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爱龄
摘 要:小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要求教学中要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本文将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做出论述。
关键词:数学 动手操作 实践
数学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当中,社会对于数学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会思考计算,而是更强调动手实践能力与数学思维的融合运用。这就需要在小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开始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培养操作兴趣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之前的五年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初步的数学思想,掌握了简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深化这些思想与思维,强有力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重要的提升手段。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能够融入实践环节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去制作,逐步培养操作兴趣。
例如,在六年级小学数学的《圆的面积》授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让学生们准备好纸张、剪刀和笔。首先,让学生们先自己动手画一个圆,可以利用身边的圆形物体,如格尺上的圆、瓶盖、笔盖、杯子底部等在纸上描画出一个圆形;然后让同学们将圆形折叠成2等份、4等份直到8等份,用笔将折线描画清晰;再用剪刀将圆形剪成8等份,剪成了8个小扇形;然后将剪下来的其中4个扇形挨个铺开,在这些小扇形中间空白地方填充上剩下的4个扇形。这个制作完成后,让同学们仿照同样的步骤,将圆形等分为16等份,在这样拼图,看看能够拼出来什么形状?是不是等分的份数越多,越像平行四边形呢?这样,让同学们在折、画、剪的过程中逐渐对数学实践操作产生兴趣。
二、组织游戏活动,重视动手过程
书本上的公式、定理都是知识的结果,而大多数学生对于知识的结果死记硬背,机械式解题应试,并不能从知识的应用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导致在具体的解题或者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发现这些细节问题,从教学手段上进行攻克。除了必须的课堂通过黑板、教材传授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从游戏中体会动手操作的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春游(带上绳子、尺子等工具),在春游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大家做个游戏叫:“测树干”,遇到比较粗的树木,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树干的横截面的直径是多少呢?谁能用绳子、尺子这两种工具帮助我测量出来呢?学生们会展开讨论、教师再加以指导,最后让学生们用绳子先测量出来绳子的总长度,然后再让学生将这根绳子一圈一圈的整齐地缠绕在树干上,查好绳子的总圈数,然后让学生们继续思考如何去计算出树干的横截面直径。学生们一定能在这样的操作当中得出结论:绳子总长除以总圈数就是树干横截面的周长,再利用圆周长公式轻松计算出树干横截面的直径。
在这样的游戏过程里,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背诵下来的圆周长公式扩展应用,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引导自主设计,提升实践能力
数学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创造能力的提升上,除了会理解会记忆会应用外,学生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教师一定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亲身实践。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得到创新性的应用。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圆柱与圆锥》这节课后,让同学们做几个小设计,用硬纸先制作出圆柱、圆锥,然后再用圆柱与圆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充分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同学们会制作出炮台、灯塔、房屋、火箭等等手工作品,设计完成后,让同学们互相评价欣赏,指出其它同学作品中哪里应用到了圆柱、哪里应用上了圆锥。再如,讲授完正方形、长方形、圆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去,让学生分别用砖围建、设计出正方形花坛4平方米,长方形小操场10平方米,圆形大操场314平方米等,这样在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建设的过程里充分掌握了面积知识的应用,提升了实践能力。
四、加强合作与交流,搭建实践教学氛围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渺小,教师要鼓励学生们课下多沟通交流,对于不理解的操作步骤互相探讨,对于知识的不清晰应用互相帮助解决,一起研究、探索、实践。例如,在认识圆锥这堂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组去合作制作圆柱体、圆锥体,一起在制作中讨论出两者在底面个数等上的区别。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一起玩七巧板,共同拼图等。
在实践教学时,教师要以引导、鼓励的姿态去教育学生,搭建出良好的求学氛圍。千万不能认为学生动手能力慢而动怒或者语言过激,遇到几遍操作都还不能自己完成操作的学生,教师不要着急,要一点点地帮助学生、耐心讲解,千万不能让学生就此产生畏难情绪而恐惧操作课程。在同学们一起实践的过程里,如果实践任务完成的不好,产生纠纷时,教师要认真对待,不能苛责,这只是一项学习活动,完成的不好不存在究责问题,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
五、结语
现代教学思想不是培育拥有最强大脑的书呆子,而是拥有数学思维的应用型知识人才。小学又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如果坚持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将来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应该从各个环节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擅于运用小制作、小游戏、小设计等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安东升.小学数学操作教学意义初探[J].学周刊.2013(14)
[2]陈茂兰.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性的学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3)
[3]陈悦.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三重境界[J].小学教学研究.2013(07)
[4]姜玉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
[5]刘沛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