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清
摘 要: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主要学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也能善于转换角色,巧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兴趣 角色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164-01
语文是中国人必须学习的,无论哪个领域都会用到语文。语文基础知识的获取,语言能力的修炼,是学生从小学阶段一步一步开始积累的。学生怎样从语文课堂上获取这些呢?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风。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得活泼生动、趣味盎然,给学生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那么学生就会听得入神,积极互动,学有所获。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要让课堂“活”起来。
1 课堂“沉闷”之因
1.1 考试的排名占位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升初虽然取消了入学考试,但学生的择校,老师的职称考量,评优晋级的选取,这些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依然是以分取人,学校和教师以成绩排名占位至上。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学生考试成绩,自然而然地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任务偏废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尽早完成教学任务,努力地追求学生考试分数,大量地进行机械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有了这种教学目标意识,随之采取的教学方法上,就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题海练习、反复的纠错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热情,课堂气氛由此也变得“沉闷”。
1.2 教师独唱主角戏
新课标要求采用互动课堂、高效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倡开放性学习,激励学生人人参与,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课堂教学结构。可由于追随学生考试成绩效应,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常常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课堂上经常唱独角戏。在课堂上教师讲得慷慨激昂、眉飞色舞,可学生呢?木然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呆板地在书上画着线,记着笔记。有的甚至可能会趴在课桌上,一点生气也没有,当然达不到语文课堂“活”的效果。
1.3 教学形式老旧、单一
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简单、俗套,也是影响课堂“沉闷”的原因之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年习惯于一张黑板,一本教科书,一方讲台。不管什么类型的语文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是用一个识字、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小结写作特点的教学模式。缺乏教学新意,对教材的取舍基本上按部就班,拘泥于教材。这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也就“泄气”了。
2 课堂“活”之策
2.1 课程巧设计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兴趣,往往是同自身的需求紧密相连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奇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也会产生兴趣。因此学生在学习每篇语文文章时都有一种新鲜好奇之感。教师只要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在课程设计前,对学生了解清楚,不同学生有不同需求,不同类型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有的放矢,尽量把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让学生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给予学生实践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课堂也就“活”起来了。
2.2 师生角色互换
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与学生相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转换自己唱独角戏的角色,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动地思考一些问题,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教师不再是课堂表演者,也不充当裁判员,而是倾听者。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表现得大胆而自信,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高涨。因此我在每教授一篇文章时,总会腾出一些时间,讓学生提出问题,相互交流质疑,寻求答案的最优化,而不是标准化。语文课堂由此也不再“沉闷”了。
2.3 善用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一般都是用一张嘴,一讲到底。目前,国家实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战略,农村小学也乘着这东风,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普及。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善用、巧用这些现代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让学生有耳闻目睹、身临其境之感。由是如此,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还会“沉闷”吗?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不再“沉闷”,想让课堂“活”起来,就必须点燃学生心中学习的热情,辅以现代教学设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中真正的表演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