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淑艳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此方面的教学质量,会对整个数学教学造成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落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呢?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主要的途径,介于此,笔者以下将进行主要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措施
实际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其对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等方面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基础所在,一定程度来说,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数学成绩。但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很多时候,学习全看心情,这会对计算的准确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所以必须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那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以下将进行主要的论述。
一、口算是基础、习惯是前提
学生不管是笔算,还是估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口算的准确率会对整个计算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来说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口算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口算知识,优化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的速度。例如,在学习一些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知识时,教师就要求学生进行记忆。而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完成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外,每天都规定有一定量的口算练习。在每天新课前也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常用的、好记的乘法口算题(例如15的倍数,25的倍数等)。事实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学时,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笔者在教学时,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的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计算标兵、计算不出错的免去当天晚上的家庭作业等方法,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当连续几次正确率在100%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加增强了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二、计算方法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一)口算能力的培养指导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
1.加强基本口算,扎实口算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训练。
3.一些常用的特殊的计算数据,如:25×4=100、125×8=1000、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简单常用数:1/4=0.25=25%等、3.14×6=18.84、3.14×12=37.68、3.14×4×4=50.24等等要让学生能熟练背下来,反复记忆,做到张口就来,在需要用时能做到顺手抢来。当然口算能力的培养,要重在平时,贵在坚持。
(二)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到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有较高的计算能力,但是计算准确率却不高,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通常在计算时,自己不自信,总认为别人的比较对,也许自己是错的,这才导致了学习质量的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告诉学生,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日常要磨炼学生的意志,鼓励其战胜困难,增加学生信心,这不仅对于学生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有积极影响的。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过多的看着学生的成绩,要善待学生,使他们满怀信心地成长。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对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才具备更大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在学习上不断进取。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上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把数学教得“有趣”。我在开始的第一节课,首先让学生知道数学将学些什么,学了数学有什么用,只要第一步开头开得好,就会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环境,树立了要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做实验的做实验,比如说:学习体积概念时,能进行游戏的做游戏;比如:比较数的大小时,我模仿“幸运52”的猜价格进行了猜数字的游戏,等等;同学们在快乐中获得兴趣,增强自信心。有些学生,智商并不低,学习也认真了,但是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学习的方法不当造成。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预习,听课.练习,作业,小结等环节。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往往做不好。如:他们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習惯,上课听课思想容易开小差,平时不重视及时复习,总是考试前才匆匆忙忙的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四、总结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任重而道远。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以及学习的信心,落实新课改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提升计算能力的同时,更加全面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娟.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08):18-19.
[2]何燕伟.浅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J].读写算,2012(22):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