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媚英+简伟
相比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尤其是河流水环境质量是深圳环境的一大短板,也是深圳城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督察组明确指出了深圳存在的水污染问题。深圳5条跨界河流均未达到考核标准,茅洲河成为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水质达标难度大。而且按照国家“水十条”要求,2017年底前,深圳也要完成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治理,基本消除黑臭,治理任务很重。
双重压力下,深圳治水工作如何开展?为此,记者专访了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人居委”)主任刘初汉。
记者:深圳一直很重视水污染问题,2015年下半年出台的治水提质总体方案,提出五年内投入800亿治理水污染,如此大手笔治水仍未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原因何在?
刘初汉:近年来,深圳水污染治理投入逐年加大,河流水质总体持续改善,与2010年相比,2016年龙岗河、茅洲河等8条河流水质改善幅度超过60%,深圳河、观澜河、坪山河、大沙河、凤塘河水质改善幅度在50%~60%,其他河流水质改善幅度在12%~50%之间。但总体来说水环境质量未根本改善,河流水质现状普遍较差,与市民期待、与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均有差距。
国内外治水经验也表明,河流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难一蹴而就。深圳河流普遍短小、径流少、缺乏生态基流,茅洲河流域污径比高达5.5:1,污染负荷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深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但部分流域污水收集能力仍有缺口,污水管网未能完全覆盖。
记者:水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部门以及市民的共同参与。从深圳人居环境委的工作来说,重点是什么?
刘初汉:过去,深圳人居委立足部门职责,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环保准入,控制新增污染。在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茅洲河流域陆续实施限批,“十二五”以来,共淘汰低端落后企业超过2万家,关停重污染企业600余家。
二是加强水质监测监控,摸清污染底数。一方面强化了水质监测监控能力,增加了监测点位和频次。另一方面开展了全市水污染源调查,调查了全市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的水环境状况和4129个排水口、5270家企业,基本摸清了污染源结构和分布,为下一步精准治污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严格环保执法,厉行铁腕治污。采取“按日处罚、限产停产、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硬手段,把高压执法变成执法新常态。重点开展了茅洲河流域两年专项执法行动, 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底,共查处违法行为854宗,罚款金额接近1亿,其中,移送环境犯罪案件24宗,行政拘留12宗,停产整治20宗。
四是加强督办考核,落实治水责任。将重点河流水质目标和全市水环境治理工程分别纳入生态文明考核和治污保洁平台统一推进,利用第三方现场督查做好跟蹤督办,联合市监察机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促落实,进一步压实了各区、各部门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责任。
目前,深圳水污染治理已从过去的大治污模式转向精准化治污模式。下一步,深圳人居委将重点推进建立水质监测分析、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流域系统治污,加强工业企业监管执法。通过针对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违法现象,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用最高的标准、最严的手段、最硬的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倒逼企业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
虽然深圳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但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统领下,治理环境污染的合力已经形成。我们有信心,在接下来4至5年时间,通过1000多项工程和1000亿投入,使深圳的水环境明显改善,2017年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2020年5条跨界河流基本达标,入海河流基本达到地表水Ⅴ类,还市民一个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深圳。
记者:茅洲河流域是广东省重点挂牌督办治理的跨界河流,当前流域的排污企业状况怎么样?到底能不能管得住?
刘初汉:根据监测结果,2016年茅洲河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比2010年下降78%,共和村断面同比下降67.5%,水质明显改善。但目前各断面水质仍劣于Ⅴ类,其中2016年共和村断面的氨氮和总磷分别超标4.9倍和4.5倍。
从干流沿程水质变化情况来看,受光明污水厂补水等影响,上游楼村断面水质相对较好。而洋涌河大桥到共和村断面属于深莞两市界河,沿线人口、工业区密集,接纳了两市大量污水,该断面水质为全河段最差。
目前,茅洲河流域内已建成了4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55万吨/日。同时,建成了茅洲河中上游干流段综合整治主体工程,实现了中上游段不黑不臭,下游界河段和30余条支流综合整治正在开展。
改善茅洲河水环境质量,一方面需要全力推进各项治理工程,大幅度削减生活污染源负荷;另一方面也需要严格环境监管执法,有效削减工业污染负荷。
茅洲河流域集聚了不少电镀、线路板和表面处理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主要含有铜、锌、镍、总铬等重金属特征污染物,也含有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是河流重金属特征污染因子的主要来源。
随着执法越来越严,企业违法排污更隐蔽,查处难度越来越大,今年我们借力科技手段,引进了一种名为溯源追踪违法排污的新技术,叫水质指纹溯源技术。目前,这套设备已在江碧工业园区排放口安装并使用。水质一旦超标,设备就会马上报警和自动取样,并立即对留有指纹的工业企业排查比对,对高度疑似的企业迅速锁定,然后执法人员集中力量严查执法。
今年4月,深圳人居委查处了一家电镀企业,就是通过这套设备锁定嫌疑人。以前,至少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人工排查才有可能发现违法者,现在仅仅用了几个小时,就锁定违法者,真正实现了高效、精准监管执法。
这套设备的核心技术是一种水质荧光指纹识别技术,依据的原理是:不同企业排放污水中的荧光化合物各不相同,且稳定,好像人的指纹一样。我们只要采集了排污企业污水样本,建立指纹库,就跟警察抓小偷时的指纹比对一样,在水污染犯罪现场扫描嫌疑指纹,如果与指纹库比对上,就能找到污染源。现在我们正在建立重点排污企业的指纹库,希望尽快在全流域10条主要支流推广这个技术设备。
记者: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先进的技术可以很快发现违法排污,但怎么能让企业不想偷排呢?
刘初汉:猫捉老鼠、打击违法只是工业污染防治的一个环节,而且是末端控制、事后补救的措施,作用效果是有局限的。总体上,要提高工业污染源管理水平,必须从根源上解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落后、重点行业整体环保水平不高的问题、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和能力不匹配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合力推进江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带动流域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工业污染源管理要从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上整体提升,要统筹重点排污行业入园,引导支持产业优化升级。此外,结合茅洲河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进茅洲河流域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改革试点,用市场机制推动重点排污企业集中布局、集中管理、统一治理,整体提高工业污染治污水平。
用综合手段促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对污染源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实行挂图作战,淘汰一批、整治一批、扶持一批。出台促进产业升级改造鼓励扶持标准,对一部分有主动改造意愿、基础良好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环保升级、产业优化转型。对全流域重点排污单位正流清源,推行规范化管理,进行明渠明管明口改造,废水处理设施达标改造,以及“水平衡”监控,全面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探索在茅洲河流域设立跨行政区域的环境监管执法机构。把流域作为一个管理单元,统筹上下左右岸,理顺水环境、水务、水资源管理关系,彻底实现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
当然,铁律执法丝毫不能放松,要把 “零容忍”打击违法排污变成常态。我们要继续开展全市环保执法大练兵,坚持全市一盘棋统一调度,交叉执法;坚持深莞惠三地联合执法,开展跨市联合交叉执法;坚持顶格、从快惩处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利用按日连续处罚、限产停产、查封扣押、两法衔接、行政拘留等硬手段,让违法排污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产生持久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