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2017-09-05 09:12敖晶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敖晶晶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点科目,其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一定程度来说,有效的落实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教师,根据对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需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方法,以下将进行主要的论述,希望能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以启迪。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实际上,小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知识积累比较少,认知较低,思维能力有限,个性分明,再加上数学知识逻辑性比较强,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很难有效的落实数学教育。介于此,笔者以下主要围绕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来展开论述,希望能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

(一)化抽象为具体的原则

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性比较强,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要较高的要求,这无疑就增加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由此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这种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非常困难,其常会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学习数学,造成数学教育的质量一直不高。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树立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意识。首先,小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小学数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往往都是比较接近实际生活的,以生活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为起点的。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实实在在地反应到生活中来就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知识。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数学模型。为了教学的方便,很多学校都具有不同的教学模型或者道具,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设立的。最后,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思维,数学思维一方面讲究抽象性,另一方面讲究务实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培养与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在講解“图形的认识”相关知识时,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很多学生就只会认识课本中的图形,在实际中就分不清楚,这个时候就可以多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文具盒是什么形状?黑板是什么形状?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的图形,这样即落实了数学教育,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二)坚持课堂平等互动的原则

教师是数学知识的引导着,学生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者,只有两者共同努力才可以更好是落实数学教育,由此来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培养平等的课堂互动模式。从教育教学规律上来说,学生与教师只有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交流的模式,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程度。教师要充分地学会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寻找学生学习知识的薄弱之处,并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之处来寻找其教学的侧重点。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适当地交流与互动,才能更好地了解彼此之间的学习状态,明晰其之间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后,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教学意识。所谓的教学相长恰恰指的是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薄弱之处,同时也要学会在自己的教学总结中明晰自己的教学不足之处。实际上,有效课堂互动与交流是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维的重要课堂教学艺术。如在,在讲述“钟表的认识”相关知识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钟表,然后对学生说,这是几点呢?老师都不认识,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呢?学生们积极的发言,这种亲和的交流态度,不仅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分析

(一)提问型教学方法分析

提问型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自己的教学进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问型教学方法立足于教育教学规律,能够通过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状态。首先,教师只有通过提问型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只有对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刺激学生的学习状态。其次,通过课堂提问,教师能够明确自己教学的得失。“教学相长”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学生学到的是教师的知识经验与数学思维,而教师从学生那里更加可以转换思维立场,达到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目的。最后,提问型的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师树立平等与宽容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问过程中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问题,教师要正确引导,以合理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此外,教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提问策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天赋是不一样的,教师有根据性地提问题,才能做到真正地因材施教,达到较佳的学习效果[2]。如,在讲述“100以内数的认识”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讲完课本内容后,可在黑板上写出一系列100以内的数字,有简单好辨认的,有复杂不好辨认的,然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辨认,这样的提问方法,可以使每个人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任务型教学方法分析

任务型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小学生布置适宜的学习任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应的任务的同时学到数学知识。任务型教学方法首先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数学学习。任何情况下,只有真正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数学思维。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学生兴趣的点。只有任务型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展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扩展。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来布置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教学任务布置,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相应的学习任务的完成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让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结语

通过文章以上的论述,可知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教学中,还需坚持相关的教学原则,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当然笔者在以上的论述还有许多不全面的地方,还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进行完善,优化小学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林.分析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与方法[J].学周刊,2017(2):15-17.

[2]赵淑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学周刊,2017(2):66-67.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