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连
摘要:主体间性理论对于我们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就应当创设共时性教育情境,以境促情;造良好对话氛围,以谊促学;拓展课外阅读内容,以读引读。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我国学术界对主体间性思想的研究发轫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且研究多集中于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主体间性理论开始辐射至教育领域,目前其已成为当下教育理论研究关注的热点。根据主体间性理论,教育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理解对话的基础上双向互动的过程,换句话说,主体间性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平等的主体,以教育资料为中介,而进行的知识“对话”与情感沟通的交往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生为本”,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交流融合,让学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上“做自己的主人”,进而逐渐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涵养自己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建构“生本课堂”:
一、创设共时性教育情境,以境促情
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较浅,理解与认知能力不足,又因为不少语文教师采取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根据主体间性理论的启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共时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激发语文学习热情。比如,我们在讲授《火烧圆明园》这篇课文时,小学生也许在书本上和网络上看到过一些圆明园图片,但却没有亲历过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焚烧洗劫的场景,所以学生们很难体会到山河破碎、可悲可气的“历史之殇”,更难以激发他们的勿忘国耻、献身国家的民族情怀。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在网络上选择性地剪切《火烧圆明园》电影的片段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活生生”的“共时性”情境中感受火烧圆明园之痛,进而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义愤填膺和振兴中华的志向,这远比我们教师口头描述和学生自阅课文要来得更为深刻逼真。还有,我们在学习《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视频或利用Flash动画设计软件设计“哪吒闹海”的场景,供小学生观看,让他们从单一的“文本世界”里走出来,在图声一体、动静合宜的声色光形背景里感受“虚拟的真实”,这是“教师拿本讲解+学生埋头自学”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二、营造良好对话氛围,以谊促学
根据主体间性理论,教育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理解对话的基础上双向互动的的过程,我们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不断促进交流对话,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断对话,进而用这种“对话”来进一步体验和感悟阅读的内容,用这种和谐的“交情”来促进我们的阅读学习。
首先,在教师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對话,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心灵的交流,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其方法是:创设深入文本的“切入点”、构建乐于对话的课堂,以及避免自由主义和形式主义两种倾向)。其次,教师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我们既然要做到“以生为本”,教师就必须认识到,教育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知识话语权上不应时刻处于宰制地位,教师自身也不过是独立的文化活动主体而已,而且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不应是简单生硬的灌输,学生更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实践的主体、创造的主体,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学习语文。再次,教师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如针对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语文教师应巧设问题或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小组自由讨论,让小学生在交流互动中集思广益,找寻问题的答案。这种依靠小组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的办法就能很好地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和谐的互动氛围和良好的“交情”关系也必然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取得。
三、拓展课外阅读内容,以读引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不够。不容否认,对文本的拓展性阅读,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文本知识、拓展知识储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力杠杆”。故要想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仅凭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应建构一个“多渠道、立体型、开放式”的大语文教学体系,比如,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在单元主题阅读中要做到单元阅读,整体感悟,以读引读,以一篇课内的课文带动多篇课外相关文章的阅读。具体来说,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定期腾出时间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换材料,交流心得;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安排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篇目,并有意识地积累阅读材料(如其中蕴含大量的与阅读相关的字词、语法、课外知识等等)。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必然能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逐渐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再者,必须注意的是,要想更好地做到“以读引读”,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帮助他们形成阅读迁移能力是关键。因为阅读迁移能力是一种活学活用的本领,掌握它有利于将已学、已知的东西运用到新情境中以解决新问题。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迁移能力呢?有学者指出,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迁移的重要前提,培养联想力是进行迁移的关键,分析类化能力的培养是迁移的最终环节。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阅读篇目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的培养这三种能力,这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进而促进他们语文水平的总体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滕卫卫.主体间性教育:当代教育的追求[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孔维清,李华震. 阅读教学中实现“生本对话”的探索[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 ,2005:801-808.
[3] 何术丽.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6):40.
[4] 夏兴.阅读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6(Z4):50-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