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稻米食味 让人吃饱吃好

2017-09-06 19:32田静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叶枯病食味粳稻

田静

民以食为天。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粮食的有效供给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优良品种的选育一直是农业部门极为关注的课题。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队伍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研究员是一位绕不开的人物。

1959年4月出生于江苏无锡的王才林研究员,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原江苏农学院苏州地区专科班农学专业。1986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后一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1996年获得日本鹿儿岛大学农学博士学位。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特别研究员,赴日本宫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学成归国后致力于稻米食味品质改良。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948”、跨越计划、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计划、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超级稻育种与示范、省高技术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应用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研究,多次赴日本进行合作研究。主持育成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505”、抗條纹叶枯病优质高产超级粳稻新品种“南粳44”、“南粳52”、“南粳0212”、杂交粳稻“95优161”、BT型粳稻不育系“95122A”、杂交籼稻新组合“宁香优1号”、“宁香优288”、“宁香优2号”、籼稻不育系“宁香1A”、“宁籼2A”通过审定。

近年来,王才林所长在超级稻育种、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优质育种研究方面成绩突出。育成高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新品种南粳44,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500万亩,成为江苏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晚粳稻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育成优良食味粳稻系列新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南粳9108和南粳505,被誉为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获得全国“金奖大米”和“优质食味粳米”称号。育成杂交粳稻95优161通过国家审定。

多年来,王才林所长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社会的一致肯定,并先后获得各种奖励20余项,其中2011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第七届大北农科技二等奖(第1)、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第2)、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2009年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植物新品种权3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专著3部。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他还经常深入大面积生产的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宣传新品种、新技术,传授科技知识。获得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第三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突出贡献奖、第四届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当然,王才林所长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粮食作物研究所深厚的科研积淀和大力的支持。据了解,研究所自1932年建所以来便一直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尤其是在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筛选与产业化示范”、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优良食味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组合)选育”、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等资助下,于1999年启动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得到了研究所的鼎力支持。

在该研究中,王才林所长带领科研人员针对江苏省缺乏食味品质优良的高产粳稻品种的现状,以优良食味为育种主攻目标,通过系统研究粳稻食味品质的影响因素,明确了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食味品质的关键性状。建立了食味仪测定和感官评价方法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发现半糯粳稻米饭晶莹剔透,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更佳,符合长三角地区人们喜食软香粳米的口感需求。通过研究不同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的外观和食味品质,筛选出直链淀粉含量在 10% 左右、含有暗胚乳突变基因的日本半糯粳稻品种作为食味品质改良的核心种质。

通过开发半糯、抗条纹叶枯病和粒型等基因的分子标记,王才林所长带领团队人员建立了优良食味、抗病、高产等多个有利基因的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技术体系。通过地理远缘和性状互补杂交,将优良食味、条纹叶枯病抗性、高产和香味等基因聚合到同一品种。2008年首先育成了适合江苏省太湖稻区和上海地区种植的南粳46,其食味品质十分突出,推广种植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随后,为了扩大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种植面积,满足农民的种植需求,又先后育成了分别适合江苏省沿江沿海和苏南稻区、苏中稻区种植的南粳5055和南粳9108,并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通过审定。最近又育成了适合在苏北和黄淮海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505”,形成了覆盖江苏省不同稻区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战略布局。

南粳 46、南粳5055、南粳9108和南粳505均具有食味品质优良、抗条纹叶枯病和产量高的特性,实现了优质与抗病、高产的统一。四个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国家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直链淀粉含量10.1% ~12.5%之间,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幽香可口,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同时综合性状优良,产量潜力高。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0 ~656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7.7~47.8公斤,增产幅度3.0%~7.3%,百亩方平均亩产709.7~836.2公斤,其中南粳5055和南粳9108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育成以来,连年被江苏省农业主管部门列入江苏省主推品种,成为高产增效创建百亩示范方的主导品种,其中南粳9108被农业部列为长江中下游主导品种。四个品种的育成是江苏省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有效提升了江苏省粳稻品种的食味品质。

为打造优质米品牌,采用“品种 + 企业”的品牌策略,研发具有品种标识的品牌稻米产品,成功创制“南粳46”“南粳 5055”“南粳 9108”品种品牌大米,在南京、苏州、上海等超市实体店和淘宝等网店深受消费者青睐。2016年,南粳46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中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选育及食味品鉴学术研讨会上,与日本王牌品种“越光”同台评比,荣获“最优秀奖”。2015年在粮价下跌、卖粮难的情况下,南粳系列品种稻谷加价收购,销售势头良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和种子产业的双重发展。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省及周边地区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为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保障口粮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业领先是国家发展的必要保证,王才林所长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用辛勤和汗水为我国的水稻遗传育种的科研创新开辟了一条食味与高产相结合的育种之路。

猜你喜欢
叶枯病食味粳稻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におけるうるち米良食味育種(日文)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食味·食美·食空间——餐饮空间设计专辑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大蒜叶枯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不同产地稻米的食味品质与化学组成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