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2017-09-06 16:17俞静夏敏陈祺煜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综述大学生

俞静+夏敏+陈祺煜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大多数高校得到逐步推广,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和创业教育效果提升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促进学界对于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综述

0 引言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其被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意义重大;狭义上是指创业教育通过培训那些即将步入职业岗位或已经从事职业工作的人,使他们掌握工作技能、技巧,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前景和实现人生价值。本文通过搜索中国维普网中的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模式、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创业教育效果提升对策等方面,我对此进行一个综合评述,以期为今后创业教育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创业教育模式

黎江(2004)对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按各高校在实施创业过程中的主要倾向,指出我国存在五种创业教育的模式:一是通过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加入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二是重点培养创业意识;三是通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四是将创业教育的教学中心放在撰写创业计划和案例教学;五是通过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重点发展创新能力。戴育滨等(2006)介绍了我国创业教育的三种模式:一是“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创业教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二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三是“综合式创业教育”,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许朗等(2011)提出了新的创业教育模式即项目参与式创业教育模式,具体包括:构建合理的目标机制;构建以团队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构建包括师资、资金、机构及政策在内的保障体系;构建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姚冠新等(2016)在实践性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采取“渐进式”、“嵌入式”、“竞赛式”等模式,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顺应实践性教育改革的模式转变。

2 创业教育体系

徐生林(2013)探讨了高校可以通过结合自身特色从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四个体系建设的实践并结合自身特色来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在目标体系方面,夏人青等(2010)认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是由一个个分目标相互促进和转化构成的,而分目标是在高校内部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内确定的总目标下,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自身实际条件等确定的。李幼平(2012)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在设计创业教育总目标时,必须将提高受众的顽强的生命力、把握时机的能力、批判思考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放在首位,可将其凝练为生存、发展、构建、入世。

在教学体系方面,尚恒志(2009)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能力类课程、创业相关知识类课程和创业体验类课程四大模块。以上课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如必修课、选修课等;如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宽;开展创业大赛;考察参观企业等。王左丹(2014)提出开展“金字塔”式的创业课程教育体系。第一阶段开展创业讲座、活动进行创业精神、意识的培养;第二阶段开展创业课程、实训进行创业知识和能力传授;第三阶段进行基地管理模拟实践;第四阶段获得公司支持进行创业实践。

在实践体系方面,李幼平(2012)认为创业实践一般分为真实实践和虚拟实践。真实实践采用项目化运作来管理;在虚拟实践中实施“一体两翼”策略,一体是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两翼是指体验式实践和模拟式实践。体验式实践有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模拟式实践有模拟招聘会、模拟董事会、模拟注册等。卢立珏(2010)等则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温州模式”为案例,提出了构建校企互动、校内联动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在保障体系方面,李世佼(2011)提出着重加强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将创新创业明确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建立创新创业园区和成果孵化基地和加强专兼职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在政策导向、管理平台、基地建设、经费投入方面提供保障。

3 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大学生创业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学者们热议的焦点。刘海滨(2012)等在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性原则和特殊性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课程、教师、学生、环境)、10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层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试图为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评价体系奠定基础。葛红军(2015)在此基础上着重对于学生即受教育主体进行研究。他主张坚持“间接性”、“双主体”及“立体式”的原则,通过对创业教育“时滞效应”、“多维动机”、“利益相关”因素的分析,以受教育主体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三个方面为指标,来观察他们在接受创业教育后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具体展开来说,他构建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三个一级指标。在创业意识一级指标下将其细分为创业教育目标定位、创业教育学习需求和课程设置对学生个性特质的影响三个二级指标;在创业精神一级指标下,构建了创业机会、创新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动态转向三个二级指标;在创业能力一级指标下,构建了创业教育中的情商文化、大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和创业能力的综合评价介质三个二级指标。

4 创业教育效果提升对策

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实际效果并不强。很多学者因此提出了一些创业教育效果提升对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思想观念的转变。高校中的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工作,把创业教育当作继素质教育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并以此来推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二是构建促进大學生创业教育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服务体系。首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将创业教育内容增添到学科教育当中;其次,是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通过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服务。三是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全员参与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包括选派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老师参加校外培训,选派青年教师以挂职的形式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作专题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和发动学校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全员参与创业教育四种途径。四是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学生评价标准。endprint

此外,王保义(2011)借鉴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解决对策:一是构建从中学到大学的一体化创业教育体系来实施“企业家成才计划”。二是建立个性化、多元化的创业教育课程群谱来实施“嵌入式专业教育”。所谓“嵌入式专业教育”是指在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前提下,通过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和将创业教育有关理念整合到专业课程的手段来促进我国高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三是优化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政府、社会、高校良性互动的社会网络。四是将创业教育作为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跨学科能力。除了将创业素养融入专业教育之外,还鼓励大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

5 简要评述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对于创业教育的模式与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不断有学者进行完善改进,同时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得到了初步的建立。不仅如此,我国学者提出了许多的创业教育效果提升对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研究的深度不足。很多学者提出的对策不够具体,实际可操作性不强。这是由于现有研究很多集中在表面描述和分析,缺乏深入的调查分析,也忽视了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二是研究的广度不够。大多数研究仅仅从教育学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视角较窄,没有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三是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目前很多研究都是定性的,缺乏定量研究。即使是少量的定量研究也局限于描述性的统计分析和评价研究。四是研究成果的层次较低,有关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文章大都发表在一般期刊,能够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很少,缺乏高水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 孙泽平,滕发祥.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内容与过程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2004(7):62-64.

[2] 李幼平.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12(4):119-121.

[3] 葛红军.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探析[J].江苏高校,2015(5):98-100.

[4] 马荣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问题、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11(12):46-48.

[5] 马万顺.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3(19):79-82.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综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大学生之歌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