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冉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十大核心关键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联系生活,通过动手操作、数形结合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77-01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发展属性的品质与能力。它关注的不是学生拥有的数学知识,而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作为小学低段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对数的感觉。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感知数,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11~20各数”时,我就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小棒、算盘等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字。
师:你们能用小棒或算盘表示“15”吗?
生1:一根一根地数出15根小棒。
生2:每10根小棒扎成一捆,拿出一捆,再添5根,就是15根。
生3:在算盘上,十位上1颗下珠和个位上1颗上珠。
生4: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生5:15是由15個“一”组成的。
师:大家都很棒!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数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符号意识”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的一种意识。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符号的意义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排队问题”时,我就出示一道题目:“有若干只动物在排队,从前往后数,第5只是小马;从后往前数,第8只是小马。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在排队?”
师:请试着做一做这道题,可以通过画图来理解题目哦!
生1(画具体的马):5+8+1=14。
生2(写“马”字):5+8-1=12。
(还有很多学生通过画图形,如三角形、圆形等,得到5+7=12)
师: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3:画图形,因为画图形方便。
师:老师也来画一画(在黑板上画出“△△△△▲△△△△△△△”),现在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生(齐):12只。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的小学生处于认知结构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利用符号把数学知识形象化,多引导学生画图,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从而促使学生慢慢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
三、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而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积极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时,我就让学生自己想想如何测量书桌的长和高。
师:刚才大家都自己想办法测量了桌子的长和宽,有的小朋友用手指来测量;有的小朋友用小棒来测量;有的小朋友用尺子来测量……其实,古代的人早已发明了尺子这种测量工具。现在就请每位小朋友自己制作一把10厘米的尺子。
(学生动手制作尺子,教师巡视并观察学生的制作情况)
师:请小朋友拿着自己制作的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找一找长为10厘米的物体。
生1:电灯开关的长度是10厘米。
生2:我手上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
……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强化了空间观念。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有很多,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