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打比方”,让数学课堂别样精彩

2017-09-05 13:15薛萍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认知理解情境

薛萍

[摘 要]数学知识包含许多抽象的概念,小学生认知能力差,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使得他们在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存在较大的阻碍。巧妙运用“打比方”,可使情境变得生动有趣,降低问题的思维难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打比方;情境;认知;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59-01

很多教师在看到“打比方”时都会有疑虑,认为这种方法只有在语文中才会出现,如何能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呢?其实,知识都是有着某些共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打比方”,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将促进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打比方”还能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通过“打比方”,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

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知识点,在课上讲解了无数遍,可是学生依然不能掌握,在练习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发现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只了解其表面上的含义,而无法真正理解其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这使得他们在做练习时不能从知识的本质去分析,只能单纯地靠经验去解决问题,大大降低了解题的正确率。要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利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原理进行探析。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教学效率也才能提升。

比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学生都会有些迷茫。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我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乘法分配律进行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帮助他们感受数学规律。我在黑板上写出“(羊+牛)×草=羊×草+牛×草”,然后提问:“你们能解释这个式子的意思吗?”学生思考片刻,回答道:“羊和牛都是食草动物,所以它们都能吃草。”经过这位学生的解释,课堂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我让学生尝试给出和这个“公式”相仿的例子,有的學生说:“(老虎+狮子)×肉=老虎×肉+狮子×肉。”有的学生说:“(哥哥+我)×妈妈=哥哥×妈妈+我×妈妈。”……接下来,我顺势向学生出示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出乘法分配律,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它的本质。由此可见,利用“打比方”的方法,能让教学效果更显著。

二、依托“打比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习是一个提高认知的过程,也是新旧知识不断发生冲突的过程。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进行由浅入深的剖析,利用“打比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比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我运用“打比方”的方法,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深刻掌握了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授课时,我拿起一张纸,将其左右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然后提问:“折痕两边的图形是不是跟‘双胞胎兄弟似的?你看,它们无论大小还是形状,都是一模一样的。可惜,中间的这条折痕就像一个‘坏蛋,残忍地把‘双胞胎兄弟分离,使得他们两兄弟不能团聚。现在,我们来帮助他们团聚好不好?”新奇有趣的“打比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纷纷回答说好。于是我沿折痕慢慢地对折,使得左右两边最终重合。我说道:“我们帮助双胞胎兄弟战胜了‘坏蛋,你知道这个‘坏蛋在数学上叫作什么吗?这一整个图形在数学上应该怎么称呼呢?”随后,我带领学生继续探究,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借助“打比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思维高度去分析问题,有时自认为很简单、很容易理解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都是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借助“打比方”的方法,可以将数学知识以一种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有效地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扫清理解的障碍,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相当于从这个数中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个概念对很多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来说很简单明了,但由于小学生知识结构并不完善,他们在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时并不像教师以为的那样简单。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提问:“假设这两根小棒表示两根粉笔,现在要将这两根粉笔放到粉笔盒中,应该怎么做?”学生思索片刻,很快就回答:“将粉笔一根一根地放入粉笔盒,或者将两根粉笔同时放入粉笔盒。”我继续问:“结果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因为最后两根粉笔都在粉笔盒中,最终的状态是一样的。”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让他们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最后,我再引入这个概念,学生自主发生知识的迁移,课堂教学便水到渠成。

总之,“打比方”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法,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找到形象与抽象之间的衔接点,要让“比方”更加恰当,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认知理解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