:王永萍(1988—),女,福建泉州人,本科,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