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视角下电影编剧的发展策略

2017-09-06 11:24苑迪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电影发展策略大数据

苑迪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各个行业也在得到科技支持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竞争水平与发展意识。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部分电影行业人员也将目光纷纷投向了大数据,在电影创意、题材及剧本元素评估时选择采用利用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形式,同时人工智能也参与到剧本改编及编剧过程中。但由于大数据自身在电影编剧过程中运用时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促进其发展的策略,以确保我国电影行业更加科技化,为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电影;编剧;发展策略

一、大数据在电影编剧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到大数据在影视剧创作中的运用,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美剧《纸牌屋》。美国著名播出平台Netflix公司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的“相关关系”,选对了演员和导演。人们一致宣称,《纸牌屋》是一部“用大数据算出来的”影视剧。《纸牌屋》的成功当然是与大数据的运用有关,但是这种关联性被夸大和过度渲染了。“大数据”在影视剧产业中的运用被夸大是普遍现象。随着大数据运用的不断成熟,“大数据不是万能的”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与编剧相关的数据目前更多的是挖掘用户行为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数据”。视频播放网站确实可以掌握用户观看影视剧时在哪里暂停、回放、快进等,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出用户喜欢哪些桥段,讨厌哪些桥段,从而将其作为参考设计情节。但目前影视行业的数据开放程度不高,数据共享的理念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数据挖掘过程中,数据占有的情况并不太乐观。此外,数据是否真实也是影响判断的一个问题。就现阶段而言,大数据的挖掘、建模、分析等费用门槛也较高,是否能达到对剧本有效的评估、指导创作,也是一个疑问。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如果将其运用到创意阶段,是不是所有好的创意都可以通过大数据“预测”出来呢?荷兰综艺节目《老大哥》《荷兰好声音》的制作人约翰?德摩尔在被询问有关大数据与节目创意的话题时谈道:“如果你可以通过数据调查创造出成功且有创意的内容,那全世界就只有成功的节目了,没人会失败。”他认为只有50%的内容可以通过数据创造出来,因为如果仅仅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他们很快就被满足,创作者需要给予他们并没有要求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比他们要求的要更好。大数据的预测只能建立在历史数据上,只有产生过的数据,才能被聚集、分析、利用。电影剧本中会有一些新的题材出现,而这些题材在出现之前没有留下数据,所以很难被评估。

另一方面,如果“唯数据论”甚嚣尘上,会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即使大数据运用的开放性、透明性、费用门槛等问题都得到解决,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编剧的专业地位仍然无法撼动。前文提及的艾曼数据公司通过大数据运营《小时代》系列电影,获得票房上的成功,但电影中所传达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却被一些专业电影编剧(如著名编剧芦苇)激烈抨击,认为作品传达的价值观与数据所代表的“粉丝”们互相贻害。这正是专业编剧需要捍卫的阵地,“价值观要是混乱,或者走偏的话,就失去了文化品質”。

二、大数据时代电影编剧的应对策略

现如今我国全行业都已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我国电影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开始通过利用互联网电影来达到将电影产业升级转换的效果。在具体编剧制作过程中,通过将投资、制作、发型以及衍生品等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其产业形态逐渐与传统产生不同,从而达到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影行业发展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我国电影传统编剧也必须通过在积极应对将其结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解决。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电影编剧过程中,大数据应被当作客观的存在。虽然大数据时代存在诸多特点与优势,而它所产生的作用也一度被各个行业所夸大,但由于受到时代推动的影响,大数据也更加深入地被运用到了电影编剧中,其中包括网络电影、网络剧等。而现如今,由于我国在网络电影制作与编剧方面与其他国家相对来讲并不够成熟,因此就目前而言,大数据则应当更深入到电影编剧中,为促进我国电影编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但由于大数据本身只是促进我国电影编剧行业发展的工具,并不能直接决定电影编剧剧本的好坏,因此虽然在客观评价中恩够将它作为对电影创作的感性评价参考依据,但在实际情况中必须理性对待大数据,不可一味地对其进行夸大利用,但也不能拒绝对其进行应用。

其次,应利用大数据优势,对电影剧本编剧创作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与总结。虽然我国电影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与美国、韩国等网络电影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电影依旧处于青涩状态。在目前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一部好电影想要在电影行业中立足,不仅需要依靠名气较高的明星以及强硬的营销手段,更重要的是应当符合观众的审美及观赏方向,只有在同时获得观众口碑时,才能肯定地说这部电影是好片。而如果想要获得观众的一致认可,就必须在编剧时利用数据化技术与手段对电影剧本的创作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其研究过程中寻找创作规律,不断地丰富编剧人员的创作经验,提升其创作水平,提高其编剧创作能力。而在这里所说的研究,不仅仅是指利用互联网数据统计方式对用户观看影片类型及用户行为进行统计与研究,同时也指对其他优秀剧本数据的研究。

最后,建立有效的剧本评估机制。关于电影剧本的评估,目前只依靠大数据未必能准确。如何建立有效的剧本创作评估平台?编剧刘毅在与阿里影业的论战中,曾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专业化的项目评估平台》,强调需要建立一个专业数据平台去填补大众数据的缺位,即将一线编剧、导演、制作人、发行人、购片人、影院经理等业内专业人士聚合在一起,共同打造专业化的电影项目评估平台。传统编剧需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而非对抗。既然大数据运用于电影产业并不是万能的,那么就需要一些实际的方案来解决。像好莱坞电影的“黑剧本”一样,由专业人士对剧本进行评估,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会林,刘湜,傅红星,李明,熊晓鸽.2011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分析报告(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1).

[2] 李峤雪.电影制作与电影运营的共振——中美合拍模式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J].当代电影.2012(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影发展策略大数据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