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反骄
【摘要】本文从混合教学出发,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于大学生英语教学进行评估,然后根据主要的结论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微课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调查分析
一、研究背景
我们国家近幾年的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教学模式,其中,“微课”的诞生使得网上教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微课是一种新出现的教学形式,这个教学方式不但能够突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并且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使学生对于知识点更加的记忆深刻,在大学中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际教学不但是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也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微课应用现状
在国外,微课的教学形式被广泛传播,很多大学老师都使用此教学方式。教师们的教学形式也不一致,有一些人喜欢自己录制课程,有一些人喜欢使用前辈们已经录制好,比较完善的视频进行教学。在国外,微课这个教学形式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已经有很多专业的微课视频供大家学习,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和能力。
在我们国家,微课的出现时间比较晚,最早提出微课的理念的是由胡铁生在2010年提出的。其中,胡铁生在关键意义上觉得微课是以视频教学为主要形式,将教师的很多课堂上的知识点加以展开来进行的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随之,很多学者也给出了相关概念的定义。基础微课的大学英语教学出现的时间还不长,属于一个新型板块,针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意义。
文章是根据微课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形式的不断使用的情况下,对于大学使用微课的教学形式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并使用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点。
三、研究设计
在本研究中,针对大学生对于微课的学习兴趣,并根据相应的理论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学生对于微课的使用和了解、对于英语微课教学方式是否满意、在进行微课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课程的使用是否合理以及在进行微课的学习中是否具备相应的效果。问卷是基于互联网形式进行的,设计好相关的问卷之后然后分发给不同的学生,再由学生完成之后提交回来,最后由笔者按照不同数据加以总结和归纳。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微课对于大学学习英语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析可知,在互联网不断进行发展的形势下,过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对于一些多元化、相对比较有趣的教学形式非常感兴趣并加以尝试。不过由于这些相应的尝试还不成熟,迫切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进行相应的调查过程中,就存在很多的老师对自己学生的微课视频学习进行相应的指导,比如,某个老师会使学生们在微讲座的行为中学习更多的针对性,在课前与课后进行相应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因此,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能够使用下面的一些方式:
首先,需要找出一种适合目前的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即使微课教学目前比较流行,不过在很多大学中还未完全使用这种教学形式,笔者在进行调查的这些大学中,使用微课教学的大学相对比较少。与其他的学科不同,在进行大学英语微课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还需要使用相关的方案加以解决。比如,广西大学面临着建设微课程的迫切需要。广西大学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下,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在进行混合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创建一个混合学习微观概念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广西大学的目标是实现“加快教育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加快广西大学的英语微课教学的发展。
其次,为微观学习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使用平台。目前存在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相对比较乱,没有相关的条理性。在进行微课的教程设计时需要完善此缺点,课程类型听、说、读、写、评价顺序(1-4)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助于保障课程的连续和完善也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吸收。它可以填补学生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养成一套适合自身的知识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微课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自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对于大学中的老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服务。目前,可以发展非常迅速,相应的,老师也需要不断进行培训以掌握这些技术,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相应的技术进行教学,保障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掌握。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微课的特征非常的显著,操作非常方便。在微课教学模式出现以后,需要对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微课的教学形式进行实际的教学,并将这种形式运用到课堂中去。比如,在广西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视频培训课程,使教师能够更加掌握相关技术并运用,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降低技术门槛,选择易于使用的技术,在教学中使更多的教师使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更加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保障了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教师资源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专业的发展,从而建立一个小领域,领导大学英语课堂领导团队。
不过,这项调查具备一定的片面性,获取到的数据相对较少,研究的范围也应该加大。此外,由于调查表有限,所以很少有时间进行个人访谈和其他定性的进行调查和分析,如果能够有针对性的研究的话,对于我们的结论也会更加的充实。
参考文献:
[1]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