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才
西欧长寿国与饮食
不知几何时,“吃货”成了褒义词,成了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美食客、美食家。时光如果倒退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说某某人是“吃货”,特别是在辽宁,那是形容这个人是“攮吃包”,就知道吃,在当时是贬义词,人家会跟你急眼,特别是辽西一带,这名要是传出去,不但要影响这个人的仕途发展,而且影响到此人谈情说爱搞对象了。
现在很多媒体大谈特谈、大作特作饮食文化节目,这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在一些观众、读者眼里或多或少就有一种“我们现在吃的还不够”,“现在还不会吃”,“是在引导我们怎么去吃”。甚至有些人片面的理解,怪不得老外长的那么高大,原来他们整天大鱼大肉,比我们会吃。殊不知,现在多数人不是营养不良,而是营养过胜或营养不均衡。好的东西都想吃,没有节制,管不住嘴,由此导致肥胖或“三高”等富裕病接踵而来。在不缺钱,不愁吃,不愁穿的年代,怎么吃,怎么做到会吃,合理地吃,不妨学学西欧长寿国家合理地吃。
我们常说要想健康“管住嘴迈开腿”,2016年世界排名长寿国前十名的除了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三国外,其他都是西欧国家,如安道尔、瑞士、意大利、圣马力诺、摩纳哥、法国、西班牙。笔者因工作关系和自费旅游,多次去过西欧很多国家,发现当地人并非如我们想象的大吃大喝,大鱼大肉,酒鬼满街,西欧人吃饭就像给汽车加油,很简单,并不讲什么饮食文化。也许过去讲过,但现在却不讲了,就如同过去也曾讲过汽车文化,现在却又返古又讲究自行车了一样,而我们还在大讲特讲私家车,总是比西欧晚半拍。
西欧人的一日三餐
说到吃,中国人到西欧,最常见的就是马路餐桌多,每到夏季的晚上,马路餐桌总是人满为患,但仔细看他们吃的食物,却是很简单,每人一份主食一份菜,外加一杯饮品。即便是婚庆这样的大型宴会,也绝对不会像我们那样满桌子吃不完的菜,而是以跳舞喜庆为主。同事、同学、战友聚会及请客不但很简单,还是AA制,各自埋单。在西欧乃至整个欧洲,浪费是最让人瞧不起的事。
西欧人的早餐,再简单不过了,几乎都是食品店买的成品面包,食用时顶多用微波炉加加热,配以一杯牛奶或饮料,外加一个鸡蛋,几片火腿肉或香肠,加上果酱。你再有钱,你是高官早餐与平民百姓都差不多少。中午因为时间有限,多是三明治或汉堡包之类的快餐。晚上如果不在外面吃,副食会有炸鱼或鸡块或其他肉类及炸薯条等。欧洲各国最常吃的就是三明治,所以三明治有“洲餐”之称。同时三明治也统领西欧各国的午餐。主要是因为它简单、方便、快捷。吃时不用工具、不用加热;可以坐着吃、站着吃、边走边吃、边上网边吃;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任务。而且,三明治做起来简单、干净、迅速,以两片面包夹几片肉和奶酪、各种调料制作而成,吃法简便,广泛流行于西方各国。買的时候不用绞尽脑汁琢磨,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选择上。
另眼看西欧人的吃
要说饮食文化,各种大餐的烹饪方法及食用方法,我敢说欧洲各国没有哪个国家能赶上中国。但中国的“大团圆”式的食法,也就是一桌多人都用自己的筷子到公用盘子里夹菜,欧洲人却是不敢恭维,因为西方人习惯了每人一份的吃法。饭菜可不可口次之,卫生可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是每人一份,也是盆或盘里有一个公用的勺子,拨到自己的碗里吃,绝对不会用自己的勺子伸到公共的盘子里。
我当海员外派时与欧洲船员同船,他们都喜欢中国的大厨,原因是中国大厨会做菜,做出的菜不但香味可口,而且花样多。就是用同样的烤箱,做出的早点也比外国厨子做的花样多。我同船的一名天津籍大厨早餐35天没重样。
有人看多了外国的影视剧,自己又没出过国,或出国旅游只看表面,就以为西欧酒鬼多,其实真实的西欧并不是这样的,多数喜欢饮酒的人,顶多一瓶啤酒(啤酒节除外),半杯加冰块的威士忌等果露酒。西欧人很少喝高度酒,你即便给人家喝中国的茅台,人家却不喜欢,也不会领情。冷不丁你在西欧某国的大街上看到一个酒鬼,也不奇怪,因为那毕竟极少数人,而且是闲人。有人形容西欧及西方国家都是慢性子,其实这不并全面,你白天看到不是闲人,就是各地游客,多数当地人都在上班。可以试想一下,西方人都是慢性了,不务正业,那西方发达的经济是怎么来的?我倒是敢说,西欧及西方人都是快性子,我当海员时跑过几十个国家数百个港口,恰恰是西欧和西方国家的港口都是快港,他们时间观念非常强,八小时就是八小时,说几点就是几点,预计船靠泊几天就是几天。而且发展中国家及非洲的港口恰恰都是慢港,有的慢得无法估计,在西方国家的港口停泊一周的货运量,在发展中国家或非洲十天半月一个月都说不定。
多数中国人第一次出国赴当地人家的宴,都有同感,就是吃不饱。其实是不了解国外人家的吃,还以为边吃边等,后边还有上不完的菜呢。你这一等,还没吃上半饱,外国人就结束了,你也只好跟着下桌了,就这么简单,所以你没吃饱也在情里之中了。到西欧,想快速融入当地文化,各种馆藏有足够的知识文化让你接受学习,唯独不讲饮食文化,所以到西欧最好别拿吃说事,别拿吃当聊天的话题,不要形容人家是“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