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

2017-09-05 22:09刘东伟
南北桥 2017年15期
关键词:现代人才培养高校

刘东伟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的经济已经在走向世界,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全球金融国际化、金融改革市场化的前提下,作为高校管理者,只有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人才,才能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现代 金融 人才培养 高校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191

当前国际型金融人才成为当前最为紧缺的人才,而且在习主席“一带一路”的倡导下,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更大,对于实用型金融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这种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下,我国高校金融教学改革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从我国高校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和金融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我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与国际接轨的路上,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金融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懂得金融市场的各种变化,学会各种金融技能操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教育总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尤其是在金融教学方面,更是以实际工作能力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能力与社会所做的贡献结合起来,实际人才的有效利用。

在美国金融修订方案出台以来,WTO的国际影响力也日渐消减,给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带来很大的威胁,尤其对于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更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高校金融教学老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思维理念,减少专业知识与宏观理论所占的教学比重,把各种国际形势与金融现状讲解给学生了解,再进行实践与培训。这样才能把握金融的波动趋势,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高校金融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金融专业教学虽然也是一种理论性教育为主的学科,但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习主席“一带一路”及“亚投行”策略提出以后,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也不再局限于货币学等等的学习,而是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进行课堂教学及教材内容的更新与改革。虽然改革的步伐非常坚定,但改革的效果却不甚明显,整个金融教学以及课程体系仍旧缺乏系统性,一直把宏观理论经济作为重头戏来学习,而对于实操性较强的金融与资产以及市场变化等等微观方面的实践明显的薄弱。再加上金融学课堂设置的限制,使它脱离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一些理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金融专业的学习中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

(三)教学模式落后,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之下,高校金融教学模式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发展,但因为大多数在金融专业任教的老师都是一些资深的老教师,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对于金融课堂教学仍旧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缺乏问题式、讨论式、多媒体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的融入,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对金融课堂教学缺乏兴趣,整个学习的过程都处于被动状态,更使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以及主动性精神受到禁锢。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智低能儿”,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对于金融知识来讲,更要让学生通过各种金融案例去领悟金融学的精髓。否则,就会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了我国金融界的健康发展。

(四)缺乏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金融领域是一个高风险、高诱惑力的行业,要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首先就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这样才能在这个信用第一的行业里立足。但从我国高校金融教学的现状来看,老师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涉及面非常的少,而且大多数老师认为,思想道德的培养是政治老师的任务,而金融专业只是一门理论课程,不应该涉及过多的人生价值观问题,更不能把时间都花费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职业道德是金融业风险防范的防火墙,只有保证过硬的思想素质,才能保证金融服务的高效性,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金融人才。

(五)师资队伍的综合性素质有待提高

要想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业人才,就必须加大师资力量建设,提高老师们的综合性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出高端人才。就当下的金融课堂教学形势来看,老师们的学历在提高,素质在提升,这是金融教学的一大进步。但对于整体的师资队伍而言,这些老师们的综合性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不论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还是教学理念,都还没有达到完全的社会需求化,或许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但在金融学科与市场结合方面仍旧存在着欠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不强,对国际金融发展形势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不能满足社会对老师素质的要求,更不能推动社会金融业的发展。

二、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策略研究

(一)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在毕业之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也就是说,在高校金融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实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练习,高校金融专业可以设置实操体验课程,以传帮带体系为主,以赛带练,才达到金融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作为高校管理者,还必须要加强学校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达到人才向通才的转变,在金融学专业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升。而且在我国经济市场千变万化的今天,只有让高校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再配以实际的工作技能,把金融学的微观化理论进行深入的渗透,从偏重理论向注重务实的方向迈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洞察金融动态,了解金融行情,能够从容面对金融市场的一切风云变幻,成为金融界的精英。endprint

(二)对金融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

要正确认识金融学在教学任务中所占的比重,把金融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紧密的结合,在顺应金融微观化趋势的前提之下,可以增加与之相关的学科,让高校学生不再因为金融学的单调和枯燥而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在增添了一些金融风险学、创新学以及效率学之后,还可以拓宽学生们的学习面,提升他們综合性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更全面的学习及操作技能。

(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

作为金融学的老师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枷锁,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金融知识的传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把各种金融界的案例进行直观的展示,并且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们欣赏的同时,让他们得到启迪与提升。运用导学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高校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感知能力和运用操作及应用能力,培养出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人才。

(四)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辨别是非黑白,对于金融界的风云变化更是清楚明了。所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坚实金融人员的职业操守,把个人的优良品质与职业素养融入到金融教学当中,让大学生树立金融服务意识,在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坚实职业道德理念不动摇。

(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老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只有提高老师们的综合素质,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创建一支善于教育,精于指导的老师队伍,才能为高校学生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不仅要引进更优秀的老师,更要加大科研教学的投入,为老师们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提升老师教学的热情。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峰会在北京召开以后,也开启了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引领全球政治经济的新篇章,而我国的教育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要从高校的金融教学入手,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与应用,并与国际市场接轨,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化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之光.改革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助推金融人才培养[J].中国商论,2017,(14):187-188

[2]黄丽,罗锋.地方高校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当代经济,2015,(14):116-119

[3]范祚军,唐菁菁.我国高校现代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金融全球化的视角[J].创新,2012,(04):98-102+128.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人才培养高校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